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大学生“村官”故事:村民愿1家出1千给他娶媳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08月09日11:41
新任大学生“村官”每年必须上好的第一课。 张超坤摄

  7月15日,是北京市今年新选聘的大学生“村官”助理全部进村到岗的日子,至今这2400多名应届毕业生,已经在京郊农村度过了最初二十多天的时光。从2006年开始到今年,本市已先后选聘了1万多名大学生,到京郊农村担任“村官”助理;每年都有约8000位“村官”助理活跃在京郊各村。

  此时,人们格外关注:刚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农村生活吗?大学生在农村能得到施展吗?以往的“村官”助理们在农村生活得怎么样?3年期满后,他们的出路在何方?

  半年来,记者曾带着这些问题,陆续采访了一些在任的、离职的“村官”助理。或许透过他们的实际经历,一些有关大学生“村官”工作、生活的疑问,能得到不同形式的解答。

  1“只要他愿意留下,我们各家出钱给他娶媳妇儿……”

  王鹏——平谷区镇罗营镇西寺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6月6日,是本市大学生“村官”工作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平谷区镇罗营镇西寺峪村的大学生“村官”王鹏,顺利当选该村的村主任。此前,2009年11月14日,26岁的王鹏当选该村村党支部书记。“书记主任一肩挑,在全市大学生"村官"助理中,王鹏是第一个。”市村官办负责人介绍。

  6月10日,记者到西寺峪村采访,跟在王鹏身后走向村委会大院。村委会对面的矮墙上,坐着三两个晒太阳的村民,院门口也站着人,见王鹏走上来,都冲他打招呼,咧嘴笑着。“大伙儿这么喜欢他!”记者心里暗惊。

  “怎么选上的?我也不知道!”一旦开聊,王鹏此前一直板着的脸,有了孩子气的笑容。“这活儿不好干,除非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依我看轻易还是不要来。”说起“村官”工作,王鹏说,“真的很难,不是来一个大学生就都能干好的。必须得热爱农村,至少不反感。”热爱农村就意味着,丢掉学生气,接受村民的行为习惯,和村里人融为一体,但又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

  “村里有一家哥儿四个,智力上多少都有点儿问题。为了帮他们解决与邻里之间的纠纷,有一天我去大哥家吃饭。家里那叫一个乱啊!锅、碗你不能看,看了你就没法儿吃了。可我得硬着头皮吃啊!老大很感动,和我说了很多知心的话,我也真心实意地和他交流,说我的想法。最后老大被说服了,其他三个都听老大的,工作也就搞定了。”王鹏说,你说,这算多大的困难吗?也是也不是,但克服不了,感情上不接近,就干不下去。

  说起跟村民打交道的感受,王鹏滔滔不绝。“村里有一条小街,连着三家。有一家买了农用车停在门口,把路给堵上了,其他两家生气,也把门前的道给占了,结果谁都走不了,一堵好几年。”王鹏上任后,观察了一阵子。“其实谁都想解决,就是磨不开面儿。”王鹏想了一个办法。中间这家有个儿子,年龄和王鹏差不多。“我请他喝酒,做他的工作,让他动员他父母,先把路让出来。”结果中间一家真就先让了。王鹏随后又找其他两家一说和,这条路就彻底通了。“这还没完,我又在村广播上表扬一下先让路的这家高风亮节,给足了他面子。”

  说起这些妙招诀窍,年少的王鹏有些得意。不过在农村这几年,王鹏也没少受委屈哭鼻子。“有些时候村民认上死理了,就跟你较劲对着干,没有什么道理可讲。怎么办?我就掰开揉碎掏心窝子——您看,我也是一片好心为村里、为大伙儿,我和您儿子差不多大,您就忍心这么难为我吗?”说完,大小伙子忍不住泪流满面,此时再心硬的叔叔大爷,也只能叹息一声“不容易啊!”就让步了。说这些的时候,王鹏的眼圈又有些发红。

  王鹏是2007年到村里上任的,两年刚过就被选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在任不到半年,就让村民都吃上了自来水;村里40多万元的欠款,还掉了一半多;村里的道路也全部硬化;村集体还出钱帮村民买农业保险。如今,王鹏又被选为村主任。“这下更走不了了,至少要干满一届,5年。”王鹏开玩笑地说。

  说起吃自来水的事儿,王鹏特意补充说明:“头两个月由村里垫付水费,不跟村民收钱,大伙儿随便用。”于是,有的村民用自来水浇地,水塔刚放满没两小时就空了……但作为村支书的王鹏却仍然觉得高兴:“祖祖辈辈头一回用上自来水,就得让老百姓彻底用痛快了。”王鹏说,这也是农村工作的窍门儿。

  采访结束,出了村委会大院,矮墙上坐着的人多了几个。“你们愿意让王鹏一直留在村里吗?”记者这么一问,大伙儿齐刷刷地把目光都转向王鹏,那目光温暖地就像是父母看儿子,让人嫉妒。

  这时的王鹏挨着村民,一只脚踏在矮墙上,低着头,少年老成的脸上有些不好意思。“只要他愿意留下,我们一家出一千块钱,给他娶媳妇儿,办婚事儿。”村民们真诚地说。王鹏依然严肃着,也许是掩饰对婚姻话题的羞涩,扭头看向远方。

  2“很多同学都想创业,现在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平台……”

  段文银——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北旮旯餐厅经理

  在“北旮旯”采访的当晚,记者想看看段文银临睡前都干些什么,结果晚上10点多了,在宿舍旁狭小的厨房里,段文银正在泡方便面,准备吃晚饭。

  本来以为段文银每天都“好吃好喝”,因为他可是北旮旯餐厅的经理。

  “北旮旯”全称是“北京北旮旯乡情驿站餐饮有限责任公司”,下属餐厅一个、住宿床位30个、鱼池一个、蔬菜大棚一亩、农地两亩、土特产品仓库600平方米,员工16人。到了旺季,“北旮旯”的日流水也在万元以上,是北沟村数得上的“大企业”。

  这些,都是段文银一手打拼出来的。段文银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第一位大学生“村官”助理,而且留任至今。段文银也没想到,自己能把任期3年的“村官”,干到第四年。

  2008年底,本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助理任期即将期满,大家都忙着找出路。“先弄一个小农家院,租5年,雇人干,自己再找份工作。”段文银盘算着。在怀柔当了两年多“村官”助理,让他觉得乡村旅游大有可为。

  “小段,你有什么打算?要不要也考考公务员?”村支书王全试探着问。北沟村背靠慕田峪长城,不但适合发展旅游接待,而且村里在党建和环境治理方面都是先进,每年光是接待参观学习的人就上万。可是村里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接待点,眼巴巴地看着钱被别人挣走。当时,村里已经决定把老大队部改建成餐厅,开展旅游接待。

  得知小段也有志于此,王全发出邀请:“你就留在村里干吧,我们聘你当经理。”

  就这样,当同届“村官”助理们还在为今后工作纠结的时候,段文银已经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创业之旅。

  其实早在当初应聘的时候,段文银就觉得北沟村特别“懂行”。段文银是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当时怀柔区招聘大学生“村官”助理的各村中,只有北沟村在专业一栏里明确写着“市场营销”。

  可是真正到了村里,段文银却发现,想干点事儿没那么容易。

  “书记,您看我能干点儿什么?”刚来的时候,每次村里一有事,小段都冲上去。

  “你先看着吧,不急。”每次,村支书的回答都是一样。

  怕闲着荒废了,小段就开始筹划起“大事”来。没多长时间,他给村支书提交了一份厚厚的产业发展规划。刚交上去那两天,每天坐卧不安,等着书记找自己谈话。可是,书记却毫无反应。又过了一段时间,小段见了书记已是羞愧难当,不好意思再提产业发展规划的事。

  为什么呢?“北沟村环境很好,可就是缺水。我当时想在村里建一个喷泉,打造水景观。仅预算大概就要30多万。”段文银说,后来他才知道,当时村里的年收入大概就这个数。而且,北沟村非常缺水,当时为了照顾他,村里每天都给他供水,而在村民家,却是两天一放水。

  从此,段文银收起自己不切实际的“规划”,开始踏踏实实地做起了小事。终于在期满前夕,等来了干大事的机会。

  白手起家,困难可想而知。为了赶在“五一”前开业,土地还没解冻就开始施工,到了晚上不得不拿棉被子盖在工地上;装修期间没有人手,刚拿下驾照的小段就自己开着金杯车去采购建材;选购厨房灶具因为没有经验上了骗子的当,损失了5000多元;为了探究后厨的秘密,小段一次次私闯别人家餐厅的厨房被赶出来……

  如今的“北旮旯”,名气甚至比北沟村还要大。仅从外观上看,“北旮旯”就和普通农家院不一样:它是请专人设计的,在老大队部凹字形的平房中间,用透明的玻璃大厅连接;院子里原样摆放着石碾子石磨。小院既古朴又现代。端上桌的,都是“北旮旯”自己的蔬菜大棚、鱼塘、农地出产的绿色农产品;卫生标准和城里的星级宾馆看齐。“毕竟是大学生在弄,起点就不一样。”参观者往往感叹。

  “北旮旯”开业不到一年就实现盈利,带动了村民土特产品销售,提升了全村民俗接待的水平,还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一到饭点儿,就能看见三三两两的村民来就餐,或者点菜带回家吃。“农民也不每天都在家做饭吃,现在有条件下馆子了。尤其是有了这个餐厅,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村里的老人说。

  “"农妇、山泉,有点儿田。"等着跟村姑谈恋爱吧!”当年决定下乡时,有人曾这样开“村官”们的玩笑。当“村官”的收入,跟那些一毕业月薪就四五千的同学没法比,但三年过去了,“很多同学都想创业,都想做我这样的事儿,但苦于找不到平台,现在我找到了这样一个平台。”段文银冷静地说。

  3“到这个份儿上了,不干出点儿名堂我绝不离开……”

  路成田——平谷区马坊镇洼里村原“村官”助理

  每次给路成田打电话,背景音都不一样。

  “我现在和马坊镇另外一个续聘的"村官"陈娟一起,合伙注册了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是种草莓。”3月份记者打电话时,路成田说,“第一年干,没什么经验,不过还好吧!除了收村民家的以外,我们自己也打算种几个棚。”说这话的时候,路成田似乎是在大棚里。

  “我们在平谷城区开了一家水果店,草莓上市的时候卖草莓,没草莓就卖一些其他水果。”在最近一次的电话中路成田说,“收支勉强能平衡,草莓上市的时候会好一些。”此时的路成田,正站在车来车往的水果店门口。

  其实这个故事最初的主角,不是路成田,而是高浮图。

  今年年初,记者到平谷区就大学生“村官”助理选聘工作进行采访时,平谷区村官办推荐了一个卸任“村官”助理的创业典型——马坊镇梨羊村“前村官”高浮图。

  2009年4月份,离自己任职期满还差3个月,梨羊村“村官”助理高浮图和本镇洼里村“村官”助理路成田一起创办的纸箱厂开工投产了。之所以选择开办纸箱厂,是因为“做纸箱技术含量低,农民工容易上手;而且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解决更多农民就业。”第一次采访的时候,高浮图和路成田告诉记者。

  2006年3月份,作为本市选聘大学生“村官”助理工作的试点,高浮图、路成田等2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来到平谷区马坊镇。“当时的选拔特别严格,不是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根本都不考虑。”高浮图说,“大家来了都想干一番事业。”可第一年熟悉情况,第二年赶上村里换届选举,直到第三年,两人的创业计划才得以实施。

  让人没想到的是,因为当初一心创业,没有重视合同期满后的“续聘”问题,让他们的创业从开始就陷入困境。

  “最初我们俩拿"村官"工资,不用企业出,所以纸箱厂的经营还可以;但是期满以后没有续聘,我们俩没了"村官"的收入,工资就得由企业出。企业负担重了,不得不解聘一些人;人手少了,就不能接大订单。”结果恶性循环,纸箱厂很快就处于停产状态。

  今年年初记者去采访时,高浮图和路成田两人都在忙着跑业务。当时的纸箱厂想扩大生产,但还缺设备,需要10多万元的投资,却一直找不到愿意投资的人。而两人仅有的积蓄,此前已经全部投进厂子里了。主管镇上大学生“村官”助理工作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镇上也很想伸手帮一把,但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

  采访那天,记者走进生产车间,刚好是在雪后,融化的雪水滴答滴答从屋顶渗下来,路成田熟练地倒掉摆在地上、窗台上脸盆里的水,站在一旁的高浮图说,“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早上醒来,都很茫然,觉得无路可走了,但现在已经好多了,我们能挺过去。”

  2月份的时候,忽然传来好消息。高浮图的纸箱厂创业计划,通过了平谷区“中国青年国际创业计划”初审。可要拿到5万元的小额贷款,还要接受主办方对纸箱厂严格的评审。“这类贷款,是救急不救穷,最好是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并且市场前景非常看好,才能拿到贷款,我们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条件。”路成田事后说,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一个一般的项目,都得十万八万的,我们根本没那么多钱;想贷款,条件又特别苛刻,"村官"出身的人很难达到。”路成田说,像他们这样留村创业的“前村官”还有不少,同样都面临着资金难题。“如果政府能尽快出台一些政策支持一把就好了。”

  四五月份,当记者再次拨打高浮图的电话时,已经无人接听了。路成田说,家住朝阳区的高浮图回城里上课了,在学会计,“是他们家里人的意思吧!”至于纸箱厂,“我们从来没有放弃,一旦有条件,还要再干起来。”

  老家在广西的路成田,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当初来当"村官",就是为了能在农村干成点儿事儿。现在都到这个份儿上了,不干出点儿名堂,我绝不离开!”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马涛)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