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人们更加关注在地质灾害频仍的现实情况下,城市规划如何应对地质条件诸多变化等问题。本报记者及时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对相关问题作了解读,以帮助读者对地质灾害防治有一清晰的认识。
本报记者郄建荣
据甘肃省民政厅最新通报:截至8月9日16时07分,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共造成4.7万人受灾,137人遇难;88人受伤,其中重伤28人;失踪1348人。
目前,详细灾情正在进一步核查当中。
发生在甘肃省舟曲县的这场特大泥石流灾害令人震惊。对此,人们不禁要问,缘何会发生如此惨烈地质灾害?
在第一时间赶赴舟曲的国土资源部专家组对舟曲所处位置给出准确描述。据国土资源部专家证实,从古时候起,舟曲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而现代舟曲这座县级城市就建在这一地区。
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今日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仅今年上半年,该部先后8次召开全国和重要地区的汛期防范工作会议;近百次派出由部领导和司局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组赴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进行检查指导,同时还派出88名专家长期驻守18个重点省(区、市),指导排查、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等。
但是,不幸还是发生了。
遥感初步解译报告舟曲地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
国土资源部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舟曲特大地质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启动了地质灾害应急一级响应,该部副部长汪民率工作组已先期赶赴现场,徐绍史部长随国务院领导已在现场。
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以下简称遥感中心)也在今天完成了舟曲县灾区影像图制作和初步解译工作,同时发布了甘肃省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遥感初步解译报告。
遥感中心所发布的报告准确地披露了舟曲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报告说,舟曲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白龙江中上游,境内多高山深谷;舟曲———武都处在西秦岭造山带南部,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松潘—故孜地槽褶皱系和西秦岭地槽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的接壤部位。
遥感中心称,陇南地区是甘肃省基岩滑坡最发育的地区,秦岭褶皱系伴随许多近东西向的深大断裂带,岩层受区域变质作用,经长期内外营力作用,最容易产生滑坡。
“在此次地质灾害发生前,我曾到过这一地区,当时就觉得城市建在这一地区有些不合适。”一位地质专家今天这样向记者表示。
地质灾害多发城市规划必须考虑地质条件
所谓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舟曲特大地质灾害让人们不得不去思考:城市在规划时该不该考虑地质条件?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专家介绍,我国不仅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活动频繁、危害重。而且,其所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国土资源部透露,今年1至6月,全国就发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8.6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32.3%、177.8%和190%。
针对我国是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一直以来,就有专家不断地呼吁,在制定各个规划时必须考虑地质灾害问题。专家们提出,为了从源头上解决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在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以及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质灾害防治要求,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就做好城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此前,地质专家也提出了,在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建议。“对城市规划区内地质情况尚不清晰的,必须加强和补充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建设用地条件。”他们甚至提出,凡没有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部主任王平也曾表示,随着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建设由平面开发转向立体开发,打破了地质环境原有的平衡,城市地质灾害等问题日渐突出。王平认为,城市的地下空间利用、地下安全、地下紧急事故处理都需要地质部门提供详细的数据资料。“目前我国的城市地质灾害,主要是不了解城市地质情况造成的。有的城市进行城市规划和市政建设,不充分考虑城市地质状况,埋下了许多隐患。”王平说,我国大多数城市建立在河流淤积层上,不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可能导致地面沉陷等地质灾害。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必须摸透城市地质“脾气”,预防和控制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没有详尽的城市地质资料,就不会有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安全的城市建设。
地质灾害调查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都没有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地质环境队伍(工程地质队、水文地质队)作为地勘队伍的组成部分连同地勘费一并下放地方。”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地质灾害作为地质环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机构改革之后的10年来逐步成为一项重要职能,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历了调查、普查、工程治理从无到有的过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质灾害调查为基础,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为重点的,少数隐患点实施专业队伍监测,绝大多数采取群测群防监测,逐步开始重大隐患点工程治理的格局。
尽管如此,这位负责人仍然认为,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不利的一个因素。“全国地质灾害行政管理人员太少,越到基层越少,绝大多数县一个专职人员也没有。”据这位负责人介绍,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处有700多人从事地质灾害管理,而全国算上专职管理人员在内也不到他们的一半。
这位负责人说,不仅如此,市、县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建立得还很不普遍,绝大多数市、县没有地质灾害监测机构,现有的机构也还存在着人员少,技术人员更少的问题。经费普遍没有保障,少数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多数是自收自支,与其公益性服务机构性质很不相宜。
本报北京8月9日讯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