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手持文明城市调查问卷走进市民家 记者 付兴华 摄 |
在猫眼里看见陌生人,并被邀请为其填写一份问卷,出于安全考虑,不开门甚至是拒绝来访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如果是文明委的测评人员前去拜访被拒绝,那么这些问卷的成绩将会影响到昆明是否能够成功申报文明城市。昨日,昆明市文明办邀请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测评人员参照中央文明委测评人员的流程,随机在180余个社区里挑选了主城4区和3个开发(度假)区的若干社区,来了次实战“测评”,大部分市民都对测评给予了热情和不抗拒的态度,但是问卷的总体质量却暴露了昆明离“文明城市”的差距。
拒绝拜访会影响整体印象
考虑到住户在家率集中在晚饭时间,昨日下午6时许,记者随高新区组测评人员到达了随机抽取的百大国际花园小区进行测评。李月明在37栋居民楼里随机抽取了12栋进行“陌生拜访”。其余的8份问卷,则由她的同事在较小规模的小区里进行测评。
曾经参与过其他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李月明对于中央测评模式并不陌生,她说,测评人员在了解所在社区的住户情况后,会随机选择某一个小区的某几栋进行测评,就连哪个单元哪家住户都是临时决定的,不可能由社区工作人员自主推荐。“这样的方式,问卷结果更为客观,也就要求被测评的城市在日常工作中要取得广泛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对于一些住户以各种理由拒绝“拜访”,李月明说,按照中央级别的测评,是可以给予一定户数的拒访数量,但是拒访过多,也会影响到总体测评。
可能是问卷不需要透露个人信息,李月明“陌拜”的情况还算不错,拜访了10多户人家,仅有2户以不了解情况、不确定来访人员身份拒绝了填写问卷。李月明说,虽然出现“拒绝”不会影响到入户调查这一测评项目的分数,但是居民这样的态度很有可能被测评人员纳入“城市整体印象”中。
答案普通很难拉开差距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的李月明说,从昨日的测评来看,市民“比较满意、一般、还行”的态度,并不乐观。从填写问卷的情况来看,上了年纪的老人家会认真地读完测评内容以后再来选择答案,而一些“赶着吃饭”的居民则是潦潦草草地随便选择了中间不好不坏位置的答案。据了解,住户的礼貌行为不会对调查问卷分数有影响,但是这样的行为会让测评人员对昆明人教育素质和礼貌程度有不好的印象。
“这次的测评,从问卷试题到入户小区的选取,都是参照中央文明委的工作流程来做的,力求取得最真实的测评数据。”昆明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凤华说,经过7个调查小组的测评,我们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入户调查对于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性,他们没有认真深入地进行宣传,以至于部分住户对于此次问卷并不重视。另一方面,市民颇为中立的答案也使得测评成绩趋于中等,一旦中央测评结果也趋于中等,那么昆明的城市文明程度也将无法在测评中脱颖而出。
说说在昆明排队的那些事
远远的,一辆公交车还没到站,早已在站台上等候的人群就躁动不安了;公交车缓缓驶向站台,人群蜂拥着挤到了公交车门口,车子还没停,就被堵住了。在昆明的各个站台,以及其他一些场景,每天都会上演这种拥挤、不排队的场景。
你挤,我挤,大家都来挤,有的人连手臂上的皮都破了,有的人在上车时衬衫都撕破了。当市民在诧异这样的场景时,是否想过可以排队呢?
●现象一 最火冒的排队
突遇“暂停服务”
小田在北京某大学读大三,她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开学伊始,去昆明火车站买车票了。2月末寒假收假时,她和父亲去火车站买车票,她和父亲轮换着休息,他们排了近两小时,才靠近售票窗口。正当小田看到“胜利”曙光时,哪不知售票窗口上方的字幕突然变成了“暂停服务”。
●现象二 最情愿的排队
房交会上领材料
赵大妈说,有这样一群老头老太,他们专往房交会上跑。在那里,这些大爹大妈都自觉地排着队,有条不紊,怡然自得。
去房交会不是看房的吗?排队干嘛?难道大爹大妈是来排队买房的?仔细一问赵大妈才知,原来大爹大妈是去领材料的,人手一套。有的拿回去做废纸卖,有的用来给小猫小狗垫窝,有的用来擦玻璃搞卫生,用途还真不少。
●现象三 最疯狂的排队
千里迢迢圆了3D梦
你见过坐火车去看电影的吗?3D电影《阿凡达》上映时,作为全国第四家IMAX巨幕影院,位于昆明王府井的3D影院可谓是盛况空前。一位姓杨的姐姐告诉小记,影片上映时有市民从成都坐火车来看电影。而在电影院售票窗口,本来是9点才开始售票,在8点之前就有市民排起了队。
●现象四 最沮丧的排队
为拍照等了3个小时
周女士选择在今年年初结婚。周女士和婚纱店预约好时间去拍照,本来以为一去就可以拍的,哪知摄像师都出去拍外景了,无奈周女士和丈夫只有坐等,结果一等就是3个多小时。“虽然婚纱店的人一直跟我们道歉,说是因为之前一对新人要求多拍,但心里还是很郁闷。”
原因分析 不排队是为了抢夺资源
“不排队现象,其实不仅仅是在昆明,很多城市都有这种现象。”青年学者、环保人士曾世逸分析说,“特别是省会城市、大城市,人流量很多,相对来说资源缺乏。”
他说,不排队的心态除了缺乏排队的习惯外,可能更重要的还是僧多粥少,不排队是为了要去抢夺一个资源,比如公交车上的座位少;或者怕挤不上这趟车,要等下一班而误了事情。资源很少,但人很多,所以才有挤的必要性,也才有了倡导排队的必要性。
如果资源很多的话,可能排队也没必要了,也就没有挤的必要性了。有的人可能自己很愿意去排队,但大家都不排队,不排队的人损害了排队人的利益,他也就只有从众了。也有个别人是这种情况,他不排队,远远站在一边,等大家都上车了他再上。
“像我自己平常也是这么一种心态。但要是有紧急的事情,非得要赶这趟车,我相信我也去会挤。这种挤,也不必太多指责。就像有时,在火车站排队时,其中有个人要插队,因为再不退票就不能退了,这个时候只要和大家说清楚了,大家都能理解。”他说。
他山之石 一个站台对应一趟公交车
上个月,记者去了一趟重庆。在如蒸笼般的这个城市里,记者在解放碑广场附近转了几圈,发现这里几乎没有自行车、电动车。上清寺公交车站,也很像昆明的公交车站台,一个站台上有很多路车要在这里停靠,感觉也是乱哄哄的,没有排队的现象。
但是,在解放碑广场附近,记者看到人们排成长长的队伍在等待公交车。可能也是单行道,因为路两边的公交车车头都朝一个方向,两边各有一个护栏,候车的市民就顺着护栏排队。记者观察,在一个排队点,只有一趟公交车会固定停在这里。在后来乘车途中看到,在一个公交车站台容纳多趟车的地方,重庆人也没有排队的习惯。
而在香港,路边不设集中式的公交站,每路公交车对应一个站牌,一个站牌就是一个公交站,各站牌保持一定距离。站牌下用铁栏杆围住,留一个出口,第一个乘客会站在站牌下,后来的人会沿着栏杆排队,队伍太长时则会在队尾旋回成第二排,队伍与车道平行,这样可以避免占用人行道。车到站时,司机会将车前门对准站牌,让乘客顺序上车,后门仅用于下车。各用各的站牌也使公交车进出站不用排队。
记者 李桀 杨质高 实习生 杨艳萍 (春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