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协太“老成”
会员人数将过万
近90%为45岁以上 70后作家仅389人 上月底,中国作家协会迎来了63岁生日。此前,还是按照每年的惯例吸纳了378名新会员,经过60多年积累,如今会员人数已达9301人,破万在望。
在人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这个曾经头戴光环的团体,内部结构有什么变化、是否合理?
而在文学创作日益年轻化、网络化的今天,它是否顺应时势,作出革新与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与作协相关人士、新老会员进行了接触。
结构分析
30岁以下会员仅50人 记者从中国作协提供的会员统计数据中发现,如果按年龄来划分,45岁以上(1965年以前出生)的作家人数占总人数的近90%,而80后作家仅为50人,作协有明显的老龄化趋势。
再细致点分析,45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人数为1037人,40岁以下的作家为439人,也就是说,1965年到1970年出生的作家有598人,而1970年到1980年出生的作家仅389人,显然,生于70年代的作家相对较少。
对此,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陈崎嵘坦言:“问题是存在的,中国作协会员在年龄结构上确实不太合理,出现了断层的现象,会造成文学作品创作不均衡。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年轻化措施 吸纳网络作家加入 中国作协每年都会纳入新会员,近年来,年轻网络作家的加入引来公众关注,如去年加入的当年明月。今年有3位90后会员加入,其中甚至还有一名高中生,这也标志着作协在年轻化方面的努力。
早些年,网络作家并不在中国作协发展会员的考虑范围之内,“以前,我们的入会标准很简单,只要在国内发表过一两部有影响的作品就行,但主要指的是纸媒作品。”陈崎嵘说。
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作协开始意识到网络对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于是,从2008年起,它修改了吸收会员的标准——在网络上发表作品较多,人气较旺的网络作家也可以加入作协。
于是,安妮宝贝、千里烟、笑看云起、唐家三少等网络写手开始被作协吸收。陈崎嵘说:“我们计划经过8~10年的努力,来吸纳更多的年轻作家。”
年轻化障碍
年轻作家对作协有误读 那么,对于年轻作家来说,中国作协是否又具有吸引力呢?在作协看来,年轻作家与作协缺乏了解与沟通的渠道。比如80后作家代表春树,她的作品《北京娃娃》比较受年轻人欢迎。她一开始对作协并不了解,也没有兴趣加入,但通过参加作协创办的鲁迅文学院培训班后,她主动提出了加入作协。
“2008年四川地震,作协组织作家去灾区,春树也去了,这期间发生的事情让她改变了对作协的看法,觉得我们并不像外界一些言论所说的那样"形同虚设"、"衙门化"。”陈崎嵘认为,作协对大多数文学创作者来说还是有吸引力的,因为每年申请入会的人数在增多,其中包括不少年轻作家。
当然也有例外,慕容雪村和韩寒就是两位坚决不入作协的70后和80后作家代表。
“这都是他们的选择,很正常,但不能把他们当成大多数。”说起网络上对于作协的众多争议,陈崎嵘有些激动地表示,“很多人都不了解作协本身,希望从事写作的人先来了解作协。会员身份只是对他的文学创作成就的承认,并没有其他含义。”王梦菁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