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今年北京将继续针对山区采空区、泥石流易发区的险村险户农民进行搬迁,今年计划搬迁2535户、6617人。这是记者从昨天市防汛指挥部工作会上获悉的。
据统计,北京共有泥石流沟584个,受威胁户数3202户,受威胁人口9624人。
市防汛办称,本市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平谷、门头沟、房山7个山区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暴雨多发,山洪灾害时有发生,极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市农委新闻发言人透露,今年北京将继续针对山区采空区、泥石流易发区的险村险户农民进行搬迁,今年计划搬迁2535户、6617人。
记者了解到,自1994年以来,本市已五次启动山区农民搬迁工程,以解决山区农民的安全避险及生存环境问题,共搬迁4.58万户,13.32万农民,市财政累计补助12.21亿元。
其中,2008年至今年,累计搬迁7427户,18593人,已完成全部计划的88.7%,市财政补助4645.19万元。
搬迁采取合并自然村和集中建新村的形式,三年新建村90个、聚集自然村179个。
特别关注
今年已发三次灾害预警
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市国土资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入汛后,针对北京东北部地区可能出现的中到大雨,目前已发布三次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
北京是地质灾害种类较多的城市之一,山区主要以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滑坡、崩(滑)塌为主。
市国土资源局称,全市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点589处,受到威胁的乡镇64个,行政村241个,住户4763户,14611人,道路32条,景区景点50个,度假村17个,矿山19个,中小学校6所。
区县应对
本市区县编避险预案
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针对不同泥石流地区,各区县已编制了山洪泥石流防御及转移避险预案。
按照预案,山区险村险户将根据前期降雨的不同量级,及时避险转移。密云、怀柔、房山三个区县实现了从区到乡到户的逐级预警机制。各个险村都配备了手摇报警器、雨量观测器、无线广播电台和无线广播。
权威访谈
北京泥石流多发在北部
晨报讯(记者 赵阳)各地的泥石流灾害,以及本市日前发布的地质灾害预警,使得不少北京市民开始关注本地的地质状况和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记者昨天就此采访了市地勘局地质研究所权威专家。据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韦京莲介绍,根据调查,自1949年以来,北京市由于泥石流灾害造成死亡的已经超过了5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数亿元。
据介绍,北京市是地质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其中泥石流是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之一。
韦京莲表示,对于地质灾害的认识在逐年提高,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近20年来,有关部门已多次组织泥石流危害区的住户搬迁,并进行防灾避险宣传。山区因泥石流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越来越少。
她同时表示,虽然数量有所减少,可是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并未降低,影响范围也未缩小。
据介绍,一个主要原因是重要工程建设项目增多,使地质灾害危害的目标与群体发生了变化。
韦京莲说,除灾害发育区少部分当地住户外,游客、过路人、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过去地质灾害发育区内经济欠发达,危害目标只是一些简陋屋舍,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限,现在灾害隐患区建有各类重要建筑及水利、电力设施,一旦发生地质灾害,损失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近几十年主要发生在北部山区,而历史上西部山区也曾是泥石流灾害的重灾区。因此,西山地区的人们应加强防灾意识。
核心新闻
北京不会发生严重泥石流
晨报讯(记者 王海亮)目前从各方面监测情况看,北京发生大范围大强度泥石流的可能性并不高,大家不用过于紧张。
昨天,市气象局给本市山区市民喂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未来的泥石流潜在风险,气象部门表示将和国土部门共同密切监测。
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孙继松告诉晨报记者,发生泥石流有几种情况,其中一种是前期干旱。
据介绍,干旱时土表失水严重,这时候一旦有降水会吸收大量水分,增加土地表面重量,等到再降水时,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滑坡,发生泥石流。
孙继松分析说,从目前情况看,北京这段时间比较旱,目前降水不足以造成大范围的含水量发生巨大变化。
他说:“即便以后有较强降水,出现大范围的非常严重的泥石流的概率不是太大,只有一些采空区可能会出现塌陷现象。”
孙继松同时表示,本市泥石流的潜在风险还是存在的。未来一段时间里,气象部门将和国土部门共同监测,及时发布雨况雨情。
“最近若干年北京发生泥石流的情况很少,公众也不必过分紧张。”孙继松表示。
本市三种地质灾害易发区域
1、矿区潜在泥石流危害
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渣沿山坡或沟谷堆积,往往成为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重要载体。
例如怀柔县前安岭铁矿尾矿库,由于堆积的尾矿量远远超过设计的尾矿库容,1999年夏天一场大雨,尾矿库坝体遭受破坏,形成矿渣流,冲毁该矿一些建筑设施。
在有大量弃渣和尾矿的矿区,崩塌、滑坡、泥石流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害。
2、旅游区地质灾害隐患
现北京郊区已开发的旅游沟谷约80%有泥石流和崩塌现象。
以北部云蒙山旅游景区为例,现开发的10条旅游沟谷全部为泥石流沟。这些沟谷曾在1959年、1969年、1972年、1989年先后暴发过泥石流,仅云蒙峡(原名对家河沟)1969年发生的泥石流就造成59人死亡。
1989年,当地又发生山洪,泥石流将沟内道路全部摧毁。2002年8月,密云西部在大暴雨的激发下,发生泥石流灾害,冲毁桥梁15座、公路22公里、旅游风景区道路31.5公里、护村坝4600米、水井5眼、耕地373亩、房屋124间,涉及6个行政村、814户人家,直接经济损失3323万元。
未来若干年内,上述地区不排除发生严重泥石流灾害的可能。
3、山区道路沿线和工程建设地段地质灾害
随着北京市道路交通建设和水利、电力、矿山的发展,山区道路日益发达,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不断。
由于修路及开展工程建设时,改变了原有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公路沿线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晨报记者 赵阳
■新闻延伸
本市今年新发现隐患点129处
晨报讯(记者 赵阳)作为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今年1至7月,本市新发现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129处。
目前,北京市正在进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立项工作,计划在5年内建成泥石流等四个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共计1229个监测点。
据悉,为查明北京市地质灾害危害现状,自2000年至2006年,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先后对密云、怀柔等9个区县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2010年7月完成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区划综合研究工作。
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7月,全市共有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597处,其中崩塌隐患点290处,不稳定斜坡隐患点62处,地面塌陷隐患点23处,滑坡隐患点2处,泥石流隐患点220处。
这些隐患点涉及北京地区10个区县、64个乡镇、242个行政村、32条道路、50个景点、17个度假村、19个矿山、6个中小学校,共4775户,14643人,24413间房屋受突发性地质灾害威胁。
在今年1月,“北京市多参数立体地质调查”结果公布,当时查明全市共有468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根据今年7月的最新调查结果,半年来全市新发现的隐患点达到129处。
据悉,本市5年内建成监测预警系统,并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三维可视化地质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