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丁国锋
自7月份以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陆续收治了疑似食用小龙虾而入院治疗的患者。这些患者均表现为肌肉酸痛难忍,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超标,被诊断为横纹肌肉溶解症,部分病人还同时出现了肾功能损伤。
8月24日下午,南京市针对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龙虾门”事件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尽管各大媒体都是临时接到会议通知,但都提前赶到了发布会现场。《法制日报》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大部分住院治疗的患者已治愈出院。
肌溶解病因仍未确定
“根据医疗机构的报告,到目前为止共收治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18人例,发病前均食用龙虾。”在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华文公布了患者数字。据记者了解,这一数字比之前媒体报道的20例、30例都要少。
华文介绍说,这18人的就餐地点高度分散,其中14名患者分布在8个家庭,均在家中加工并食用小龙虾,另有4人分别在两个饭店食用。18名患者均有全身肌肉酸痛症状,并伴有肌酸激酶、肌红蛋白明显增高,临床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经补液保肝、抗感染等治疗措施,到目前为止,15人已治愈,现有3人住院治疗,病情稳定。
就在发布会召开时,南京又增加一例住院病人,住院患者增加为4人。
在发布会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横纹肌溶解症是否与食用小龙虾有关及是何原因导致。
华文在发布会中向记者通报说,8月23日,南京市卫生局组织临床、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相关专家,讨论分析了食用龙虾与横纹肌溶解症的关系以及可能致病的原因。经讨论,引起横纹肌溶解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运动过量、醉酒、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药物影响、代谢异常、遗传缺陷等,到目前还没有查明食用小龙虾与产生横纹肌溶解症有具体的关联因素。
南京市农委也对部分小龙虾是否受到污染及使用农药捕捞的质疑给出了正面回应:目前小龙虾的检测是合格的。
全省查处“洗虾粉”
自南京市曝出食用小龙虾后出现肌肉溶解症状以来,关于经营者是否在销售或加工过程中使用“洗虾粉”,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
对此,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李军称,根据南京市餐饮商会的调查,在正规的、规模较大的餐饮场所和销售市场没有发现使用“洗虾粉”的情况,但小的地方就很难保证。
“"洗虾粉"的主要成分是草酸,草酸在清水的稀释、漂洗和蒸煮过程中大部分都流失了,不会产生太大的危害,也不会导致横纹肌肉溶解症,但不排除草酸与其他化学物质融合后产生有毒物。"洗虾粉"中是否还有其他化学物,目前还不知道。”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主任李解全说。
尽管如此,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王副局长在会上强调,将加大对小龙虾经营者乱用“洗虾粉”的查处力度,一经发现,将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将由南京市工商部门牵头,联合卫生、农业等部门在南京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龙虾养殖、运输、销售、餐饮加工等工作的专项整治,以保证市民食用龙虾的安全。
据了解,相关部门对“洗虾粉”的查处力度,目前已经波及到江苏全省。
暴利导致食品隐患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数年前,用专用的“洗虾粉”等洗涤制剂清洗如小龙虾、螃蟹等水产品,就已经是餐饮行业、水产品买卖中公开的“秘密”,相关部门也在执法中多次查处,但由于并没有酿成疑似与肌肉溶解症相关的公共卫生事件,使得此类事件的调查、查处力度并不明显。
“不是用清水或安全的洗洁精泡洗的龙虾,表面可以透出不正常的洁净度,这是很多人都可以自我鉴别的。”南京市的一名市民对记者说,但是,因为卫生部门一直没有公布是否对身体有害以及危害程度等信息,所以消费者往往因为“从众”等麻痹心理,忽视了食品安全问题。
“从10年前的几块钱一斤都鲜有人问津,到目前在一些饭店卖到几十元一只,南京的龙虾经济的确大大带动了餐饮消费,但往往在红火的背后,会存在产供销等诸多环节的问题,一旦一种商品迅速"暴利",往往存在着种种"隐患",如遭遇到天气原因等,龙虾容易死亡,为了保持暴利水平,商贩就可能使用保鲜化学试剂,加上饭店在烹饪加工环节上,忽视食品安全,隐藏"凶手"就可能暴露出来。”一名政府人士说,要改变食品安全监管多头管理问题,进行农林、水产部门、卫生监督等养殖源头治理,物价、卫生部门应保持长期有效监管,以避免此类事件重演。
本报南京8月25日电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