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部手机同时被呼叫,手机辐射并没有把玉米炸开 |
检测手机的辐射值 |
手机爆爆米花实验
接听电话、收发信息、上网聊天……现代社会,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最近网上疯传的一段视频,吓坏了不少人:视频中,4部手机同时来电,几秒钟之后,围在手机中间的几颗玉米粒,竟然先后变身爆米花!那么,真实情况究竟是怎么样的,手机辐射到底有多大?8月17日和8月18日,记者就此做了一个实验,并请了有关防辐射专家进行分析。
实验
6部手机同时响起不见爆米花
记者在一家门户网站首先找到“手机爆爆米花”的视频,视频显示:几个外国朋友在桌子旁边,将几颗玉米粒放在4部手机围成的圈子中央。接着手机铃声开始响起,过了片刻,玉米粒开始膨胀,在桌子上蹦来蹦去。这段视频一时间在网络上引发争议。
市民小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她的很多同学看完这段视频后都不敢多用手机了,真的担心手机辐射给身体带来伤害。
“山寨机吧!”一位网友认为只有山寨机才有这样的能耐。
“就是电磁辐射起的作用。”而一位网友却称,他为此还和几位朋友特地到商场买了爆米花的玉米粒,然后在宿舍做一个实验,同时拨打电话,几秒钟后,他们看见玉米粒里面出现白花花的东西。
手机辐射能否真的爆出爆米花? 8月17日,记者带着好奇和疑问做了模拟实验。
记者首先到超市买了一些爆米花专用的玉米,然后找来6部功能完好的手机,头对着头,组成一个圆形,而中间放上两粒爆米花专用的玉米做实验。
随后,记者与同事们同时拨通6部手机,手机铃声不断响起,但是手机中间的玉米还是没有变化。而后记者又反复试了几次,玉米还是“不为所动”。经过5次实验,记者得出这样的结论:手机辐射能爆出爆米花是不现实的。
结论
网上视频被疑做了“手脚”
那么,网上视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在网上也搜索到不少网友的答案。
网友“美丽心情”:估计是在桌子下藏了台烤炉或者微波炉之类的东西吧?
网友“静雨”:爆米花是事先准备好的,先拍好玉米粒的视频,再拍爆米花扔下来的视频,之后利用技术手段对视频进行后期处理。
“据CNN的消息,这则视频是法国某蓝牙销售商发布的,其目的自然是推广他们的产品。”记者在网上一番搜索后,这个答案跳了出来。
记者请教了相关专家了解到,玉米粒需要加热到200℃,里面的湿气才会蒸发,致使它们爆裂,最后变成爆米花。一般来说微波炉的功率在500瓦到1000瓦之间,而手机功率连1瓦都不到,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产生将玉米爆成爆米花的足够热量。
检测
防辐射贴膜作用极小
经过实验,虽然手机辐射并没有视频中那么恐怖,但倒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手机有辐射,使用需谨慎。
那么那些号称能防手机辐射的贴膜或贴纸,真的能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吗?记者为此在一家通讯城买了价格最贵的香港手机防辐射贴,来到南宁市一家有资质的辐射监督管理机构做了个检测。
工作人员拿出射频电磁辐射仪,当场为记者随身携带的两部手机做了辐射检测。
首先用来做实验的是一部老款诺基亚蓝屏手机。当手机处于待机状态时,实验检测得的电场强度为0.3伏/米左右。记者随后用该手机打出电话,处于主叫状态的手机测得电场强度最大值达到9.3伏/米。接着,记者拿出防辐射贴膜,搁在手机与测试仪器探头之间,再次用该手机打出电话,此时测得的电场强度值约为7.8伏/米。
随后记者又用一部夏普手机做了同样的实验。测得待机状态时的电场强度为0.4伏/米,主叫状态时为7伏/米左右,有防辐射贴膜阻隔时的主叫状态下也达到6伏/米。
“按照国家的标准,单个辐射体的电场强度需要在12伏/米以下,而从实验的结果来看,都没有超标,但是也可以看出,防辐射贴的效果也很微弱。”对于手机辐射的实验,辐射监督管理机构的负责人曾先生表示,手机在关机时应该是没有辐射的。
防辐射贴到底有没有用?他说,用金属和陶瓷等材料来隔断电磁波,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因为金属可以吸收电磁波,而陶瓷能反射电磁波。但是用贴膜防辐射实际上不是很理想,也可以说根本不起作用。因为辐射源是手机天线,而把所谓的防辐射膜贴在听音器上面怎么会起作用呢?
链接
用手机应该养成好习惯
如果是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可引起流产,低强度的微波可对子代出生后的若干行为产生一定不良影响。为了减少或避免手机辐射微波对人体的辐射次数和时间,专家提醒:
第一,要减少或杜绝辐射源的辐射泄漏,选用有进网许可证的手机,并配有合格手机电磁波防护套,进行非闭合屏蔽,一般防微波有效率为80%左右。
第二,手机不应别在腰部,防止微波对人体内脏的损害(如卵巢、肝等器官),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
第三,身边有普通电话应尽量不使用手机,使用手机应长话短说,煲电话粥不用手机为妙。
第四,一般来说,电话响起的刹那辐射最大,建议响起后5秒钟再接电话,同样的道理,电话未通时不要将手机放在耳朵旁,尽量用耳机接电话。
第五,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电话,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