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物业提供的资料显示,这几家明明有人居住,但我连续跑了两周都没有遇到人。”石家庄市桥西区民警小刘对此很是纳闷。
户口整顿是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入户进行户口登记的民警的困惑,也是我省此次人口普查所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殷志林说,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要锁定调查对象,难度比10年前更大了。
为人口普查做准备,之前我省曾在邢台选择专门区域进行了人户分离试点。发现存在问题颇多。
有的户口上登记人员性别与实际相反,男变女、女变男的都有;有的户口上登记3名家庭成员,实际上有5个人;还有的已经死亡的家庭成员还在户口上“活”着;有的家庭孩子要上大学了发现还没有户口……“距离上次人口普查10年了,人口与户口分离的比例不断加大,要锁定被调查对象,做到数据精确,难度可想而知。”殷志林介绍,针对这种情况,我省人口普查机构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户口整顿工作,为后面的普查登记奠定准确、详实的数据基础。
居民信任度低 普查常吃“闭门羹” “你猜猜,城市和农村,哪里的人口普查更难?”殷志林问。
笔者猜是农村,理由是,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难以配合人口普查员的调查登记。“错了,难的是城市。”殷志林感慨地说。
一位在城市社区从事摸底调查的普查人员告诉笔者,跟10年前相比,现在要到城市居民家中进行人口调查,一般都会遭遇门难开、人难找、表难填。
他说,现在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了,即便普查员亮出证件,对方也是将信将疑。“人口普查员还不如小区收水电费的人好进门。”
这也是全国很多地方都遇到的难题。
有媒体分析说,居民不开门,表明现在我们的社会信任度在下降。在南方一些城市,有的普查员亮出证件,居民看了却说,你这个证谁都可以做出来。“居民不开门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认为人口普查是政府的事情,跟自己没多大关系。这是种认识的误区。”殷志林分析说。
据介绍,此次人口普查,设计有两大类表格。一种是一般家庭填写的短表,涉及户籍记录、人口记录等18项内容,另一种是每10户人家便有一户填写的长表,涉及房屋结构、居住面积、就业、职业、养老等45项内容。
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不仅为国家制定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依据,也会直接影响到医疗、养老、教育、社会福利等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希望居民对人口普查积极配合。
怕被“一票否决”超生登记常遇阻 人口普查登记前要开展户口整顿工作,为的是让户口登记项目更加齐全、准确,确保人口资料准确详实。为此,我省多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对以往超生或隐瞒人口的家庭进行户口登记,相关部门不能设置额外障碍。但在现实操作中还是阻力重重。
今年6月以来,我省一些地方农村居民纷纷向省人口普查办公室反映,当地给超生人口上户口必须持有村干部的证明材料,甚至一些地方领导还授意一些部门对计划外生育人口的户口登记采取限制措施。
有关人士分析称,计划生育是考察地方干部的硬指标,地方官员害怕一旦出现计划外生育人口激增现象,自己会被“一票否决”。
对此,殷志林解释说,为消除基层干部这种顾虑,国家已经明确,人口普查数据不得作为对地方政府进行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的依据。普查登记结果不得作为对基层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各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绩效考评或奖惩的依据,不得追究以往绩效考评成绩;对继续瞒报的,一经查实,依法从重处理。地方领导干扰正常的普查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
据了解,针对目前群众反映的一些户口整顿中的问题,我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正组织相关部门到实地督查。
普查员选调有点难 根据工作安排,此次人口普查,我省要选调约40万名普查员。“根据要求,普查员要符合初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热爱普查工作等条件,根据这些条件选调普查员,很不容易。”殷志林说,在城镇选调普查员的范围相对宽泛一些,可以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中选调,加之公职人员的配合,工作较易展开。但一些农村地区却因年轻人多外出打工,选调的普查员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即便文化水平达到标准,身体情况也令人担忧。
在普查员选调难的背后,还有着另一层原因。那就是各地经费相对不足。
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相关数据显示,此次人口普查涉及我省2400万户家庭,以全省40万名普查员测算,每名普查员平均需要在既定时间内走访60户家庭,而且大部分时间是在晚上、中午或周末,因此对普查员的劳动报酬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地方配套资金如难以满足工作所需,工作开展压力便会很大。况且,我省计划提前在10月1日启动摸底工作,历时相对较长,因此所需资金也会更多。
不久前,某市仅为人口普查拨付了50万元专项经费,正式登记尚未开始钱就花完了。 文/本报记者 张许峰本报通讯员 蒋晓雷
(责任编辑:ren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