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 >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最新消息

嫦娥二号幕后骄子代表中国航天事业未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05日15:01
  中新网北京10月5日电 (杨冰 姜宁 沈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航天骄子把青春挥洒无垠太空,在九霄云外尽情飞舞。他们是航天事业的新鲜血液,也是北京中心不断发展的动力。

  “他们成长速度之快也出乎我们的意料!”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刘清华说到这些青年才俊时,总是带着一丝兴奋,“那些老科学家总说看到年轻人这么上进,他们也干劲十足,后继有人啊!”刘清华说,他喜欢站在飞控大厅的指挥室中,隔着窗看着大厅中那些年轻后生忙碌的背影,看着他们逐渐成长、成功和欢呼,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人物一:陈翔为嫦娥“爽约”

  巍峨发射塔架上,神箭倚天而立,“起飞、点火”。大地震颤,神箭直指苍穹。巨幅显示屏上,代表着实际轨道的红色曲线紧咬绿色的理论曲线,向前延伸。“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当人们目睹这航天测控的壮观场面时,无不为这个庞大的系统在如此严密的组织指挥下,有条不紊、高效可靠的工作所折服。其实,为确保每次发射、测控卫星都能严密实施,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陈翔就是其中的一个。

  这个出生在80年代的年轻人,言谈举止中充满着对航天的喜爱和崇敬,或许也是因为从事航天测控的缘故,他身上又有着中年人才有的沉稳和静寂。作为上行控制岗位负责人,陈翔在嫦娥二号任务中第一次独立担纲,负责整个上行控制方案的拟制。嫦娥二号任务相对嫦娥一号任务,卫星技术状态变化多,新增试验项目多,飞行各阶段的试验任务繁重,各系统之间通信协议和转发关系复杂,协同更为复杂。为了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且确保在实施方案中各参试单位各类重要控制事件的协调一致,陈翔白天终日奔波在各协同单位之间,沟通技术状态。晚上,研究每一个飞控要点,推敲方案。

  陈翔和妻子结婚一年多了,婚礼至今还没来得及办。新婚夫妇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他却为了嫦娥几次放了爱人“鸽子”。好几次都是买好了电影票,单位一个电话人马上就走了;几次答应陪爱人逛街置办新房物品,一次也没有履行诺言。

  妻子常开玩笑地嗔怪他,“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嫦娥,干脆跟她过日子好了。”

  辛勤的耕耘换回了累累硕果。他独立完成了飞控实施方案及五份定制文件,覆盖任务全部的二千余条指令及七百余帧数据,在联调中无一差错。他还创造性的设计了重要飞控时间生成会签等流程,为任务的顺利执行提供了强力保障。

  人物二:李立善当“领头羊”

  与采访中接触的大部分技术人员不同,李立呈现出的状态是紧张不足而松弛有余。他坦言,这份淡定并不是因为他是经历过多次任务、具备丰富经验的“老将”,也不是因为他负责的工作没那么重要。“当你专注、认真地做事情的时候,压力自然就会缓解”。李立微笑着对记者说到。

  嫦娥二号任务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控制事件多、精度要求高、整个过程充满风险和挑战,与神舟飞船相比,嫦娥就像一名小学生,对地面的依赖程度相当高。这就意味着,作为副主任设计师和任务组长,他必须对整个飞行过程了如指掌,对整体方案要烂熟于心。更为重要的是,他还要协调好每个组员的工作,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

  李立把他专注工作、松弛生活的理念传递给每一个组员。组员们常说,在李立领导下干活愉快而高效,每个人都能发挥出潜质。李立的工作方式是,自己带头干,指给人一个正确的方向。“因为每一个人定位是不一样的,要给人成功的信心和正确的方向,然后以自身务实的作风形成一个踏实苦干、实现自我的小环境”。谈起如何带领他的小团队,李立显然十分有心得。让李立倍感欣慰和自豪的是,拥有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的他,手下个个都是强将,其中不乏技术精湛的博士。在团队的熏陶下,很多年轻人已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了,博士李宏伟在李立的帮助和带领下,第一次参加任务就担任遥控主岗负责人。

  工作之余,即使是在备战任务最紧张的时候,李立仍不忘见缝插针组织大家一起搞集体活动,轻松愉快一把。与李立相处了多年的同事说,李立虽然是组长,更像我们的一个朋友。

  人物三:崔雁有大雁的力量

  如果说航天测控是舞台幕后的事业,那么对飞行的卫星实施长期管理则是幕后的幕后。从02年大学毕业至今,崔雁从普通学员成长为现在的长管主任设计师,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八年。

  她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当2007年11月27日第一张月面图像公布、宣布嫦娥一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时,北京飞控大厅里变成了沸腾的海洋,而此时,崔雁和她的同事们依然紧盯显示屏,随时记录着遥测数据,观察着卫星的一举一动,丝毫不敢放松。他们深知,测控嫦娥卫星的接力棒已正式交到了飞管室手中。在随后的400多个日夜里,他们有效应对3次月食、实施多次轨道维持,最终牵引嫦娥成功落月,为探月一期工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嫦娥二号长期管理对测控精度和周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崔雁来说,开发专用长管遥控软件是一个不好啃的果子。遥控是连接卫星和地面的唯一纽带,将直接对卫星进行控制,这就要求遥控软件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卫星遥控指令多达数千条,注入数据种类多达几十种,遥控软件需要对上千条的指令和几十种的数据进行区分发送,所有的指令和数据都是通过手动发送的,为确保操作员每一个操作的准确无误,在操作内容提示、容错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考虑,这些都对遥控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崔雁像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开始了编制指令程序的攻坚战,又像一根上足的发条。那段时间,她脑子里根本装不下一丁点跟任务无关的东西。一个程序不知要反复修改多少次。从软件源码的修改,到任务状态的变化,从指令序列的核对到注入数据的检查,每一个模块,每一处细节她都不会放过。经常会有这样一幕,晚上大家加完班都要走了,问她走不走时,她总是会说你们先走,我再检查一下数据。

  经过不懈的努力,崔雁开发出了稳定性高可靠性强的遥控发令软件,这套软件将计划发令与长期管理任务的特点结合起来,有效降低了长期管理任务的复杂性、繁琐性,使每天的控制变得简单而且可靠。圆满完成开发任务后,她一刻也没有休息,立刻投入到总体协调工作中去了。

  看起来并不健壮的崔雁告诉记者,作为航天人,没有不能吃苦的。今年五月份,因为系统故障,她一连1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终于查出问题所在。

  崔雁说,自己是天生闲不下来的人,就像南飞的大雁,一旦起飞就很少驻足,除非已经到达目的地。

  人物四:赵凤才家有贤妻

  赵凤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那种仿佛与生俱来的书生气,近视镜片后面的眼神澄明,说话慢条斯理,不时的带着点微笑。同事们都说他担任嫦娥任务主任设计师真可谓是“临危受命”。 原来的设计师突然病倒,不得不离开岗位。而这个岗位责任非同一般,要对任务状态非常熟悉,既要清楚掌握外部各系统的技术状态,又要及时了解内部各部门的需求。既要随时跟踪任务准备状态,又要及时调整后续计划。

  赵凤才坦言自己压力很大,这种压力一方面来自于领导的期望和同事的信任,更多的压力则来自于任务本身。嫦娥二号不是嫦娥一号的简单重复,技术状态变化多达数百项,作为嫦娥任务的主任设计师,必须清楚掌握这些变化,制定出最贴近实战的方案。“如果因为总体方案影响了任务,我们难辞其咎”,赵凤才总是自我加压。为了进一步熟悉任务状态,他给自己制订了严格的计划,生活节奏也变得极为单调和枯燥。白天,他不是四处奔走进行任务状态调研和整理,就是泡在机房调试程序、查找问题,晚上他就和同事们一起讨论制定、修改方案。常常把一天的工作处理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要一个人一遍遍的翻看方案,千余小时独自一人的编撰,几十次讨论论证,十数次易稿修改,最终看着可用尺量的方案换来了专家评审的一次性通过。

  在巨大的工作量面前,赵凤才并没有觉得累,他说,妻子的理解和支持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结婚以来,为了支持丈夫工作,妻子付出了很多,几乎包揽了家里所有的事情,每次做好了饭,总是一遍遍催。夜深了,妻子一觉醒来,发现赵凤才还在工作,看看表已是凌晨两点,妻子蹑手蹑脚来到丈夫身边,心疼的说:“休息吧,这样下去身体怎么受得了。”赵凤才总是头也不抬的说:“快了快了。”知夫莫若妻。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悄悄放在赵凤才案头。妻子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因为你是航天人,我理解你,支持你的事业。我会永远珍惜这份情缘,如果有来世,我还想做你的妻,一个航天人的妻!”
(责任编辑:肖尧)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