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中国巨额外储怎变成美国“贸易大棒”?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年10月18日10:03
  “人民币低估”是一个低级而无趣的谎言,它并不会因为美国总统和某些国际金融权威所言而变成真理。

  美国的官员和议员们显然创新了经济学,即评价一个国家货币是否低估,不是用两个国家的可比物价,而是用外汇储备的余额,即外汇储备越多,本币低估就越多——就像两个家庭,一个好吃懒做,老是用白条借邻居财物,邻居手里收的白条积累多了,前者却指责邻居低估了物价,要向邻居征收惩罚性税收。

  评估汇率是否被低估,应使用商品可比价格法。近几年来,人民币对外不断升值,但国内实际购买力已经大幅贬值,已造成了中国“物价与欧美看齐、收入与非洲看齐”的现象。

  可做以下简单对比:

  ——曼哈顿是美国纽约房价最高的区域,2009年12月纽约曼哈顿区的中间价格为每套81万美元,约合每套550万元人民币,每平方米约为2.75万元人民币(美国按室内面积计算,中国按照建筑面积计)。如今北京四环以内的均价已经超过了这个价格。

  ——丰田卡罗拉1.8升,在美国的价格是15350美元,中国同样配置的价格是14.98万元人民币,中国要贵5万元左右。

  ——iPhone 3GS 16G 在美国是599美元,而中国联通引进的同一款货,开价6999元人民币……

  尽管可比价格的商品种类很多,但住房、汽车和手机均有代表性,特别是住房,权重很大。左小蕾、时寒冰等学者的实地调研也印证了中国物价之高。环球人力资源信息及顾问机构ECA在2009年6月公布的调查也显示:北京、上海、香港在全球生活消费最昂贵的城市排名中,从上年度的全球104、111和98位,飙升至26、28和29位。这还不计入2009年6月以来中国大都市楼价急剧飙升的变数。

  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美国的人均收入约是中国的34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仍然责难中国人民币低估?

  有人曾如此自嘲——“中国人是苦命基因,美国人是享福基因。”的确,中国人是全世界最勤劳也最辛苦的人,拼命工作,成了“房奴”和“车奴”。而美国人呢?

  原因就在眼前——中美之间形成了“中国人劳苦、美国人享福”的循环关系:中国人苦干,用极其廉价的劳动和资源制造商品,输送给美国,美国则印纸币来换;中国人获得了美元,积累成外汇储备,又购买美国各种债券;美国人再用这些钱享受廉价的中国商品(贸易顺差),到中国投资(FDI);外商投资和贸易顺差导致国内发行更多人民币,物价就越来越贵;美资企业在华获取丰厚利润,并向美国出口更多商品……

  这个奇特的怪圈是怎么形成的呢?这里有一个“天条”——外汇储备不能借用于国内。

  在外汇储备上中美存在三个明显反差:一、中国外汇储备买1万亿美元美国国债都是合法的,而购买1元钱人民币的中国国债都是违法的;二、美联储救市购买巨量美国国债,乃至直接印纸币买国债是合法的,但是中国央行买1元钱中国国债是违法的;三、外汇储备可以借给中行、建行作为资本金上市是合理的,如果借1元钱给中国社保基金,用于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全民分享,是不可以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在于——《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9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并使“外汇储备不能借用国内,否则是二次发行人民币”成为“隐形天条”。

  需要承认,外汇储备借用国内,的确存在人民币二次发行的问题,会增加一定程度的国内通货膨胀压力。但这并非 “天条”。

  此背后的本质问题是——如何再分配外汇储备的巨额利益:只能外用不能内用,就是外国利益最大化;如国内借用,还要看是否全民分享,如转借社会保障基金,国民由此获得的收益远大于通货膨胀的损失,同时会大大刺激国内需求,转外需为内需,摆脱美国“贸易大棒”的威胁。

  此外,还须同时打破另外一个“天条”——“通货膨胀是洪水猛兽”!以日本为例,在上世纪60~70年代,当时日本虽然国内通货膨胀较高,日元对内大大贬值,但日本实现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其国民收入提高的速度远高于通胀速度,实现了发展成果的国民分享。

  特别要强调的是,只盯着人民币二次发行的人,却一直“忽视”购买美国国债导致中国外汇储备的二次、三次乃至N次的攀升循环——这才是中国外汇储备不断增长的根本原因,而绝非人民币汇率“低估”造成的。

  简言之,只要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不转变,只要外汇储备主要购买美国债券,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必定有增无减,中国的外汇储备必定不断增加,美国的“贸易大棒”必定会越舞越凶。(张庭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