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11月1日起,贵州省贵阳市出租车起步价从白天10元、晚上12元调整为白天8元、晚上10元。贵阳“领跑”西部省会城市12年的出租车高起步价宣告终结。
根据计价调整方案,贵阳市出租车每天6:30至22:00之间,按“白天”计费,起步价从10元降至8元,起租里程3公里、每公里单价1.6元保持不变;22:00至次日6:30,按“夜间”计费,出租车起步价从12元降至10元,起租里程3公里、每公里单价1.92元保持不变。
计价调整方案将“返空费”的计费里程从10公里下调至5公里,超过5公里后,每公里单价加收50%。计费方式为:“白天”3公里以上、5公里以内,每行驶500米跳表0.80元,5公里以上每行驶500米跳表1.20元;“夜间”3公里以上、5公里以内,每行驶500米跳表0.96元,5公里以上每行驶500米跳表1.44元。
今年6月,贵阳市物价局曾对4699名贵阳市居民进行“出租车行业状况民意调查”,结果显示,71.93%的市民要求出租车降价。在贵阳市物价局看来,此次降低出租车起步价是“顺应民意、惠及民生”。
降低2元起步价的背后,出租车运营成本会发生什么变化?市民到底能受益多少?谁又将为降价的利益损失“埋单”呢?
拍卖价推高出租车起步价
在贵阳市物价局,记者了解到,从1998年起,贵阳市的出租车起步价就为白天10元、晚上12元。当时,政府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将出租车经营权出售给私营车主,私营车主雇佣司机营运。
媒体曾经报道,2000年时,贵阳市政府决定拍卖最后一批42辆出租车的经营权,一位在菜市场卖葱蒜的陈大妈贷款90万元参与拍卖,最终以86.5万元的价格拿到了两台出租车10年的经营权,加上买车以及其他费用,两台出租车相关费用一共花了116万元。
事实上,出租车经营者都知道,以如此高的价格拿到的经营权,没有高回报根本不可能收回成本。
10元起步价,在当时月收入仅千元左右的工薪阶层眼里,是一笔昂贵的消费;而在出租车私营车主眼里,是收回成本的基本保证。
到去年为止,陈大妈的出租车经营权10年期满,根据贵阳市政府出台的政策,她按照每年1.5万元的经营权有偿使用费标准,一次性缴纳了7年的使用费,实现了经营权的顺延。陈大妈说,直到今年——两台出租车经营的第11个年头,她才完全收回了成本。
到目前为止,贵阳市拥有出租汽车3019辆,其中2483辆由私营车主自行经营,536辆由贵阳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经营,绝大多数私营车主都和陈大妈情况相似。
“高起步价的背后是高拍卖价。”贵阳市一位政府部门官员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虽然在这十几年间,贵阳市出租车价格饱受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市民及游客诟病,但由于存在拍卖合同,政府始终没有调整价格,“最后一批拍卖的合同今年到期,政府立即启动了调价工作。”
贵阳市物价局收费管理处处长徐光萍告诉记者,为了保证价格调整有据可依,贵阳市物价局派出了一支“成本调查队”,从去年12月开始,对贵阳市出租车运营成本进行调查。
成本调查队队长倪晓东为记者调取了调查队收回的60份问卷。问卷分别对30位出租车驾驶员和30位出租车私营车主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车辆折旧费用、行车燃料费用、物料消耗费用等9项直接成本,以及出租车运营权使用费摊销、驾驶员保险、其他费用等3项间接费用。
同时,根据抽样分析,调查队掌握了出租车平均日载客行驶里程、全年出勤天数和每年应缴的税费金情况,最终得出调查结果。
“在贵阳,一辆出租车平均日载客行驶294.29公里,全年出勤343天,平均全年运营支出约为22.5万元,每公里载客的成本为2.23元。”倪晓东说。
突破“听证必涨价”怪圈
今年8月底,一份有详细数据的《贵阳市个体出租车运营成本调查审核报告》向社会公布,同时公布的还有一份《贵阳市中心城区出租汽车票价听证方案》(以下简称“《听证方案》”)。
记者注意到,这份《听证方案》给出的贵阳市出租车票价改革方案,与11月1日正式执行计价调整方案完全一样。
《黔中早报》记者周强全程旁听了9月10日召开的调价听证会,周强记得,听证会上大家最关注的除了调价方案本身外,就是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和政府会怎么补贴车主和司机的损失。
对于政府的补贴,《听证方案》明确,政府每车每年让利1万元,即每年向出租车私营车主征收0.5万元的经营权使用费。与2000年以前花几十万元购买10年经营权相比,私营车主向政府缴纳的经营费用已经大幅降低。
而出租车司机的态度则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不该降价,因为生活成本在12年间涨了很多,出租车票价没涨已经是在优惠了;另一派则认为,起步价可以降低,甚至可以降低到五六元,但政府必须严厉打击“黑出租”,确保道路通畅和客源稳定。
周强回忆,反对降价的出租车司机话音刚落,一位中年市民代表就反驳说:“贵州经济落后,而邻近的经济较发达的重庆市、成都市,出租车起步价都低于贵阳,不降说不过去。”
降价后,每辆出租车每天的收入到底减多少,也是听证会现场各方迫切想知道的一笔账。
《听证方案》对降价后出租车利益损失情况做出了评估。按照调查结果,城区出租车日载客约70次,长距离载客全年大约110次,以此推算,降价前,每天营业额为824元,降价后,每天营业额为732元,日营运收入减少92元。
除去政府每年让利1万元,即每日让利约29元,每辆出租车每天实际收入减少63元。
“算上政府的让利补贴,我估计大约每辆车每天损失80元。”开了近10年出租车的刘师傅说,政府估计的数字稍有点少。
《听证方案》还对5公里加收“返空费”进行了解释:根据调查,如果白天起步价下调至8元,按照原价行驶至6公里时,出租车将出现亏损,跑得越远,亏损越多,从5公里起加收50%“返空费”,将保证出租车跑长途时有利可图。
最终,参加听证会的20名代表中,17人赞同《听证方案》,3人反对。
“用了两个小时,20名代表见证了一次罕见的"降价听证会",打破了以前逢听证必涨价的怪圈。”周强说。
的哥和车主的“台班费”之争
“我今天一上午跑了10趟8元的活儿,一趟少收2元,就少赚了20元。”11月1日中午,正在开车的出租车司机董师傅对记者说,要按这样估算,一个月可能少挣上千元。
在董师傅看来,少赚的钱不能让司机自己承担,“应该是车老板和司机一同分担”。
采访中,所有的出租车司机都认为,私营车主应该和司机共同承担损失。而最好的方式,是降低司机每天向车主交的“台班费”。
记者了解到,现在私营出租车“台班费”大多定价为白班230元、夜班150元。“台班费”到底降不降,怎么降?许多出租车私营车主都没有太多思考,“别人降我就降,别人降多少,我就降多少。”私营车主胡先生对记者说。
贵阳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也在为“台班费”绞尽脑汁。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政工科科长吴世新对记者说,“台班费”肯定应该下降,但怎么降,谁也不知道。在公交出租汽车公司工作的“的哥”李贵军则表示,如果公司“台班费”降得太少,就考虑辞职,去开“黑出租”。
吴世新告诉记者,为了能得出一个相对公平的“台班费”下降额度,公交公司决定,从11月1日起,连续4个月,在公司选择10辆正常运行的出租车,每天完整记录下“营业额”、“行驶公里数”、“超过5公里的趟数”3组数字,同时,通过GPS跟踪全部536辆车的基本运行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出每天损失多少利润,再跟司机师傅们商量怎么降"台班费"。”吴世新说,这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办法,但需要4个月的评估周期。现在依然按原来的“台班费”执行,等下调方案确定后,再退还出租车司机多交的部分。
吴世新说,很多出租车私营车主正盯着公司的一举一动,如果公司“台班费”下调太多,就会有大量受雇于私营车主的司机挤到公司来应聘,如果下调太少,公司的司机就都跑了,“虽然我们只有536辆车,但我们确定的损失分摊模式会影响到整个贵阳出租车市场”。
10月29日,贵阳市政府在“中心城区出租汽车运价调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台班费”的政府指导价为汽油车每日最高310元,柴油车每日最高350元,分别比调价之前降低50元。
对于这一指导价,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认为自己勉强可以接受,“至少可以少亏点。”私营车主王鹏则表示,如果没有拿到政府补贴的每年1万元,自己就不敢降低“台班费”,政府兑现后,每天50元的降价也勉强可以接受,“一年少赚将近两万还是挺心疼”。
乘客是否“买账”还是未知数
起步价下调,贵阳市民大都比较关心,认为是好事,但并没有显得非常兴奋。
贵阳市主城区面积不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直线距离不超过10公里。吴世新回忆,大约从2008年起,主城区道路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黑出租”。这些“黑出租”基本都喊价10元,可以把乘客带到主城区内的任意地方。
大量的“黑出租”上路,加上贵阳市快速增加的城市机动车数量,使整个城区道路拥堵十分严重。而正规出租车除了正常计价外,每等候5分钟就跳表1.6元,让乘客觉得“很不划算”。
一位出租车司机曾经这样形容贵阳市出租车行业面临的问题:等车的人坐不到车,坐车的人不能及时赶到地方,跑车的人赚不到钱。
于是,“黑出租”的市场越来越大。对于起步价下调,周先生坦言,自己并不“买账”,“黑出租”依然是自己在市区出行的首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和周先生抱同样态度的贵阳市民并不在少数,对起步价下调“不买账”的原因也都是“"黑出租"更实惠”。
对此,出租车司机刘师傅觉得很无奈,他经常能看见“黑出租”停在自己车前招揽客源,而自己好不容易拉到一个客人,路上要堵半个多小时,为了保证自己有钱赚,只好违规拼客、拒载。
李贵军说,如果路不堵,自己也不愿意冒着被投诉的风险拼客、拒载,乘客也不会因为堵车增加支出。这样,市民才会青睐正规出租车,“必须是严厉打击"黑出租",让"黑出租"在主城区消失”。
吴世新透露,自己已经得到通知,未来的两个月里,运管部门将加大打击“黑出租”的力度,“希望能让正规出租车司机的日子好过一点”。
本报贵阳11月1日电
“黑出租”成贵阳城市管理隐痛
在贵阳人的生活中,堵车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尽管贵阳市近年来一直加大交通设施的投入力度,依然没能改变主城区拥堵的状况。很多贵阳人都知道,城市道路上大量的“黑出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贵阳市公交出租汽车公司政工科科长吴世新在出租车行业工作了12年。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根据行业内最保守的估计,贵阳大街小巷里的“黑出租”至少有1万辆,这个数量是正规出租车数量的3倍多。
至少1万辆的“黑出租”究竟会给城市道路增加多少负担?吴世新说,今年5月底贵阳市出租汽车司机“停运事件”,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黑出租”和城市道路拥堵的关系。
吴世新回忆,今年5月29日星期六,贵阳市出租车司机准备集体停运,抗议城市道路上愈发泛滥的“黑出租”。出租车司机代表要求市政府牵头,严厉打击“黑出租”。许多市民担心,如果5月31日星期一出租车停运,工作、出行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当时市政府非常重视,媒体也大量报道政府"打黑"工作,所有人都以为更严厉的打击"黑出租"行动来了。”因为工作关系,吴世新特别留意市区的道路情况——在5月29日之后将近一周的时间里,他惊奇地发现,市区道路非常畅通,“车子好像一下子消失了一大半”。
吴世新说,他家住在友谊路,以往每天到位于青云路的单位上班,开车要走40多分钟。而在那一周里,他最快一次从家开车到单位,只用了16分钟,平常要等五六个红灯才能通过的路口,基本上都是等一个红灯就过。
出租车司机刘师傅也对5月29日之后一周的道路情况印象深刻,“我每天的营业额从400多元涨到了600多元,平均一天能赚200元。要是一直这样,我一个月能收入6000多元。”刘师傅说,那样畅快的感觉,已经很多年没有了。
5月29日之后的一周里,“黑出租”司机阿峰(化名)没敢上街拉客,他开着自己5.3万元买来的国产某品牌小车,去一个大水库边,舒舒服服地钓了几天鱼。
阿峰坦言,自己跑“黑出租”一个月,能轻轻松松挣上五六千元,那一周停运,对自己的影响并不大。大约6月中旬,看到“风头”渐渐过去,阿峰重新上街拉客。
面对已经到来的正规出租车起步价下调,阿峰决定,把自己的收费标准也下调到8元,继续和正规出租车抢市场。
吴世新对记者说,其实“黑出租”司机早就想好了降价应对的策略,估计这样的策略也会有效——依然会有许多市民出行依靠“黑出租”。
如果市区里没有一辆“黑出租”,结果肯定是一路通畅。但吴世新提醒记者注意,要是把“黑出租”打得一辆不剩,一定会出问题。
记者注意到,现行的城市出租汽车拥有量参考标准是每万人30辆。按照贵阳市政府公布的数字,在贵阳市区生活着约200万人。按参考标准计算,贵阳市出租汽车应该达到6000辆,而现在贵阳市实际拥有的正规出租车为3019辆,远远满足不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除了价格因素外,出租车少,居民打车难,也是"黑出租"存在的重要原因。”吴世新说,为了满足市民出行的需求,现在政府部门打击“黑出租”掌握了一定的尺度。这个“度”把握好了,道路秩序会好一点;如果“度”把握不好,要么市民出行不方便,要么出租车司机权益受损,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记者了解到,贵阳市政府已经决定于今年年底以前,在主城区增加1050辆出租车。在吴世新眼里,这是政府为了调整道路上的车流结构、改善交通打出的一套“组合拳”。
“起步价降低一点,"黑出租"打掉一点,出租车增加一点,再把"黑出租"打掉一点。”吴世新说,这就是要一步步挤压“黑出租”的市场空间,引导“黑出租”司机谋另外的职业,渐渐使道路畅通起来。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专业教授王志凌,长期研究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问题。在他看来,贵阳市政府的这套“组合拳”由政府率先每年让利3000多万元,使出租车降价,值得肯定。但王志凌担心,8元起步价不能有效压缩“黑出租”的生存空间。
王志凌解释说,照中国城市发展的经验,出租车起步价高的城市,“黑出租”就泛滥,因为监管困难,“钓鱼执法”等事件就会出现,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而出租车起步价降到6元或者5元,“黑出租”的生存环境就很小了,正规出租车的载客率就会提高,随着“黑出租”越来越少或者远离中心城区,正规出租车适量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不会因为起步价降低而受损。
王志凌认为,贵阳打击“黑出租”,还应该放在改善“大交通”的背景下看。贵阳的实际情况是,主城区范围不大,整个城市可以通过开发停车场、增加出租车、发展大公交、建设轨道交通等方法,优化交通环境,丰富市民出行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方便快捷的立体公共交通网建成后,市民到哪都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黑出租"也就自然会淡出人们视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