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养老产业化不应脱离公益性

来源:沈阳日报
2010年11月09日01:40
  吴睿鸫

  近年来,有不少专家学者,也包括全国两会代表,不断提出养老产业化这个课题,强烈要求国家早日启动养老产业计划。

  现在,民政部表态,将用优惠的公共政策,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参与养老产业,这不仅能促进我国养老事业向前发展,拉动疲软的内需,更为重要的是,也能解决目前的就业异常紧张难题。尽管养老产业化这项公共政策,不仅商机无限,能助推第三产业化的迅猛发展,而且也得到权威人士的认可,甚至有媒体把它与海洋新兴产业、农业科技产业等并列,视为最赚钱的产业之一,但是,笔者觉得,养老切不能贸然走产业化的道路,养老产业化在我国根本行不通。

  倘若要推行养老产业化,说白了,就是赚钱。但是,就目前而言,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在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不仅是未富先老,而且还面临着历史欠账形成的转轨成本。再考虑到我国的老人历来崇尚节俭的消费习惯,基于此,投资者或经营者又怎么可能赚到大钱呢?

  现在,有一个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就是把我们过去那种公益和福利双重属性的养老制度,视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要变革就要走产业化道路,即全面推向市场。其实,即便在一些发达国家,养老业也不走完全市场化的路径。譬如,美国的养老业就分为营利性的和非营利性的两类,前者大多为私人公司所办,后者主要由慈善组织兴办,政府则给予部分补贴。所以,我国通过产业化就把整个社会养老问题推向市场,把它变成可以赢利的产业,不但会使养老脱离公益本质属性,而且也是政府的缺位和失职。

  更为重要的是,养老很可能会重蹈教育医疗产业化覆辙。近年来,医疗教育之所以丧失了其公共产品的本质,甚至沦为赢利工具,其根源在于医疗和教育的过度市场化和产业化,把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运作被托付给市场机制,从而导致制度失灵和监管失灵。其结果,让普通百姓承担过于高昂的医疗成本,也让学生家长为昂贵的教育成本埋单,“上学难,看病贵”也就成为困扰百姓的最大难题。现在,倘若养老也走医疗教育产业化的套路,“养不起老”,极有可能变成影响公众生存的又一座大山。

  我觉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就必须提供就养老安全等最为基本的公共产品,应该成为社会公正和公共利益的守护者,因此,养老应慎走产业化的路径。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