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乌鲁木齐“黑车”满街 出租车运营证一个几十万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11月25日08:31

  黑车满街跑 乘客不举证 常规执法十几人

  乌鲁木齐市“黑车”现象调查

  黑车泛滥考验政府治理能力

  本报记者 王雪迎 刘冰

  “黑车”的出现,使得乌鲁木齐常年积累下来的城市管理问题浮出了水面,诸如,在治理“黑车”上,谁是权威的综合协调部门;出台政策前,公众如何知道相关调研是否科学充分;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缺乏合理规划,往往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黑车”如此泛滥,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强烈关注。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曾在其网站上发起了大讨论,引起了当地民众的强烈反响,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但这是一次市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政府应该加以合理的引导,珍惜并尊重民意,让更多的市民加入到民主议政的行列中来,同时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城市合格的服务者和管理者。

  也许从这一点来说,抓住这次治理黑车的机会,政府所收获的,远比单纯打击黑车要大得多。黑车现象,像是一片试纸,考量着政府的执政智慧。

  如今,站在乌鲁木齐市街头,乘客只需一抬手,一辆接一辆的轿车就会缓缓驶来——司机从车内探出头来讨价还价,只要价格合适,乘客上车就走。记者曾在乌鲁木齐街头作过小调查,经常打车的乘客十有八九坐过黑车。黑车在乌鲁木齐穿城而过,数量有远超出租车之势,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

  形形色色的黑车

  季勇是一名兼职“黑车”司机。他的正式身份是乌鲁木齐一家建筑公司的采购经理。每天早晨10点,季勇会准时在公司报到,两个小时后,就找借口溜出来开着公司配的捷达车“扫街”。他只跑中午和晚上两个高峰期,6个小时,稳赚150元。

  季勇说,乌鲁木齐的“黑车”是从去年冬天开始逐渐增多的。当时由于连下了几场大雪,市区道路拥堵不堪,高峰期时3公里路程常常一堵就一个多小时。也就在那时,他开始顺道搭载路边冻得满脸通红的路人,起初也就是想抵个加气钱。

  载客多了,他渐渐跑出了门道,发现这竟能成为增加收入的新渠道,“有需求就有市场,乘客打不到出租车,就搭个顺路车,双方都得益,有什么不好呢?大冬天在路上冷的滋味不好受啊!”季勇说,现在搭顺路车的人越来越多,每天轻松挣100元,就连待业在家的妻子都准备买一辆二手车自己跑。

  记者调查发现,近一年来,许多会开车的人,首选的职业就是跑黑车,也有大量像季勇那样顺道载客的兼职黑车司机。在乌鲁木齐市,黑车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其蔓延之势正影响着出租车行业健康发展。

  黑车车主小高原本是开出租的,可今年3月,他却辞了职,花两万元买了一辆二手“自由舰”,因为在他眼里,开黑车比开正规出租车好多了,不仅每天时间可以自由掌控,不用交管理费、份儿钱,以及各种税收,扣除气钱,剩下的是纯收入。

  “跑黑车没有合法手续,只能跑一天算一天,根据乌鲁木齐的道路交通形势,跑过这个冬天没问题!”小高说,“政府虽然一直抓黑车,但毕竟人手少,而且老百姓也需要黑车!”

  黑车打多了,一个普通乘客都能总结出黑车的几大特征:中低档小轿车,大多挂着外地牌照等。

  黑车,还是便民车

  “我这不是黑车,是便民车!”机关干部陈志忠说,他每天下班开私家车回家,看见路边有人招手,常常停下来问问,如果顺路就让上车。陈志忠说,刚开始时,搭车者付钱给他,他还有点不好意思收,可拉的多了,也就坦然多了。他说,自己为打不上车的人提供了方便,他们付点费用给自己补贴些油气,这叫共赢,有什么不好呢?

  在乌鲁木齐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设计的黄雅清说,“一年前,我根本想不到黑车会成为我和周围朋友主要的搭乘工具!”她说,现在几乎每天都会打黑车,“真的很方便!”黄雅清说,她现在无法想象,如果黑车消失了,下雪天人们怎么出行。

  “我才不管什么‘黑车’、‘白车’,反正在打车难没有解决之前,我希望不要取缔这些便民车。”在商贸城上班的刘燕说。“再说了,现在不是全社会都提倡低碳环保吗,很多国家没有“黑车”这个概念,因为私家车拼车不但更符合环保的理念,而且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道路拥挤的问题,如果黑车和乘客的纠纷不断减少的话,我想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赞成拼车”。刘燕的看法,代表着很多市民对黑车的态度。

  令人意外的,还有直接受到影响的出租车从业者对待黑车的态度。

  一提到黑车,正在营运的的姐刘女士,一脸的无奈。在黑车泛滥前,她还召集过周围的出租车司机一起围追堵截载客黑车。可时间长了,黑车不减反增,“连职能部门都管不过来,我们也就都懒得管了。”刘女士说。

  的哥李杰心态平淡,“说到底还是市场供需矛盾不平衡,若有空车,市民出行肯定首选出租车,但由于出租车加气难、高峰期交接班等现实问题,一天的营运时间至少减少了3个小时,市民想打车时打不到,只好打黑车。”

  “主要是黑车的出现并没有实际影响出租车的生意,现如今出租车忙得拉不完,谁还有心思管那些黑车,那应该是政府部门管的事。”李杰说。

  黑车既不用买高达几万元的运营证,也无须上缴管理费,还省去了各种费用,加上这些黑车多是油改气,运营成本非常之低。每天挣的钱要比合法出租车多很多。罗女士在网上留言说:我们小区内有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准备去跑黑车。

  “如今出租车行业已经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人难招,都去跑黑车了。我住的小区,近一个月内就有6个邻居买车开始跑黑车,其中3人原来就是开出租车的。”刘女士说。

  有人担心,黑车影响的不仅仅是出租车市场,任其继续下去,将会破坏影响这个社会正常的规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社会需要规则,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如果这个社会做什么事都不讲规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做生意不要营业执照,行医可以不用许可,开车也可以不要驾照,那么这个社会会成什么样?”开出租车15年的刘女士说,乌鲁木齐市现有7940辆出租车供给城区约300万常住人口,可目前黑车数量不比正规出租车少。

  今年4月,乌鲁木齐出租车协会曾就出租车能否满足居民出行在客运统管办网上进行大讨论,引发热议。讨论结果显示,近70%的网民认为,应该增加出租车缓解打车难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打击黑车泛滥。

  但反对者普遍认为,再添加车只让道路越来越堵,当务之急是解决出租车跑不动的问题。此外,还应解决公交车辆少、线路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黑车如此泛滥为什么就没人管

  在讨论黑车存在是否合理的同时,人们也在质疑,政府部门为何没有干预?在政府那边,相关部门也是一肚子委屈。

  “今年打击黑车的力度是历年最大的,统管办共查处非法营运车辆1311辆,”乌鲁木齐市客运统管办副主任艾克拜尔说。

  艾克拜尔说,打击黑车是统管办一项日常工作,稽查大队仅有10余名执法人员,然而,目前黑车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行业管理部门虽尽全力打击,仍跟不上黑车发展的速度。加上取证难、处罚难等问题,黑车受到查处的概率低,使非法经营者无所顾忌。

  9月2日,乌鲁木齐客运统管办工作人员在回应市长信箱一则黑车治理的网帖时,曾列举了处罚难的实例:今年,已有两起非法营运的行政诉讼案件,因法院认为行业管理部门“证据有瑕疵”或查扣时“非法营运行为尚未实施和完成”等而判决行业管理部门败诉。另有一起行政诉讼案件,法院认为证据确凿,但因该非法经营行为是初犯,处罚过重,撤销了行业管理部门罚款3万元的行政处罚决定,改判为处罚5000元。此后,为避免再发生行政诉讼案件,行业管理部门对初次查扣且无特殊情节的“黑车”只是给予5000元至6000元处罚。

  “查扣、处罚、营运,再查扣、处罚、营运,已经形成了恶性循环的怪圈,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驱动!”艾克拜尔说。

  艾克拜尔说,乌鲁木齐城区点多、战线长,如今一线执法人员都在超负荷工作,为查扣一辆黑车,要反反复复做工作。同时,由于“打的难”导致部分群众对打击黑车工作产生反感情绪,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经常遇到乘客不配合调查取证的情况,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最后只能将车辆放行。随着非法经营者不断变换营运方式,从过去的驻点载客、流动载客发展至利用网络、电话、名片等通讯方式,与乘客联系后从事非法营运,司机和乘客双方都有一定的了解,调查取证更为困难。

  退休中学教师范涛说,“黑车背后有着城市交通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

  “目前,首要问题是解决大量私家车涌入带来的城市拥堵问题。”出租车司机王江龙说。

  乌鲁木齐交警支队的数据显示,近年来,乌鲁木齐机动车以16.7%的速度逐年递增。2002年,乌鲁木齐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0万辆;2007年,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万辆;而之后不到3年时间,这一数字被再次刷新,达到30万辆。而在乌鲁木齐车管所,每天都会有250~300名新车车主前来办理落户手续。

  近期,乌鲁木齐城市综合管理部门正通过错时上下班、积极征集百姓意见等方式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同时,通过构建绕城高速公路项目、整合公交线路、更换大容量公交车等整体规划拉大城市骨架,促进首府交通建设和社会发展。

  “乌鲁木齐黑车泛滥的矛盾提醒城市管理者,亟须科学构建立体交通体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动态交通管理,同时,通过适当增加出租车、控制私家车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打击黑车,这无疑是考验政府综合管理能力的最佳时刻。”市民范涛说。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曾安能)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