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廉政瞭望 > 廉政瞭望消息

公务员“加班族”

来源:《廉政瞭望》杂志
2010年12月03日09:53

  公务员“加班族”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大多数政府机关的一天,就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清茶一张报”的清闲。实际上,现在的公务员经常处在时间归公、随叫随到、超时加班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说,这其中有些加班是必须的,有些加班是无须的,有些更是无聊的。个中滋味,唯有当事人知道。

  公务员加班,忙闲自知

  ■文/本刊记者 王巧捧 李天锐

  五年前,在一市文明办工作的余有联就报了驾校的学习班,因为工作忙,报名后他只去学习过一次,如今,驾校的报名早已过了有效期,2000多元报名费打了水漂,他的驾照还遥遥无期。

  有人不理解,问:“你们有什么事那么忙?”面对这样的猜测和追问,余有联们苦口难言。

  写材料不分日夜

  街边的粥摊上,一身职业装的文心启俯身匆匆地喝着粥,一边喝一边跟记者说:“明天一早要开一个会,领导的讲稿还没写完,写完给领导审了,还得改,今天晚上别想睡了。” 文心启是一政府机关领导的秘书,负责领导讲话稿的撰写。

  “可得注意身体啊。”作为朋友,记者关心道。

  “哎,胃不舒服,只能喝点粥。有时候忙起来吃饭没什么规律,胃都搞坏了。”

  在机关,做文字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讲话,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来,秘书或者办公室、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只得连夜加班,否则,因为你一个人的工作延误,会议无法召开,那是什么后果?

  有着18年机关文字工作经历的关少锋,对赶材料有着刻骨铭心的体会。时任河南濮阳市委常委、秘书长的他撰文说:“凡材料都有时间要求,多数都是急活儿。有一年我们赶写省委、省政府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材料,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待材料完成时,我已累得头晕眼花,浑身瘫软,直冒虚汗,连话都不想说了。2003年春节期间,我带领农村处的同志,加班起草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03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那几天天气寒冷,省委北院新办公大楼因过节没放暖气,冻得我们穿着棉衣还握不住笔。而当时,窗外却是欢歌笑语,鞭炮声声。”

  干上这差事后,加班加点是日常性的,可以说“加班正常不加班不正常”,有时大材料压下来,连熬几个通宵也是可能的。

  随着机关事务规范化,各种文案工作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某县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文明办主任的刘兴洪(化名),深有体会。

  下午5点,刚接待完一批记者的刘兴洪,一屁股坐到办公室的沙发上,不多时便发现,办公桌上多了一叠材料,桌子正中有一张便笺:“请于明天之内拿出实施细则初稿。”署名人是宣传部部长。

  35岁的刘兴洪调来宣传部仅一年,就遇上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考验。由于次日要陪同领导下乡视察,他只有在今晚组织仅有的两名年轻同志加班完成细则初稿了。6点半,刚吃过盒饭刘兴洪开始进行分工。两名年轻人分别负责细则前15条的撰写和后5条的撰写以及附件文明公约、标语的收集整理。

  10点35分,刘兴洪走出办公楼。他说:“初稿已经快拿出来了,还在最后润色。我让他们明天一早拿给部长看。”记者离开时,两名年轻人还在挑灯夜战。

  忙应酬披星戴月

  余有联最近跟妻子争吵不断。妻子早就催着想生个孩子,而且双方家长也心情急迫。但余有联工作上应酬不断,烟酒难戒,崇尚优生的他们都不敢要小孩。

  身在政府机关体系中,哪怕是一个小部门,似乎也总有四面八方的关系。上面有“婆婆”单位,周围有兄弟单位,下面有下级单位。各种检查名目繁多,某项工作的例行检查、或者阶段性活动的检查,尤其是年末季尾的综合考察。

  与各种检查和迎检共生共存的,是接待应酬。很多检查工作涉及到考核和排名,被检查对象哪一家不得苦留一顿酒宴?留不下心里不踏实,留下了又是一场劝来推去的拉锯战。灯红酒绿的夜晚,并不比挑灯夜战的夜晚轻松。

  接待应酬除了金钱和身体上的成本外,牺牲更多的是基层公务员的时间成本。曾有人对10省(区)20乡镇调查后统计出,乡镇主要领导人每年大约100至150天里有接待活动。以至于乡镇主要领导下村庄少了,同样,县市主要领导人下乡镇也明显减少了,他们更多是在县里接待上边来人。

  应酬如果仅仅是吃一顿饭还好说,问题是越往基层,应酬常常变成吃喝玩乐“一条龙”。酒醉饭饱之后,或扑克牌里“炒地皮”,或麻将桌上“搞学习”,或洗脚,或卡拉OK,哪样不得公务员陪同?

  无效加班惹人烦

  差十几分钟到12点了,这个9点钟开始的会议,部门主任好不容易讲完了,副主任说,我简单补充两句。李天明仿佛听到时钟滴答滴答的声音永无止息,伴随着肚子咕噜咕噜的挣扎声。1点10分,这个“简单补充两句”终于补充完了,一伙人冲到食堂,已经是残羹剩饭了。食堂师傅还不耐烦地嚷嚷:都要收摊儿喽,你们又才来!

  李天明心里安慰自己:知足吧,上午开会还算好的,有一次下午开会,一口气开到夜里11点多,一群大小头目带着大家才出去找吃的。

  但是否所有休息时间召开的会,都那么急不可待?有网民就置疑:“是不是我们真的忙得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正常工作日要延长时间来开会,正常双休日有许多不知道的会在等着你。国家规定的公休假在基层又有多少人去休了?看到领导也是整天忙得不得了,这公休假就更不用提了。”

  以上的加班如果还可以说是工作需要的话,陈绪的加班却让她无言以对。

  时间就要接近5点半,眼看一天的辛苦工作可以告一段落,窗外车拥人挤,一个个行色匆匆,归家心切。但陈绪发现,每次到这个时间点,领导就踱进办公室安排工作,她对下班的热情一点点冷却,到如今,她调侃自己终于完成了向“成熟、稳重”的职业女性的蜕变。

  陈绪在一县级卫生局工作,别人都不明白,她们哪有那么多事情做。文心启严肃地纠正道:“也不是事情多,而是工作时间任务不饱和,谁让我遇到了一个喜欢下班前安排工作的领导呢。”

  陈绪说,以前有一次开会,领导的领导在会上当着大家夸他们领导工作勤恳,说经常见他加班。后来他们领导加得更勤了。

  她说起一个故事,一公司新人发现加班是获得老板认可的便捷途径,于是天天下班时间也耗在办公室,反正网络上有很多事情,不会让你寂寞。这一天,他终于被老板关注了,老板说:“小伙子,我发现你天天加班呀……”小伙子赶紧接口:“应该的应该的。”领导接着说:“但是你的成绩并不比别人多。对不起,我们公司无法接受这么低效率的人。”

  陈绪很羡慕这样的领导。

  威权之下疲劳战

  相对以上种种“被自愿”加班,还有一种加班,表面上雷厉风行,私下里却让很多人不敢苟同。

  国庆节前一天,约一位在县级机关工作的公务员小杜访谈。小杜大吐苦水:来不了来不了。

  原来,小杜所在县的县委书记在9月29日提出国庆焕彩工程。要求国庆期间,整个县城的重点楼宇、标志性建筑、主要街道前面的树上,都做灯光装饰,以装点国庆气氛。

  第二天晚上,当县委书记发现,工程完成还不足三分之一,以这种速度根本无法在国庆节当晚完成整个焕彩工程,立马把负责各片区的领导召来,一通教训。

  被批评得灰头土脸的各部门领导,把自己管辖范围内所有公务员动员起来,走家入户,动员各商住户挂灯亮灯。直到深更半夜,还有些公务员在敲商住户的门。被打扰的民众难免怨言,他们还得给人家陪笑脸说好话求理解。

  国庆节当天,一夜之间,整个城市流光溢彩。

  这样的光彩背后,是多少公务员的超时加班,以及心下的不以为然?

  当地公务员私下议论,这个点亮县城夜晚的焕彩工程也许与县委书记的生物钟也有关系。因为,有部门领导经常在深夜12点过,接到他的电话,让去开会或者商量事。

  再加上县委书记每每对任务的紧迫催促,令各部门领导不得不把手下人也撵得团团转。整个县的工作气氛,看似紧张热烈,实际已经士气大损。

  

  加班滋味各不同

  机关工作不像春耕秋种,不像工厂里的流水作业,它既有很多日常性工作,又更多的是临时的事务工作。这注定了公务员加班的情况,并非几个特定的岗位所独有。

  机关工作弹性大

  机关工作中,很多事务性工作是不可预见的。大多机关都有规定,公务员手机24小时不许关机,以备随时有突发事件需要处理。

  但不同机关、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不同,其忙闲之分自然也迥然不同。

  从采访的结果来看,文字秘书、接待人员、招商引资等岗位,是加班的重点对象;时间较多集中在大型会议、重点项目筹备前和运行中,年终考核检查前,还有一些突发紧急状态时期。像“5·12”汶川大地震后,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中,当地干部完全没有工作与业余之分,不分昼夜地忙碌在岗位上。据报道,北川干部直到一年后的2009年6月,才开始实行一周休息一天的制度。同年8至9月,当地曾实行强制轮休一周制度,但很多人担心影响工作进度,放弃了休息。

  一些公务员本身的岗位就具有应急性特点,特别是一些管理部门,处置突发性事件不可避免要加班。

  机关工作一般难以准确量化。而公务员如何对待,得过且过还是精益求精,往往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选择。因此,同一机关、同一科室、同一工作上,不同人之间的忙闲之分也大相径庭。

  比如,领导要一个数据,有人可能就要到全市所有单位进行调查,或者联系各方面的人,得出一个可靠的数据;而有的人,可能就只是打个电话问问下级单位,不做具体的调研,出问题就推给下级单位。前后两者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用心的加班也是一种学习和锻炼。这样的用心,带来的除了自身学识与能力的增长外,其工作成果是最好的体现,领导看在眼里,自然对做事的人有了评价。而这些,都是今后成长进步的关键。

  一名有着7年工作经历的公务员说:“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我咋也没想到,在政府机关做个会计会这么累。我毕业前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做了3个月审计,也累得够呛,每天低头太多脖子巨痛,但还是感觉没当公务员后累。不过加班多也有好处,考核连续优秀多啊,我1年转正,3年转副科,3年转正科,也算是坐火箭了。”

  加班也要出效率

  公务员加班的自觉,来自于压力的培养。重要的工作都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完不成,不仅阻碍本项工作的流程,还可能影响上下级单位的工作进展。上级下任务、岗位职责所在,大多数人会克服一切困难,加班加点哪怕是昼夜不歇也要完成。

  但在我们的制度建设、机关建设等各方面还没有足够成熟的时候,机关工作里,还无法完全避免领导个人风格对工作的影响,太多人为因素,令机关工作流程弹性大,不确定因素太多。

  机关工作往往对领导负责。一个领导的个性、工作水平、决策能力,都会对其管辖范围产生巨大的影响,小到一个会议的效果、一个文件的定稿,大到一个重大事务的决策,无不影响着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也直接决定了加班程度。

  在方方面面都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有些领导希望从机关干部的作风和效率中挖掘潜力。这些领导往往以为,靠自己的强势推动,靠给干部压重担子的办法,就能有效地调动起干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尽快出成绩。

  在这种急功近利的强势推动下,如果工作要求超过了实际条件,一旦给干部留下挫折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欲速则不达。

  干部们有潜能,但没有超能。有干部就曾经指出,我感觉领导安排工作需要的不是人,而是超人。

  即使干部们在领导的威权之下,勉力完成各项工作指标,但疲劳战不仅效果不佳,而且决非长久之计。

  此外,在公务员退出机制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其“金饭碗”的优越之处,使得一部分人没有危机意识,干多干少一个样,懒干勤干差不多,养了闲人累了忙人。

  无论加班的效果如何,那总会营造一种积极工作的样子,给领导的印象至少是勤奋的,因此有些人把加班当作一种易行的表现手段。如果是一个部门领导持这样的想法,那一个部门的人则要跟着遭殃。

  制度要求没道理

  当加班有这诸多或实或虚的好处时,一些地方甚至将其拿来当作一种“政绩”手段。

  今年8月,山东省青州市出台一项新规定,要求青州市属机关事业单位发扬周六加班的精神。不久,山东嘉祥县又曝出早在今年年初就已开始实行公职人员周六加班的新闻,据说领导在会上要求“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休息不保证”。

  青州市也说了,推行周六加班制的市县并不是他们一家,他们更不是最早开始的,只不过因为媒体的报道,而集所有关注于一身,令自己处于尴尬境地,言下之意颇为无辜。

  公务员工作需要加班可以理解,但以政府规定的方式强制要求,则令不少人愕然。

  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说,目前执行的双休日制度,在法律层面有《劳动法》第三十六条为法律依据,在规定方面,则有《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 条为标准。上述法律和规定均明确指出,职工一周要休息两天。山东省青州市此次有关取消市属机关周六休息的规定,显然违法。

  但这样的加班规定,无论有没有实效,加班本身已经为官员在政绩上加了分。青州要求公务员周六加班的规定,经过媒体的报道,果然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叫好和赞誉。

  “(青州市加班的公务员)有什么不满意的,企业的职工有几个休过星期六的。”这是网易上获得了8000多个“顶”的观点。

  有人分析,“固然,包括公务员在内的每一个劳动者的权益都应得到保护,但在农民工烈日下中暑死亡、尘肺病得不到职业病鉴定、富士康职工‘十连跳’的当下,民众对公务员加班的欢呼,与其说是对公务员的‘落井下石’,不如说是一种出身不满自身现状的酸涩表达。”(本刊综合)

  

  冷观公务员加班

  ■文/棒棒

  采访对象中,一位通过自身努力工作艰难地晋升到中层的干部表示,此前为了工作上有所成绩,没日没夜地加班,累得身体出了毛病,胃切了三分之一,左半肝也做了部分切除,他有些疑惑:你说我这到底值不值?

  加班之累

  9月11日,在重建住房项目工作现场,年仅36岁的四川郫县唐昌镇城建办副主任税成康,突患病毒性脑炎,经抢救无效于9月26日去世。从他遗下的日记里,我们可以看到,他近段时间的身心状态:

  “从2.16到7.16,整整的5个月啊,个中滋味,有谁能知?从6.17到7.15,几乎是满满的一月,没有休息,没有休整。只有少许的打盹。

  5·12那天的两分钟,让我们忙乎了近两年。累了,也该歇歇了。

  给我10分钟,让我美美地睡上一觉吧。”

  除了个人身体上的不堪重负,每一个加班的公职人员背后,都有一个无奈的家庭。

  无奈的表情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忍受。家庭事务无法分担、家人病痛时无法照顾、父母跟前无法尽孝、子女无法膝前承欢。就像局部受风,整个身体都跟着病痛一样,一个加班的公务员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勉力支持。支持不住的时候,难免发出怨言。

  有人在郑州市政府网站上发现,有许多涉及公职人员加班的投诉,不完全统计,今年8月一个月内有6条。其中一位投诉者以一名普通公务员的家属身份这样写道:

  “……尤其是政府搞卫生城市复审工作以来,我爱人就没有休息过一天,几个月了,每天早出晚归,工作挨百姓骂受领导气,家里一点都不能照顾,孩子也不管……”

  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在市文明办工作的余有联和同事们都不敢出远门,因为单位随时可能有事要让他们赶回来。去年国庆节,同事小崔陪年迈的母亲回辽宁老家探亲,第三天单位的电话就打过来让他赶紧回来,因为节后省上领导要来检查,所有人都要提前归位,做好自己岗位上的准备工作。

  加班之疑

  公职人员的加班,因为其身份的不同,因此当事人百味杂陈、有口难言。自从进入公务员队伍,似乎你的时间也就归了公。

  也有个别公务员发出无力的抱怨,但更多人则沉默在体制内。

  对此,一位退休老公务员对记者说,以前的公务员,有些也是忙得很,但是大家觉悟很高,没有哪个抱怨。

  的确,从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岁月走来,“公家人”基本没有私人时间的概念。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自身的权益越来越重视。一些新时代的公务员对加班提出了个人看法,要求科学加班、合理加班的呼声越来越多。诸如推行公务员周六加班的山东青州市,就被曝此举引发诸多公务员不满。其中一位公务员说的很实在:“天气也挺热的,少了一天休息时间确实有点想不通,还是希望能够更完善一点,既为民服务,又能够最大程度保障公务员的自身权益。”

  这样的追求也已经渐渐上达到组织层面,机关里既号召公务员讲奉献也更注重人性化管理。党政机关为避免公务员超时工作的弊端,也曾一再提倡强制休假,但不久,有些地方又悄然叫停。当工作堆在面前,你怎么能抽身而去?何况,领导都不休假,很多小公务员只有“自觉”加班了。

  社会的发展,必以追求人民的福祉为终极目标。如何既保证更有效率的工作,又保障人们的休息权等权益,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需要思考的问题。

  加班之智

  青州市要求公务员加班的文件下发两周后,记者在一个周六调查发现,青州市70个部门的所有公务员,共400人集中在青州市人民办事中心,集体加班。

  每个部门都有各自办理业务的窗口。但除了几个窗口有民众办事外,大多数窗口无人问津。接受采访的群众大多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周六可以到办事中心办事,该中心简介上的办公时间仍印着“星期一到星期五”。

  青州市要求公务员周六加班,出发点是方便群众办事,可群众却知之甚少,那公务员加班给群众带来的便利又何在呢?

  并且,有人质疑,除了有限的窗口单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不直接面向群众服务。这类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周六到单位加班,究竟有多大的必要?

  有些加班就是这样,没有人考查其必要性,也没有人拷问加班的效果。加班到底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的不得已,还是成了一种沽名钓誉的手段?多少人力被无所事事耗费,多少人因为超负荷运转而使个人生活受到影响?

  更多的人出于理智的认识,觉得如此加班不可取,而完全不加班又不可能。因此有人提出,如果真的是工作需要,双休日可以安排公务员轮流值班,法定工作日之外加班的,可以给予相应补休,这样既不耽误为民办事,公务员也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但如果没有适当的加班考核机制,还是难以避免一些不需要加班的员工“自愿”或“被自愿”加班。如果能对加班时所完成的工作量加以统计、考核,那么加班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一目了然。

  诸如政府部门的窗口单位,以接件量来考核,可以统计出工作饱和度,以此来确定需不需要周末增加人力。

  同时公务员正常工作日所做工作的考核,也有待加强,以避免同一岗位上的公务员工作量轻重差别太大,而令一些人不得不加班。

  但如何考核,却有待更高的行政智慧提出。

  

  国外,休假权大如天

  ■文/刘婉媛

  在华盛顿举行的西方七国财长会议上,人们发现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意外缺席。

  施泰因布吕克不来华盛顿,是因为他已经答应家人去非洲的纳米比亚度假,观察那里的野生动物。虽然招致一些非议,德国政府并没有对财长的决定加以指责。“此次度假很早以前就计划好了。这是这位财长对家人的承诺,而且去纳米比亚度假和去波罗的海度周末不同,想重新安排不是一件易事。”政府发言人这样说。

  在欧洲,休假是天大的事。最为重要的是,休假的传统已经成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工作狂在其它地方被视为“成功人士”,但在欧洲或许就被看成一个乏味无趣、不懂生活的人,并且人们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因此,尽管法、德等欧洲国家因为经济迟缓、劳动力缩减,不断有人呼吁要减少休假、增加工作时间,但要实现起来难上加难。

  根据国际旅游组织EXPEDIA在2006年所做的统计显示,澳大利亚每个雇员平均每年休假的天数是17天。而在欧洲,这个数字要高出许多——法国人显然是最休闲的欧洲人,每人每年平均休假达到了39天;勤勤恳恳的德国人拥有27天;英国人居欧洲末位,也有24天。

  即使是在休假观念没有欧洲那么强的澳大利亚和美国,人们也非常重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澳大利亚的一位公务员辛迪说,她所在的部门会将各个员工的休假情况在电脑里列成单子,如果有人逾期没有休假,他的名字就会从电脑系统中自动弹出,而老板就会找这个“黑名单”上的人谈话,要求他休假。

  “有统计说,不休假的人生产力会下降,而且容易对工作厌倦,因此多数的雇主都会鼓励员工休假。”

  在澳大利亚的研究所就职近10年的大卫,工作勤恳。尽管被视为“模范雇员”,但大卫每年的假期一天也没少休。今年大卫选择了意大利作为休假地。他说:“现在我和我的手机一样,都在关机充电状态。有什么事给我发邮件吧,我隔几天会上网查看邮件。不过,这些天我只收到亲戚朋友的邮件。单位好像把我给忘了,而我更是把他们也给忘了。”

  对于专业服务型公司中的专业人士来说,工作当然是头等大事。他们相信,要想在全球市场中取胜,就得有一种“不停工作”的态度。这一点有数字为证:200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000名咨询顾问、投资银行家、律师等专业人士中,有94%的人表示每周工作50小时甚至更多,其中近一半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另外,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公司外面时每周还要在自己手机上花上20~25小时。

  但是,有人对这一“随时待命”的行业规则发起了挑战。过去4年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几家北美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咨询顾问以及其他专业人士按计划不受打扰地享受休假,他们仍然能够提供最高水平的服务。休假实验使团队员工之间有了更加坦诚的对话,而且随着交流的加深,大家还构想出了一些新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成效。

  大家逐渐认识到“全天候待命”的观念是可以破除的,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

(责任编辑:高莹)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