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小“法官工作室” 化解纠纷作用大(图)

来源:法制日报
2010年12月19日08:22
  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广东如何更好地化解矛盾,实现制度创新?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创造性推行了“法官工作室”,将发源于革命老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融入到日常的矛盾处置中,被专家学者誉为“城市里的马锡五审判”。在这种新模式里,法官不再是高高在上,而是他就在群众身边,公正处理矛盾纠纷,以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进行。

  “有问题找法官,找法官去街道。”如今,市南海区法院驻罗村街道“法官工作室”已成为当地老百姓解决矛盾的首选。从成立至今,矛盾纠纷的调处率一跃至93%。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欧广源在视察该工作室时特别动情地用“小天地、大作为”6个大字给予了高度评价。

  “打官司像聊家常,这里的法官好亲切。”说这话的是老上访户袁明新。袁明新与孙发祥的企业相邻,他要出入主干道桂丹路就必须借道孙发祥的厂区。两家因此产生了矛盾,孙发祥干脆修了一道围墙堵住了袁明新的出行。从2007年起,双方开始了漫长的诉讼争执。

  案件经法院终审,判决孙发祥拆除围墙。可是判决下达容易,矛盾处理却难。强制执行拆墙后,孙发祥又是倒淤泥、拉铁栅栏,就是不让袁明新通行,双方甚至为此发生了械斗。为此,袁明新不停地游走在政府、法院之间讨说法。但是只要孙发祥不配合,即便是强制也只会把矛盾弄得更深。

  法官肖刚接待了袁明新。他说,袁明新刚来那会儿几乎是满腹怨言、大吐苦水甚至会大发脾气。几个来回以后,袁明新骂够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法官就趁机做工作,一步步把袁明新从拘泥于矛盾引导到理性的认识并解决问题。肖刚明白,这是典型的怄气官司,只要气顺了一切就好办了。于是,肖刚找来了孙发祥,先跟他聊家常,取得孙的信任,然后跟他推心置腹地讲道理、释法律、通人情。就这样,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两人心里的疙瘩都解开了。双方达成协议,孙发祥可以砌墙但要给袁明新留出小车道,孙拆除另一边的电房给袁通行大车,袁补偿孙6.8万元。这个让各部门头疼的上访案件圆满化解了。

  矛盾发生在哪里,法官就出现在哪里。一个个棘手案件都在“法官工作室”得以圆满调解了。据南海区法院院长李声让介绍,该院每年受理案件数都在两万件以上,且80%的矛盾纠纷都发生在基层,让法官主动入驻矛盾集中地,贴近基层化解矛盾,是法院能动司法的一大举措。而以往由于法院是被动等待案件,矛盾纠纷经人民调解或行政调解不成才进入诉讼,这就在司法和行政之间形成了“空白地带”,从而错过了调解最佳时机,这时矛盾往往已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2009年1月,广东省确定在南海镇街推行“信访办+司法所+综治办”的大维稳综治模式。4月,各镇街维稳综治中心投入运转。南海区法院认识到如果能提前介入,把矛盾化解在萌发状态,就能实现司法指导、诉讼解决与综治维稳的无缝对接。于是,从8月份开始,该院在充分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开创性提出“法官工作室+综治维稳中心”的矛盾纠纷解决模式。

  “法官工作室”有提供法律咨询、指引先行调解、主持诉前调解、提供司法确认、协助办理立案手续、进行普法宣传、协助解决信访问题7大职能,采取提前介入、就地解决、诉前调解等灵活方式化解矛盾。在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基础上,“法官工作室”逐渐摸索出3大创新机制:一是职能互补机制。法官工作室、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二是资源共享机制。加强与司法所、综治办等部门的沟通,通过联系会议、信息互报等方式,完善综治信访工作信息化流程,发挥整体合力;三是能动衔接机制。“法官工作室”调处纠纷,主动接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统一调配,实现信访、诉前调解、立案等一站式服务。

  如今,在广东“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法官工作室"日益成为综治维稳工作的重要力量。

  

林劲标

广东法官每天都在上演调解故事。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