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张庶卓)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暨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颁证及第三批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颁牌仪式今天(20日)在北京举行。
文化部、国家民委、新闻出版总署、宗教局、文物局、中医药局有关领导出席会议,教育部、科技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国家图书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局主管厅(局)长、社文处长参加会议。文化部社会文化司部署了明年工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介绍了工作进展,中医药系统、广东、浙江、天津、山东等省(市)介绍了古籍保护工作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古籍保护工作迎来新的春天,特别是2007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古籍保护工作进入到科学、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总方针,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二是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大规模的古籍普查工作。国务院先后公布三批9859部《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150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超过半数的省份开始编纂《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形成中国古籍联合目录的目标正在逐步。海外中华古籍的普查和数字化回归工作取得进展。三是古籍修复工作有序开展。文化部命名了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古籍保护的国家级实验室初具规模,制定出台了一批古籍保护的标准、规范,古籍保护工作日趋规范化和科学化。四是古籍数字化、缩微以及出版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华再造善本》编纂完成,《中华再造善本》续编工作扎实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工作启动,古籍的再生性保护得以加强。五是组织实施了西藏、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得以加强。六是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先后有近4000人次参加了有关古籍整理和保护的专业培训,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七是古籍保护的宣传工作持续开展,全社会的古籍保护意识明显增强。 文化部要求各地相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民国文献、满文文献和海外古籍普查;要认真组织好《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申报评审工作,要积极推进《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的编纂,尽快形成阶段性成果。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及各地要继续举好各类专业培训,对少数民族古籍人才的培养,要予以倾斜。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促进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在全面总结古籍保护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古籍保护条例》,为古籍保护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法律保障;要研究制定《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管理办法》、《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管理办法》等,继续推进有关标准、规范的建设,提高古籍保护、古籍修复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推进科研工作,为古籍保护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为古籍鉴定、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古籍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成果的推广;要采取考察、交换馆员等多种形式,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古籍保护技术水平。
(责任编辑:赵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