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学生“被消费”现象时有发生,青岛大学生校园被推销诈骗电话卡2400元,南京农业大学有超过500名女大学生被“某美容院”骗取40-160元不等的“美容服务费”……尽管高校学生“被消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学子走进“被消费”这个怪圈。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就此向常州九大高校老师、学生发放了500多份调查问卷,对这一问题进行调查。
半数受访者遭遇“被消费”
调查结果显示,68%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什么是“被消费”,甚至不清楚自己有没有“被消费”,另有28%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被消费”,但是无法将其完整的表达出来。不过还是有半数学生表示在校内校外都有“被消费”过。经历过“被消费”的学生在调查中反映,面对“被消费”情况,他们一般会提醒好友以防止再次上当,仅有少数人觉得需要去寻求法律保护,而极少数人却认为这是双方都获利的正当行为。通过调查发现,“被消费”现象主要发生在大一新生身上,一半学生表示为了打击这种行为,不仅仅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还需要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经过调查显示,“被消费”现象在大学校园中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和学生自身。一方面,商家为了牟取利益,通过一些小优惠的手段,迎合学生爱美、占小便宜的心理,吸引学生前来消费,继而出现一些被迫消费的现象。另一方面,大学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接触社会较少,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受新鲜事物的吸引。有同学表示,自己本来想去洗个头,却被劝说做个发型试试看,消费了好几倍的钱。
多数教师对此表示担忧
在对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六成老师对历年大一新生“被消费”现象表示担忧,怕他们刚刚踏进大学校园就已经丧失了对大学校园的热忱,积极性遭受打击,或遭到同学的耻笑。但也有三成老师表示经历“被消费”也是一种人生历练,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部分老师在被问到如何解决“被消费”问题时,表示在学校公告栏张贴了许多关于防止“被消费”的海报,但是收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还有的老师给每一位学生发送相关知识短信,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浦怿成 郭靖宇
(责任编辑:周径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