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评论:每一次“保障房”事件都流淌着腐败因子

来源:红网
2011年01月10日00:04
  深圳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审查工作历时一年,从初审、复审到终审,三次审查三次公示,无不掀起众多争议。前日,主管部门深圳市住建局首度回应了终审的相关质疑。该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胡建文表示,前期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据透露,有确凿证据证明大概有20余户申请者隐瞒了房产、自有用地,目前深圳市住建局已经启动了行政处罚程序。(1月9日《华西都市报》)

  深圳市住建局终于放下了其高傲的姿态,沉默许久后,回应了对第二次保障性住房公示结果的质疑。笔者相信,事情终会水落石出,媒体和民众的质疑将归于平静。只是,从初审、复审到终审,期间,媒体和民众不间断的质疑,甚至人大代表直斥“玩猫腻”,最终只换来一句“前期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实在难以令人相信这是媒体和民众抗争的胜利。

  显然,深圳市住建局的自我检讨是弃卒保帅。一句“前期工作有不到位的地方”,否定了从初审、复审到终审中存在审核不严及对质疑不闻不问的说法。在媒体和民众不断质疑,舆论趋于一边倒的情况下,丢出20余户申请者隐瞒房产、自有用地的信息,无异于弃卒保帅的“顾全大局”。而通过这样的“自责”,也有逃避不作为指责的嫌疑。

  按照保障房公示的要求,深圳市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请者的财产和收入情况并未被列入公示范围,存在程序不合法的问题。同时,经过细心的网友发掘,一些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申请者并未被淘汰,一些申请者甚至早已经住在保障房里,问题接连浮出水面。

  从初审、复审到终审,一份疑点重重的保障房申请名单如何走向最终公示?这绝不是某个人说了算的,至少需要主管部门深圳市住建局的集体协商,报经领导批准方可成形的。此时,深圳市住建局的回应只是自证清白,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回应公众质疑,除了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调查,还需要进一步公示申请者财产等信息。

  更令人可怕的是,此次深圳“保障房”事件中,集体协商通过的公示名单可能是一份举报材料,其背后可能有集体腐败的存在。就以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深圳、北京、合肥等地的保障房供应为例,公务员有几套房子还可以买到保障房,住豪宅者申领保障房,在资产表上敢于填“零”,孩子到国外自费留学读名校,居然也通过了保障房的初审,种种怪象,都在指向幕后的权力之手。同样,深圳“保障房”事件也不得不令人产生遐想。

  作者:禹海君
(责任编辑:杨建)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