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破茧化蝶”会有时--现代农业改变宁夏农民生活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1月17日16:06
  新华网银川1月17日电(记者杜晓明、黄会清、姜雪城)现代农业正在深刻改变着宁夏农村的生活图景:吃救济粮的农民开上了私家小轿车,足不出户的庄稼汉学会了网上销售蔬菜,挥动鞭儿走四方的牧人成为舍饲的养殖大户……

  在惠民政策和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摒弃了“等”“要”“靠”和“平均主义”的落后思想,迸发出“想富”“要富”“求富”的激情。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老把式”,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角色良性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随性松散的生产生活方式,主动投身各种协会,从事专业化生产。一种“破茧化蝶”的冲力正在宁夏农村大地蓄势待发!

  打破等靠要思想,迸发“想富、要富、求富”热情

  宁夏南部山区,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昔日行走当地农村,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沿袭着千百年来的老传统,广种薄收,结构单一,吃粮靠救济。

  近年间,宁夏做活农业结构调整文章,变传统的被动抗旱为主动避灾,引导农民向土地要效益,创新发展思路,广辟增收新路,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农民生活。

  走进中卫市喊叫水乡,当地农民的生活令人称奇。这个因干旱而长年贫困的乡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富村,仅去年一年就有十多户人家买了小轿车。村里致富的法宝就是种植硒砂瓜。

  压砂种地是来自当地民间的一项农业抗旱技术,即在地表铺垫一层砂石,可有效抑制蒸发、蓄水保墒。从2004年起,中卫市以政府补贴方式推广这项技术,当地农民四处拓荒压砂,大片荒漠化土地变成了生机盎然的瓜田。

  这个地方之所以叫喊叫水,是宁夏干旱带最干旱的地方之一,年均降水量连50毫米都没有。过去民间说喊叫水乡的人一生只洗三次澡,一次是出生,一次是结婚,死的时候再洗一次。虽然形容有点夸张,但是那个地方确实缺水。5年前记者去老百姓家里,可以说一贫如洗。

  中宁县喊叫水乡白圈子村年逾古稀的回族老人田自录说,过去村里人只知道种粮食,填不饱肚子就等国家救济。后来政府倡导大家压硒砂瓜,种一亩地补100多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终于成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最近三年,他家年种瓜收入4万多元,不仅彻底告别食难果腹的日子,还买了小轿车。

  中卫硒砂瓜从2004年的10万亩发展到现在已达到了100万亩,年创产值数亿元人民币。而且,硒砂瓜还成为2008年奥运会全国唯一西瓜采购基地。

  中卫市市委书记刘云说,硒砂瓜带给人们的启示是,因地制宜、科学发展,就算是荒漠、沙地,也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在宁夏,落实科学发展观,变劣势为优势的文章在农村比比皆是,这极大地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想富、要富、求富的理念渐入人心。

  在宁夏泾源县,由于气候偏凉,过去种的很多庄稼熟不了。群众靠自家的地吃不饱肚子。而今天,农民在地里种的主打品种换成了树苗,一亩地下来,效益好的能达几万元,六盘山下的隆德县,种植中药材成了农民的致富途径,而在盐池县,过去只在野地里生长的甘草,成了农民田地里的新品种。

  “唯粮是种”的农民在想富、要富、求富的增收愿望中,正在成为特色产业的践行者,改写了宁夏农业的版图,也改善了农民自己的生活。宁夏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年达到4675元,收入水平位居西北第一。

  从“老把式”向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

  在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西吉县,如今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中国马铃薯之乡。今年一斤土豆最便宜也卖到2元钱,相当于以前十倍价钱。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土豆,变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40多万西吉人民从“土豆到金豆嬗变”中看到无限希望。

  令人不解的是,千百年来当地农民都知道种土豆,为何今时不同昔日?

  这里面有诸多因素,但是追本溯源,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农民从“老把式”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转变,才能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在贫瘠的黄土地上播撒出绿色的希望。

  在西吉农村踏访,不懂行的人会疑窦丛生,为什么有的农民种的土豆只有鹌鹑蛋那么大,有的农田里长出的马铃薯一巴掌握不下?原来,西吉县现在种土豆有大学问,当地在发展三级繁育体系,一个土豆要经历原原种、原种、一级种这个培育过程,才能成为良种在大田推广种植。而这个过程就需要至少三年。

  而过去的“老把式”怎么种土豆?西吉县土豆商贩王国义说,把土豆从地里挖出来,用刀子割成几个块就往地里种,其技术含量差距,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其亩产量也是相差悬殊。

  不光是技术上的飞跃,农民的土豆生涯在销售上也是别有洞天。记者在西吉县将台旺源马铃薯市场看到,散户从千家万户把土豆运来,转眼就被驻在市场的贩子买走,而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也可以大批量地从这个市场将土豆运走。在交易大厅,硕大的电子屏幕上随时更新着全国各地的土豆价格,大厅还设有多个电脑终端,可实现网上交易。

  王国义说,以前农民种了土豆,在路边就卖了,什么价格都有。现在都来批发市场,全国的价格一目了然,卖得价格非常合理。市场也有秩序了。

  西吉农民在学技术学经营的转型中做大了土豆产业,如今,这个县的土豆种植面积从当初的13万亩发展到现在120多万亩。

  其实,如今宁夏各地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中,技术含量越来越高,靠老经验的“农把式”已经落伍了,在“希望的田野”里,高唱主旋律的人是那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正值北国冬日,过去早已冬闲的宁夏农民如今正在一个个日光温棚里忙碌。掌握了新技术,农作物可以在不能生长的季节里生长,在不该成熟的时节成熟,在不可能上市的时间上市,新一代农民正在创造传统农业无法产生的效益。

  去年,宁夏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温暖工程培训”,已经有27万人的主导产业专业农民培训,10万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00万人次以上的普及性培训。

  从一家一户生产到参加“合作社”共同闯市场

  在一个雨天,记者在青铜峡市叶盛镇一户农家看到了热闹的场景,外面细雨飘飞,室内人声鼎沸,有人在打牌,有人在下棋,但更多的人坐在一起聊天。户主叶小云介绍说,这里是文化大院,也是村民集合的好场所。叶小云利用这块阵地成立了水产和林果等专业合作社,今年种什么,水果怎么卖?大家伙平时经常凑在一起商量。

  说话间,记者看到叶小云家有四个大苹果,上面刻着“快乐吉祥”,叶小云说,这样的苹果,4个就能卖50元。我们合作社帮助村民找市场、觅商机,使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大家一有空就碰头交流。过去村里开会没人来,有时候要放电影才能把大家聚在一起,现在有了产业合作,一招呼在家的全来。

  自从包产到户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千家万户的农民各自为战,你种你的玉米,我种我的土豆,零散纷乱,难成气候。如今,宁夏农民已逐渐意识到合作共赢好处。短短5年间,宁夏农业合作社已从近百家发展到1800多家,涉及果蔬、粮食种植、畜牧、渔业等各个行业。

  宁夏农牧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农业合作社在治疗缺技术、愁销售等方面“疗效独特”,近几年,宁夏农业合作社发展势头迅猛,吸引了近60%的农户参与。

  如今,宁夏的农业新技术推广覆盖率超过7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农业科技贡献率较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

  宁夏农牧厅厅长赵永彪说,通过各种合作组织的功能效用,使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科技知识、形成学习型家庭,促进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