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公务车太多,太滥了!过去副省长以上才有专车,现在一个股长都配专车,有的退休后还在用。”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近日在全省两会上一席发言引发各方关注。
如何杜绝公车私用?1月25日,在中共广州市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广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苏志佳开出了一剂治理公务用车的药方:从今年春节开始,广州将率先在市管干部用车中推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身份识别等科技手段规范公务用车管理。
苏志佳说,中央提出公车治理已16年,但公车私用、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车、公车数量越控越多、公车费用日益增加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却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日益成为损害干群关系、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的矛盾焦点。
去年三单位试点
黄埔区试运行期间,428辆公车费用节省24%
治理公务用车,先要管住公车私用弊病。据记者了解,去年广州已在黄埔区、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三个单位试点用GPS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全程监控。
广州市纪委研究室的老王至今还记忆犹深:在黄埔区一间会议室里,实时监控的大屏幕上,技术人员任意点击54辆装上了GPS的公务车车牌号码,该车处于什么位置一目了然,车辆和司机的行踪随时可以掌控;有关信息还可在后台数据库中存储一段时间,随时可以查询。GPS原本是一种防止车辆被盗的技术,没想到会在去年8月5日的广州市公车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单位情况汇报会上,一下子引来上百名与会代表的关注。
除了GPS装置,每辆公务车上还安装有RFID射频识别终端,谁在用车也一目了然。公务员的工作证被植入一块RFID芯片,芯片上记录着该公务员的姓名、工号和工作部门。当该公务员要使用公车时,在终端器上刷一下工作证,信息便立刻上传到监控中心的平台。若没有刷卡就出车,监控平台会自动报警。
此外,电子监控系统还给每辆公车建立一个使用情况数据报表档案,公务用车里程和油耗等各种数据自动统计,区财政局以此作为公车费用报销的依据。区纪委监察局则对公务用车使用情况定期分析评估,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和苗头性问题,及时作出预警。
据介绍,去年底,黄埔区428辆公务用车都安装了GPS+RFID车载电子监控系统。一年来,黄埔区的试点较好地解决了公车私用的问题,公务用车费用也节约了24%。
改革被指不彻底
没有减少公车数量,还可能增加管理成本
广州市委党校党建专家梁宏副教授认为,此举表明了地方规范公务用车管理的良苦用心,还是应该鼓励的。尤其是监控平台设置在纪检监察部门,可结合相应的管理考核制度,对私用公车和上班时间脱岗离线的公车当事人,实施严厉处罚措施,这样的监督才能取得实效。
大洋网首席评论员万庆涛则指出,公车改革的目的,一是要减少公车数量,二是减少公车私用,三是减少公车开支。如果套用上述标准衡量,黄埔区的公车改革还不够彻底。
首先,改革没有减少公车数量,只是给每辆公车上加装了一套监控设备。其次,减少公车私用也没有罚则,只是记录车辆去过哪里。如何核查如何处理,无从知晓。第三,减少公车开支也没有指标。一辆公车一年到底需要多少费用,语焉不详。此外,每辆公车安装一台GPS至少要耗资3万元,该系统每年的维护费用约为44万元,如果执行乏力,反而增加财政支出。
万庆涛认为,如果真的有意进行公车改革,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比如,规定区里只有书记和区长才可以配备公车和司机,其余公车全部处理掉。书记和区长只有在上班时间有公务活动才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开私家车。其余机关干部上班期间用车,一律向汽车租赁公司租借,使用一次结一次账。同时,严禁以车改的名义给公务员变相提高工资。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今年将按照“积极稳妥、先易后难、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以建设公车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春节后将会同有关部门集中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治理,重点纠正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公务用车和违规换车、借车、摊派款购车、豪华装饰及公车私用等问题。
苏志佳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规范公车管理对于节省行政成本、有效防治腐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以有力的措施、积极的姿态,抓好工作落实。
(责任编辑:孟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