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瞭望》文章:转型应对机遇期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2月26日17:11

  《瞭望》文章:转型应对机遇期

  国际金融危机会带来发展和改革的双重机遇,危机催生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机遇也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两大机遇合力将推动我国发展方式深入转型,经济结构快速调整

  文/辜胜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所得出的重大判断,对我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2年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新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且明确提出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目标的新“三步走”战略。

  面对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从国际上来看,虽然后危机时代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大,但是经济全球化仍在继续进行,和平、发展和合作的主题依然没有改变,第四次产业革命刚刚开始,为我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外部机遇。

  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十一五”规划完美收官、“十二五”规划扬帆启航的交替之年。未来10年将是我国从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迈向第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金融危机为我国带来的危机倒逼机遇,将推动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而危机后的产业革命机遇也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新成就积累新优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把握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机遇、经济全球化机遇、区域经济一体化机遇、信息化机遇、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机遇等,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从国内看,过去十年我国GDP年均增速在10%左右,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了4000美元,成为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

  从国际来看,世界银行数据库的分析显示:在2001-2008年间,中国在20国集团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经济波动系数最低,200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形成了全球经济增长中的“中国模式”。

  应该承认,这个基础上,我国在把握战略机遇、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比如:

  一是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配合,重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我国在把握战略机遇、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的价值、供求和竞争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重视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越性,弥补市场失灵,有效推进了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二是坚持改革与开放相结合,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在利用经济全球化机遇的过程中,我国实现了改革与开放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一方面,改革为开放提供了制度环境,清除了障碍,促进了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则引进了先进的资本、人才、技术、管理经验和模式等,为改革提供了动力和能源,并要求进一步深化国内的体制改革,从而有效利用了机遇。

  三是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并重,把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与民生问题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济发展为保障民生奠定物质条件,而改善民生则为经济发展创造和平稳定条件、开辟新的空间和增加内生动力。同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一方面,我国重视推动经济发展,做大蛋糕。另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增加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使得我国能够平稳较快发展,有效把握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四是坚持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与培育自主创新竞争优势相结合,有效利用了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充分利用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通过积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世界工厂”,有效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把握了经济全球化发展机遇。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人口红利”的结构性优势对经济高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30%以上。同时,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意义,通过财税、金融、产业、人才等政策措施,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显著提升了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抢抓发展机遇的能力。

  新变局创造新机遇

  展望未来,我国发展将面临以下六大机遇,支撑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

  一是人口城镇化创造巨大内需,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主要创造需求,未来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将会引爆中国巨大的内需,为我国创造巨大消费市场和投资空间。

  二是发展低碳化创造绿色经济产业革命新机遇。绿色经济及新能源产业将引发全球第四次产业革命。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未来10年我国将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我国企业创造巨大投资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有利于抢占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三是产业高端化会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后危机时代,国际及国内市场面临着重新洗牌的过程,技术和人才等创新要素将会重新组合,将为我国企业实现价值链高端化创造难得机遇。

  四是企业信息化会大大提升经营效益。信息化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扩展营销网络和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释放出巨大的市场机遇。

  五是经济服务化将拓展市场发展新空间。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未来经济逐渐迈向服务化。以商贸、旅游等为代表的消费性服务业,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和以教育、医疗、社保等为代表的公共服务业等,将为我国企业拓展发展空间,同时有利于培育中产阶层,提升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六是经营国际化为企业带来“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机遇。后危机时代,中国企业既可以走出去,收购、参股国外的品牌、渠道、专利、研发力量和原材料等国际资源,也面临着以服务外包为代表的国际产业转移良机。

  除了以上城镇化、信息化等创造的发展机遇外,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危机倒逼机制为我国结构调整提供了改革机遇。

  新转型推动新发展

  在未来10年的战略机遇期,我国需要积极推动发展方式转型,以创新促发展、以转型谋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创新驱动、均衡共享”的发展模式转变,以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机遇。具体来说,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扩大消费需求和民间投资需求,实现经济向“内需主导、消费支撑”发展模式转型,推动经济进入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一方面,加大调整经济结构力度,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调整分配结构、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完善消费引导机制等途径扩大居民消费。另一方面,要通过拓展民间投资发展空间、构建扶持民间投资的财税支持体系、畅通民间投资融资渠道、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等措施,激活民间投资,让民间投资接力政府公共投资。

  二要依靠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从“高投入、高物耗、低技术、低工资”的低成本竞争战略转向“低物耗、低排放、高效益、高附加值”的低碳高端化竞争战略,实现企业从低劳动力成本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企业要通过培养自主创新的习惯、创新激励机制、优化合作创新机制、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关系、重视关键技术的应用等途径,打造技术优势型核心竞争力;要通过调整企业战略、优化组织结构、创新治理结构、创新企业文化等举措,打造管理型核心竞争力。政府要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业创新的财税、金融、人才和法律制度体系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将自主创新的“国家意志”变为“企业行为”。

  虽然“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然而,中国在战略机遇期也要保持忧患意识,无论是从国内来看,还是从国外来看,忧患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对立统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

(责任编辑:刘晓静)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