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从“农”向“文”跨越:传统农业经济区转型路径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2月28日16:14
  新华网北京2月28日电(记者万一)《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这些近期票房赢得钵满盆满的国产大片拍摄“出人意料”地全都“产自”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影基地。

  这片自古生长粮食的土地,如今为何拍出了一部部享誉国内外的影视剧大片?为探其究竟,记者日前对北京怀柔进行了深度调查。

  据介绍,这里已诞生影视剧作品多达千余部,不仅国内明星、名导荟萃,还引来了好莱坞著名制片人、美国3D影片《人鱼帝国》的拍摄和制作。短短几年,怀柔区出产影视剧数量、文创企业数量接连翻番,文创产业总产值直线上升,“万紫千红,群芳吐艳”都难以形容多姿多彩的怀柔文化经济。截至目前,全区已发展文创企业3465家;去年文创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同比增长21.4%;入库税款3.21亿元,同比增长22%;文创产业固定资产投资14.42亿元,同比增长20.07%。

  怀柔,如今正以文化创意为引擎,实现从传统农业经济形态迈向新兴文化经济的“快甜美”转型。

  转型快:抢抓机遇

  过去,怀柔人世代务农。“十五”末期,区域经济形态以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为补充、传统农业为基础,相对单薄。再继续下去,将会以牺牲资源换取GDP增长,难免陷入资源价值贬值、发展用地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为此,怀柔人提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彼时,北京市的人均GDP正向6000美元挺进,而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日渐提高。恰逢中影集团欲在京郊建制作基地。瞄准方兴未艾的中国影视文化产业,文化底蕴原本就很深厚的怀柔,率先起步。

  然而,让习惯了从土里刨食的农家人,对拍电影、当演员、搞原创有兴趣,谈何容易。这不是纸上谈兵吗?

  怀柔区委、区政府一方面组织干部外出学习,听讲座,去戛纳取经,看好莱坞大片。另一方面,狠抓影视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地,打牢经济转型的产业基础。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底,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在该区杨宋镇破土动工。2008年7月,对中国电影产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投用。占地800亩,16个符合国际拍摄标准的摄影棚,组成了亚洲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摄影棚群,年生产能力达到80部胶片电影、200部数字电影、500集电视剧。

  事实上,如此出众而独特的影视文化创意产业资源,惟怀柔独有。

  从此,这个外表宁静的青灰色建筑群,内部开始了一派“光影”的繁忙。《梅兰芳》《赤壁》《孔子》……国内大片剧组一个接一个,捧着剧本而来,带着成片而去。中影数字基地的建成,改写了亚洲乃至世界电影制作的格局,中国大片再也不用出国“深造”了,而是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后期制作。就连许多国外大片,也不远万里来怀柔拍摄制作。

  仅2010年,在怀柔拍出的《让子弹飞》等影视剧作品就多达288部,而中影基地出品216部。截至目前,全区以影视为核心的文创企业数量比2006年翻了4倍多,直接就业4247人。即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之际,怀柔文化创意产业依然逆市飘红。

  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怀柔人看到了文化经济崛起的希望,开始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壮丽航程。

  转型甜:满盘皆活

  中影基地,犹如一块强大的磁石,迅速显现聚集效应。

  尤小刚全视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华谊兄弟集团等国内外影视公司纷至沓来……目前,全区以影视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企业已达3465家,其中影视文化企业288家,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亿元。

  “经济与文化,如鸟之两翼,偏其一侧腾而难飞,兼顾之则如鹏翱翔长空!”国际国内文化经济的大局进入,让怀柔区委书记王海平难掩心头激动,“当文化与大规模资本对接的时候,文化已经迈进了工业化。大量文化资本的进入,使怀柔文化经济生产走上工业化批量"生产"流水线。文化经济,让怀柔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影都"也呼之欲出。”

  而实际上,怀柔区委提出打造“文化新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影视只是一个方面。未来五年,怀柔区将以文化产业体系为引擎,依托新兴产业通过理念转变和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文化经济”,进而形成足以支撑“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发展的经济基础。

  原创艺术产业集聚区,目前已引来千余位艺术家在青山绿水间设立创意工作室,涉及绘画、雕塑、工艺美术30余种艺术门类,集结桥梓艺术公社、中国漆器艺术馆、“中国红”陶瓷生产基地等原创艺术类企业247家。其中,不乏国家首批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玉安、著名敦煌画家关雷等大师级人物,原创艺术产值一路提升。

  而原创舞台剧基地,目前已出品“怀柔造”中国首部百老汇原创音乐剧《何处寻爱》,国内两轮87场演出,平均上座率70%。舞台剧昆曲《红楼梦》将于今年3月11日上演;百老汇音乐剧《牡丹亭》也正在紧张排演,年内上演。

  文化创意产业,给怀柔带来的不仅仅是“真金白银”,更改变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方式。

  如今,全区吃上“文化饭”的农民多达4247人。他们有的当上群众演员,有的办起影视文化公司,有的在中影基地打工。农忙种地、农闲拍戏,成了一种新时尚。一些农民的艺术作品,还被外国领导人收藏。有的在原创艺术基地打工,“一年挣个两三万块钱,不在话下”。

  实践证明,区域经济转型,怀柔谋划、发展了一个新产业。文化经济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也改写着怀柔人的观念以及经济社会结构。

  转型美:接轨世界

  当文化成为一种产业,一种氛围,就能多方面渗透、融汇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

  “我们将文化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驱动内核,实现了经济转型的破题。”王海平踌躇满志,“文化软实力正在发挥它的影响力与渗透力,促动着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的融合、产业发展领域的拓展。文化让怀柔成为发展模式更加先进的强区。”

  文化与工业联姻。红星二锅头酒厂不再只酿酒、卖酒,还斥资建起了二锅头酒文化博物馆,介绍历史、展示技艺、体验醉酒、自酿白酒。全国首家老爷车博物馆,全国首家果脯文化博物馆,汽车音乐会、拉力赛、宿营地……文化与工业的“结晶”,在怀柔次第现身。

  影视与旅游联姻。民俗户、度假村“变身”片场,怀柔各乡镇遍地开花,慕名而来的剧组源源不断。桥梓镇鹅和鸭农庄去年就接待60多个剧组,有时前后脚进驻,上午刚走,下午就来。而在怀柔拍摄的《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等影片外景拍摄地,成为游客探访明星足迹、体验“光影之旅”的首选。目前,仅两部影片外景地已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

  创意与农业联姻。温室大棚成了农民创意工作室,盆景蔬菜摆进了城里人客厅,五彩韭菜变成寓意“五福”的礼品,一盆盆艺术水果也登上婚庆殿堂。“收入,可比采摘高多喽!”雁栖镇长园村农嫂席桂清尝到了创意农业的甜头,乐得合不拢嘴。

  怀柔,因文化创意而变,区域形象更加俊美。

  不仅国内闻名,世界也开始关注北京这个远郊区。去年,全球最负盛名的艺术节——英国爱丁堡艺术节抛来橄榄枝,邀请怀柔出品的百老汇原创音乐剧《何处寻爱》登陆,并确定为首演剧目。

  《何处寻爱》盛装登上爱丁堡普利森剧院舞台,能容纳700余名观众的剧院座无虚席,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怀柔造”原创音乐剧在爱丁堡连演三周,掌声此起彼伏,目前已接到美国、韩国等30多个国家演出公司的邀请,阔步迈向世界舞台。

  怀柔,因文而兴。如今,转型腾飞之路已开启,文化经济正插上起飞的翅膀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