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隐现,“粮食安全”成了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8日就“粮食安全”问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时说,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耕地占用随之增加,加之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局部地区气候变化,都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一定影响。
“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最根本的是要确保国家耕地安全。”九三学社中央在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书面发言中提出,耕地质量问题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
“人增、地减、粮紧”———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用6个字概括“十二五”期间我国面临的粮食形势,并认为这种情况“相当长时间缓解不了”。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钱克明指出,我国耕地总量逐年减少,1996年至2008年耕地减少1 .25亿亩,年均减少1000多万亩,到2020年确保18亿亩耕地的压力巨大。
陈锡文说,中央特别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为了加强这方面工作,国土资源部根据国务院的安排,刚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详查,数据还在整理中。很多人担心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是已经突破了,但可以“说一个放心”,目前耕地数量还在18亿亩“红线”之上。
陈锡文指出,土地对中国长期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工业和城市要发展,耕地也要尽可能保护好。如果有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制度,不见得非要通过大量占用耕地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
全国政协委员许雷是辽宁省一家农业企业的董事长,除了耕地面积减少,“保地保粮的行为异动”也让他颇为担忧。他认为,“占好补差、占多补少、一块田补多次”现象普遍。特别是政绩工程的开发区、“土地财政”的侵蚀土地、土地置换中向落后地区购买土地整理指标等现象,使“18亿亩”可能变为“数字游戏”。
九三学社中央在上述书面发言中还指出,在耕地质量下降的同时,居高不下的水土流失比例以及耕地污染日益加剧的情况,对现有耕地质量无异于雪上加霜。另外,水资源供给不足、气候条件不稳定性增加等也影响着耕地的生产能力。
为此,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应将保护耕地质量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水利建设,构建耕地质量保护的有效防线,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国土资源部日前召开的“保发展保红线工程2011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也提出,2011年要从数量管理和质量管理两个方面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促进向生态管护转变,要确保2011年耕地面积实现净增长,耕地质量有所提高。
对于保护耕地、确保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宋振铎提出建议:落实农民对土地的产权主体地位,制定明确配套完整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法规;落实最严格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对违规占地、欺上瞒下、化整为零、占多垦少、以次充好、以地换G D P等现象予以严惩;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加大投入,开发新技术和运用成熟技术并举,对沙化土地和盐碱地进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