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声音]
“司法权威不是越来越高,而是屡有弱化”
人大代表、省高院院长齐奇呼吁维护司法权威
□本报特派记者 魏皓奋
早报讯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省高院院长齐奇在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疾呼,“关注司法权威的弱化现象。” “本次人代会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但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更离不开司法权威的维护。”
半年多法官有家难回
现在,“司法权威不是越来越高,而是屡有弱化。”齐奇院长在审议时,痛诉了这样一件事情:
“我省有一个新任基层法院院长,上任不久,就不断遭受当地一个信访人的骚扰。其家人到该院长住房门口纠缠叫骂,弄得四邻不得安宁,后来又发展到拉闸断电,门口堆垃圾,甚至用强力胶去封堵房门和门锁。”
“房门连续11次被强力胶封堵,院长一家人没办法,不得不借住他人房屋居住,到现在,有半年多有家难回。”
在会议现场,齐奇院长拿出统计,“仅去年一年,浙江法院系统发生威胁恐吓、谩骂侮辱、骚扰纠缠法官等事件1712人、2145次,同比上升22%,其中实施行动或过激行为的达185人247次。”
维护法官的合法权益
“司法权威不足,法官合法权益被肆意侵犯,已成为当前司法实践中相当突出的现实问题。”
近年来,司法权威的弱化现象值得关注。比如“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包括对涉诉案件的上访,也混同一般的信访问题,由领导去包案接访等等,直接介入个案处理,从长远看都不是讲程序、讲法治的办法。有的当事人对一审裁判不服,宁愿选择上访而不愿依法上诉。
齐奇院长建议,“要重视司法权威的维护,关心法官的职业环境、合法权益的维护。”
“该补充立法的要立法,该制止的要制止,该支持的要支持。”
法官一旦出问题影响很坏
“近年来,法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齐奇院长举例,“浙江法院去年办结80万件,办案法官人均结案达154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倍。法院的办案质量总体上也是好的,人民法院为各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司法保障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
全国法院系统从上到下,在狠抓司法廉洁、改进司法作风、提升司法能力方面,一直在动脑筋下功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少数案件存在问题,极少数法官违法违纪,所占比例虽然很低,但作为法官一旦出问题,影响是很坏很大的。”齐奇院长说,“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容易被迅速放大,容易引发一些群众对人民法院整体工作的误解和不满意。”
“对此,我们法院要立足自身,尽最大努力办好案子,抓好队伍,全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