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千 张桐凯 邹梦雪 孔翼飞 李冬静 本报记者 章咪佳
开学一个月,兜里攒的那点压岁钱已经“挥霍”得差不多了,重新过上拿月钱的生活,这才发现,身边不少东西都涨了价小吃摊煮玉米棒涨了25%,小吃店的粥涨了33%,就连外卖餐厅的打包盒也从免费的升级为5角一个。这让大学生平均1000多点的生活显得有些难捱。于是,眼下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在人人网、微博上转得最火的,就是如何发挥所长,把一分钱用到极致,而省钱的前提是,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
先团购再AA制
邱梦倩,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担任学生会工作,她说,平时部门去市中心活动、聚餐,常常要到很晚,没有公交车了,就打的回学校,现在为降低成本,大家会找个近点的地方聚会,太迟了走回学校也可以。
说到下馆子挑远近,陈玉玲告诉记者,自从上学期《西方经济学》学了机会成本这个概念后,在消费时除了考虑菜价,还会想想等位子的时间、交通成本等。“去离学校近的餐馆,是希望把机会成本降到最低。”邱梦倩补充说。
前几天,大三学生刘景刚在网上团购了一家餐厅的双人套餐,她准备等周末和室友一起去吃。“这是一家运河旁专门吃素食菜的,开业后我一直想去。”刘景说,天天在学校吃餐盘饭有些腻了,但是现在菜价涨得快,一般出去“搓一顿”没个两三百块钱下不来,所以现在下馆子也是先团购,再AA制。
寝室里做起甜品
在最爱的甜品涨价后,大三学生唐竺文在寝室做起了“枸杞炖蛋”。“从超市买鲜鸡蛋,加水打糊后用学生公寓的微波炉转3分钟就能吃了。”唐竺文说,这样下来只要2块钱不到就可以吃上美味又营养的甜品,比去店里买足足要省3倍价钱。
“我还有同学做双皮奶,做桂圆汤的,不仅卫生,还省钱。”陈玉玲补充说,“这一来,说不定还能帮我提高厨艺呢。”
除了自己“丰衣足食”,理财也成了大学生热衷的技能。大二学生张铭说,学校的理财学会去年就经常给会员用飞信发一些理财小窍门,积累下来并按照这种方式去做,居然真得可以省下不少钱。例如“多信封法”:把生活费按照用途分放在几个信封中,支出时记流水账,如果有超出就从别的信封拿,其它的支出自然会随之减少,直至养成好的省钱习惯。
大二女生刘淑敏也想出了属于自己的小妙招,戏称“零存整取”法。每天回到寝室,小刘就把身上的硬币都放进抽屉存起来。一段时间后,她发现自己有了个可观的小金库。“到临时需要钱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小刘说,上次班级聚餐,她找出了50个一元硬币交上去,不少同学都很惊讶。现在室友们也跟着她学,居然都从原来的生活费中省下了不少钱。
省钱微录
巴士晕车:大学生,别想着怎么赚钱,先想着怎么省钱。
罗汉果仁:一定要学会理财。很多大学生读书的时候一掷千金,可是,毕业以后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交半个月的房租。
bibiCi:像我们这些大学生,大学的考试都是浮云呀~开学时都不用买书,问一下师兄师姐借他们的就好了,或者拿他们的复印一下~这样既可以省钱,不用买原著那么贵,QQ上找学长们借一下,又可以省心~
甲鱼Olaya:其实二手书挺好的,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买二手教科书最好。省钱又环保!
杨娇YocaYeoh: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大学生,首先就要学会省钱!
以Ran之名:我的肉又涨了1块钱,做一名省钱的大学生不容易啊。
本报通讯员 刘千/整理
(责任编辑:news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