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日本发生9.0级强震 > 日本地震评论

评论:由“谣盐”反思危机应对能力

来源:现代金报
2011年03月18日00:29

  由“谣盐”反思危机应对能力

  何镇飚

  中国国内多地发生了抢购食用盐的风潮,尤以浙江的宁波、绍兴、嘉兴、杭州等地为甚。从这次谣言的产生背景来看,并不是食盐稀缺,而是公众的恐慌情绪。这一集体恐慌情绪的产生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表面的直接原因就是日本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虽然媒体反复报道泄漏尚不足以影响到中国,但公众相关核知识的匮乏还是容易引起恐慌。但更深层的间接原因,则是公众对自身安全状态的长期忧虑。在从谣言到抢盐的“谣盐”的过程中,公众采取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安全措施,从而使储备“安全”盐成为一种理性选择。

  有效遏制谣言传播的方式,一般是运用大众传媒发布权威信息,阻断谣言传播路径,发挥“谣言止于智者”的功能。但是,从这次“谣盐”事件看,传统的应对方式并不有效。政府权威部门通过本地媒体多次发布了“食盐供大于求,储备充足”、“我省食盐并不以海盐为主”、“食用碘盐无益防辐射”等权威信息,却无法阻止公众排队抢购,甚至连酱油都出现脱销。对解决这种超出传统经验的新危机,有三个方面的建议和思考。

  首先,政府需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在危机中,政府必须迅速、权威和客观地发布信息,通过新闻发布会、广播、电视直播等方式,第一时间将真相告知公众。在“谣盐”事件中,政府部门已经快速做出反应,但不论是语言表达上的清晰准确通俗,还是选择渠道的权威、公开、迅捷,都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其次是媒体的公信力亟待提高。我最担心的是,“谣盐”折射出本地媒体公信力的丧失,公众不认为真正告知危险的新闻会从本地媒体播报。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靠平时积累,只有日常新闻报道中的公开和透明,才能真正提高公信力和危机应对力。

  最后是加强公众的科学素养。浙江并不是一个教育落后的地区,抢盐事件反映了我们很多现代科学常识普及的不足。核辐射的程度与人体健康、食用盐的来源、海水与核污染。在娱乐内容之外,大众传媒应该强化教育功能,特别是在危机爆发后,及时普及相关科学知识非常重要。

  求生是人类本能,公众在信息不对称中表现出的恐慌并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免于恐惧的自由是一项基本追求,“谣盐”反映的是对舆论环境的紧张感和对生存环境的不安全感。“谣盐”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应该值得反思。

(责任编辑:UN009)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