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龙虾门爆发距今半年多 养殖户对市场表担忧(图)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03月27日04:26

                       站在自己的塘口前,养殖户王朝文仍然有些担心

市场上,龙虾交易已经回暖

在盱眙,越来越多的人靠龙虾为生

  龙虾艰难归来

  龙虾门爆发半年多,又到龙虾上市季节

  泻湖病阴影下,虾都盱眙能否挺过难关?

  春暖花开,美味的小龙虾又要上市了。但众多小龙虾的饕餮者,今年面对这样的美味时,一个阴影总是无法抹除,那就是神秘的泻湖病。2010年7月起,南京有数十位市民患上横纹肌溶解症,疾控专家认定,患病的缘由与食用小龙虾有关,“龙虾门”也因此成了2010年度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忐忑的是,小龙虾到底是如何引起这种疾病的至今尚无定论,这也给今年的龙虾产业带来了众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龙虾经济极为发达的盱眙县,龙虾形象代言人王宝强的微笑能否帮助这个龙虾之都走出“龙虾门”困境,是个大大的问号。

  虾农的损失账本

  春节过后,王朝文的心里稍微有了一点底。因为向他订购龙虾的电话又开始多起来了。

  王朝文是江苏盱眙县的一名龙虾养殖户,他的塘口就在景点明祖陵的外围,水塘面积有150亩。像他这样的养殖户,在盱眙并不算大。

  这两天,王朝文开着他的面包车,来回巡视他的塘口。池塘里的水草马上要变绿了,这是小龙虾主要的饵料来源。

  “现在一般不喂什么东西了。”王朝文说,这些水草就够龙虾们吃的,等天气再暖和一点,会在水里投放一些麸皮、豆饼、小鱼之类的饵料。

  “都是很天然的饵料,”王朝文说。他的面包车后玻璃上,也贴着农业部发给他的“无公害农产品”标签。王朝文和盱眙的另外152户养殖户成立了一个养殖合作社,无公害的认证就是由这个合作社向农业部提出申请的。

  认证结果公布的时间,正好是在去年“龙虾门”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虽然王朝文在他销售龙虾的网站上公示了认证结果,还把这个标签贴到了自己的车上,每天招摇过市,但对他的销售却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到8月底开始,基本就没有什么人打电话给我了。”王朝文的销售渠道主要有两个,自己建了一个网站,外地想要龙虾的,可以打电话给他,一般运输时间在20小时内的区域,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订购,接到电话后,王朝文会用一只泡沫箱子把龙虾打包,下面放一层冰块,中间放一层水草,保证龙虾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还是鲜活的。

  在龙虾销售的旺季,会有许多批发户跑到塘口来抢龙虾。不过,网络销售都不够的时候,王朝文一般不会去理这些批发户,“他们的价格压得太低了。”而网络销售,却可以按照市场价去卖,稍微大一点的龙虾,能卖到40元一斤。

  从去年8月底开始,电话没了,批发户也绝迹了,龙虾就这样存在水塘里,无人问津。“每亩水塘大约损失五百到八百块。”他的这些水塘,加起来损失要超过8万元。“水塘里有四分之一的龙虾没有卖掉。”但让王朝文微微感到庆幸的是,龙虾门事件出来的时候,龙虾的销售已经开始进入尾季,存下的龙虾,可以留在池塘里,繁殖下一代。据王朝文估算,他所在的这个合作社,153户养殖户,加起来的损失要超过千万。

  脆弱的龙虾产业链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状况,王朝文不知道该做什么。几乎所有的盱眙虾农,都显得有点手足无措。

  从2010年8月底开始,类似像王朝文那样的恐慌和疑虑在盱眙蔓延。许多养殖户开始转型,而转型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药死自己池塘里的龙虾。

  承包了2000多亩水塘的秦之好,就清光了自己70%的水塘,用来养鱼和大闸蟹,“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吧。”秦之好说。秦之好之所以用药清光池塘里的龙虾,是因为这种生物太过凶猛,鱼苗和蟹苗放进池塘后,里面如果有龙虾,可能会把这些苗种咬死,成为它们的腹中餐。曾经用来致富的龙虾,一夜之间成为了养殖户的敌人。

  “没办法,”秦之好说。去年最低落的时候,龙虾就是白送给人家也不要。“没人敢吃,你把龙虾送给朋友,朋友可能转手就扔进了垃圾桶。”

  “我们觉得很冤。”王久安挥舞着他的一双大手,这双常年泡在水里的手,皮肤龟裂,但显得很结实。盱眙人王久安处于龙虾产业链中的第二节,他是盱眙小龙虾的批发商。在盱眙县城中的龙虾批发市场有一个门面。

  王久安之所以觉得冤,是因为在他看来,这种所谓的泻湖病,肯定和龙虾本身无关,至少和盱眙龙虾无关。“我每天都吃龙虾,还常常吃死虾,不是什么病都没有吗,健康得很。”王久安笑着说,他是搞龙虾批发的,许多人来采购龙虾的时候,会把一些半死不活的龙虾挑出来,而这些虾就成了他的盘中餐,但吃了之后,什么毛病都没有。

  “不要以为我是大老粗,其实我们对这种泻湖病了解得很。”王久安说,这种病在国外几年前就有了,吃鱼吃螃蟹都有可能得这种病,现在一板子打在龙虾身上,实在说不过去。

  但无论王久安怎么叫屈,他的批发生意却在龙虾门事件中一落千丈,“生意好的时候,我一天能批发到千把斤。”但泻湖病来了之后,外面的生意便断绝了,除了盱眙本地的饭店没有受到什么影响还在进货之外,南京、浙江、安徽等饭店的客户都不来了,一天要少卖四五百斤,少了一半多。

  秦之好除了养殖龙虾之外,也搞批发,甚至还销售盱眙的十三香调料,这种调味剂,也是盱眙龙虾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但秦之好的批发店里,十三香调料被打包在蛇皮袋里,堆了满满一屋子。“以前一天能卖掉好几千斤。”秦之好说,盱眙龙虾之所以能闯出品牌,靠的就是这种由20多种中药材配起来的调料,让烧制好的龙虾色香味齐全,所以,这样的调料总是很畅销的,但龙虾门事件后,他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开过张了,“一毛都赚不到。”

  盱眙人余斌除了养殖之外,还搞餐饮,在安徽的马鞍山开了一家盱眙龙虾店,泻湖病冒出来之后,龙虾店就关门了,“少做了两三个月的生意,”余斌说。

  养殖、批发、烹饪,到饭店的终端销售,盱眙龙虾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甚至还推出了小龙虾衍生品:服装、玩具、工艺品、生活用具等,这条产业链聚集了10万人,占到当地人口的1/7。 “其实这只是产业链的一部分,”盱眙龙虾协会的副秘书长赵建民说,盱眙的龙虾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已经织成了一个严密的网络,如龙虾经济带来的盱眙旅游热,以及其他延伸出来的产业,盱眙专门有企业在龙虾壳中提炼甲壳素,据说这种物质能改善人体内的酸性环境,清除自由基,是一种延缓衰老的保健品。

  但无论是小龙虾的产业链本身,还是延伸出来的产业,在这次龙虾门事件中,都受到了冲击,仅拿旅游业来说,一般到了国庆长假,盱眙境内的星级酒店入住率都在90%以上,但2010年的国庆节,入住率不满六成。

  在盱眙县政府的一份上报文件中,曾经这么描述龙虾门事件对盱眙的影响:“龙虾销量有所减弱,会员店有所转产。”

  盱眙县县长李森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哪个部门做过统计,盱眙县到底在龙虾门事件中损失了多少。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龙虾门事件爆发的时候,已经进入龙虾销售的尾季,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太大。

  另一个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事件是,中国盱眙龙虾产业集团推迟了在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计划。原本上市的时间是去年的12月底,在这之前,这个集团已经完成了30亿元的募资计划。有资本分析人士认为,龙虾集团的延迟上市,和这股龙虾门风波有关,但李森否定了这种说法,“我们只是为了上市工作更稳健些。”

  舆论漩涡中的龙虾之罪

  横纹肌溶解症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在2010年的8月之前,这种疾病还相对陌生。虽然南京的一些医院收治了一些患有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人,但都无法找到致病的原因。而现代快报2010年8月19日的报道,却在全国率先把这种疾病与小龙虾联系了起来。经过快报的报道后,一场席卷全国的“龙虾门”愈演愈烈。

  龙虾的原罪也被揭露了出来。2001年11月,包括小龙虾在内的90多批次中国水产品,被进口国检测出氯霉素超标及其他药物残留;

  2002年1月,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也针对中国虾产品发出预警通报;同年5月24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农林部通过紧急法案,对中国进口的所有小龙虾和虾类产品进行氯霉素检测。

  针对这种情况,2003年9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曾印发《出口淡水小龙虾及其制品检验检疫管理规范》的通知,对小龙虾的对氯霉素(抗生素类药,有毒副作用,对人体有害)、硝基呋喃(抗菌药物,可致癌)等农药残留做出规定,以“确保满足输入国的要求”。

  然而,针对国内市场,官方并无统一的相关规定。

  在这一片对小龙虾的穷追猛打之中,虾都盱眙首先感觉到了压力。“我感到很忧心,也很痛惜,”盱眙县县长李森用忧心和痛惜两个词,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中国有三个地方是小龙虾的主产区,安徽的合肥、湖北的潜江,还有就是江苏的盱眙。2007年6月,中国渔业协会授予合肥市“中国小龙虾之都”称号。而最初举办“中国龙虾节”的盱眙县,则在2008年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龙虾之都”的称号。同样是将小龙虾养殖定位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产业的湖北潜江市,2010年5月,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评定为“中国小龙虾之乡”。

  但无论是龙虾之都,还是龙虾之乡,盱眙的龙虾做得最出色。在盱眙县领导看来,盱眙的龙虾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下好了两步棋:媒体造势和市场运作。在盱眙县城内的龙虾博物馆,图文并茂地记载了盱眙龙虾的10年关键历程。2000年,中国农历龙年。依照盱眙县官方的策划,当年7月18日,“中国龙年盱眙龙虾节”开幕。7月19日下午,盱眙举行“千人广场龙虾宴”,它至今仍是历届龙虾节的压轴节目。据地方媒体当时的统计数据,“龙虾节”两天时间里,20余万人流涌入盱眙,小龙虾销售近百吨。

  次年,盱眙龙虾节冠上了“中国”的名头。当年,盱眙龙虾成为农业部认定的“中国名牌农产品”。贴上“盱眙”标签的小龙虾,也走向了南京、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现在,经过十年运作的盱眙龙虾,已经走向全球。甚至有一位澳大利亚的前市长,专门跑到盱眙,做了一名养殖龙虾的技术专家,每天深入塘口,做龙虾的培育工作。

  龙虾之都危机公关

  但突如其来的“龙虾门”事件,使得盱眙的“龙虾经济”面临一场生死大考。盱眙县委书记蔡敦成发表讲话:“我们的龙虾经得起考验。”

  盱眙县的一位官员告诉快报记者,在龙虾门事件发生之后,盱眙县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观望期,发现在所有涉及泻湖病的报道中,都没有指出,病人食用龙虾的产地来自盱眙,而这也给了盱眙县十足的底气。

  “盱眙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四分之一来自龙虾,龙虾产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第一产业。”盱眙县县长李森说,正是这样的原因,盱眙县政府必须要去积极应对此事,因为对于普通虾农来说,哪怕是短短的一个月,也等不起。

  这样严重的危机,对于盱眙的龙虾产业来说,确实还是第一次。“以往每年都要闹一闹洗虾粉风波,但我们盱眙每年对洗虾粉都进行整治,所以波澜不惊。”盱眙龙虾协会的副秘书长赵建民说,去年的龙虾门不但致病原因未明,而且还能危及生命,与洗虾粉相比,这两件事完全不是同一档次的。

  快报关于龙虾与泻湖病的报道最先于2010年8月19日刊出,仅仅过了4天,盱眙县政府就邀请中央和省里的六七家媒体到盱眙,搞了一个媒体开放日,从龙虾的养殖、批发、加工到烧制过程,所有的环节全部公开,让媒体采访。盱眙政府部门对开放日的评价是:“效果很好”。

  事件发生后,卫生部也派出一个工作组进驻南京。知道这一消息后,盱眙县分管卫生的副县长张晓红特地跑到南京,把工作组请到了盱眙,让专家们在盱眙进行实地考察。而考察期间的一个细节至今让盱眙县的官员感动:工作组组长吴永宁在看了养殖基地和加工过程后,当晚就吃了一大盆龙虾。

  随后,盱眙还邀请疾控、营养、药学等方面的专家,撰写关于龙虾的科普文章,普及食用龙虾的常识,这些专家中,有江苏省标准化专家林文,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博导毛俊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周鑫……几乎囊括了龙虾研究的各个领域,盱眙还专门为此出了一本小册子——《专家眼中的盱眙龙虾》。

  同时,盱眙县政府还联合权威部门——江苏省质检、疾控、海洋与渔业局、工商等部门,共同在南京举行盱眙龙虾品质发布会,并投放大量广告,宣传龙虾的安全保证。当时正在盱眙拍摄电视剧的王宝强也应邀作了龙虾的形象代言人,广告词为“盱眙龙虾,品位生活”。

  但这些做法,对于消除消费者的恐慌情绪来说,还远远不够。盱眙县政府的领导在这一事件之后,也在反思和总结,一只小小的龙虾,之所以能酿成这么大的风波,还是跟当前的中国食品安全大环境有关。

  龙虾国标风波中出台

  这两天,盱眙龙虾协会的副秘书长赵建民很是忙碌,接二连三地来客人,江西的九江和湖北的潜江两市,分别由当地的市领导带队,过来考察盱眙的龙虾养殖情况。

  “在这之前,从来没有过。”赵建民说,九江和潜江也是龙虾的主要产地,在交谈中,他明显能感觉到对方的焦虑,“对今年的龙虾产业缺乏信心。”

  一些客人在会谈中,甚至提到了2003年的非典事件,而原本红火的果子狸产业,就是在非典之后没落了,虽然非典2003年之后没有席卷重来,但果子狸却再也没有人敢食用,龙虾会不会重蹈果子狸的覆辙?

  春暖花开,阴影却仍然存在。九江、潜江,也包括盱眙的一些虾农,都在观望中。“往年这个时候,我虾苗已经走了上万斤了,但今年却还没有开始。”盱眙龙虾批发市场的王久安告诉记者,主要原因还是跟天气有关,今年的3月天气相对较冷,还没到虾苗的投放时间,但另一个因素也不容忽视,有些虾农决定减产,多种经营。

  杨善今年就减少了20%的投放量,因为去年还有许多龙虾积存在塘口里没卖出去。据他介绍,他认识的许多虾农,都腾出一部分塘口,用来养鱼和养蟹。盱眙最大的龙虾养殖基地——满江红龙虾产业园,虽然没有减产,但也开始花力气推动其他的农产品开发,如养鸡、农家乐等。“以前公司也是计划这么发展的,出了龙虾门事件后,多元产业的发展开始加快步伐。”满江红产业园的办公室主任于宏伟说。

  但作为县长的李森,却在这次龙虾危机中看到了机遇,因为经过了这个事件之后,消费者在食用龙虾时,会更加注重龙虾的品质,不会去随意食用安全无法保障的龙虾。只要把盱眙龙虾的品质做好,就能争取到消费者。

  在盱眙县政府的领导看来,这次要打的是一场保卫战,也是持久战,“我们既要恢复虾农的信心,也要恢复消费者的信心”。因此,在龙虾门风波还没完全消退的时候,盱眙龙虾协会就开始向国家农业部打报告,要求制定一份龙虾生产的国家标准。2010年9月,农业部采纳了意见,并发出邀请函,邀请盱眙龙虾协会到北京和其他部门一起商讨龙虾标准。

  2011年3月20日,龙虾养殖标准由中国渔业协会公布。龙虾该生长在什么样的水环境,需要投喂些什么饵料,病了如何治疗,在这份标准中,都有统一规范。未来,龙虾的烹饪及销售等标准,也将陆续出台。

  龙虾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混战之后,终于有了一个标准来规范。龙虾危机之后,一切因此改变。

  被改变的品牌扩张之路

  泻湖病悬疑仍未解决,新一轮的龙虾销售已经悄然开始。

  3月26日早上7点,盱眙的龙虾批发市场,虽然人气还没达到鼎沸,但一车车的龙虾还是拉了过去,不需要几分钟,就被抢购一空。秦之好虽然抱怨着生意不如以前了,但他进来的龙虾,只用了10多分钟也全部卖光了。

  王朝文至今不知道,龙虾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他在养殖的时候却更为小心,不久前,他抽干了自己塘口里的水,让池底暴露在阳光下,并撒上了生石灰,用来杀菌。他每天都要巡视池塘,防止有污染物进入水里。“我们协会里的虾农会员还定了一个自律协议,不能对龙虾乱用药。”王朝文说,以前为了防止龙虾疾病,可能会乱投一些药,现在用药必须规范,要用国家批准的药物。

  而且为了保护自己的龙虾,在捕虾的时候,不用清塘药水,而是用地笼,虽然捕虾的速度慢了一些,但不会对龙虾本身产生危害。

  王朝文小心翼翼的背后,是越来越紧的监管体制。盱眙县政府正酝酿成立全国独一无二的龙虾执法局,从农委、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选调人员组成,开展对盱眙龙虾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单一管理会更有效,”一位盱眙政府官员这么解读龙虾执法局的作用,如龙虾进入流通环节之前监管部门是农委,要对龙虾养殖户进行抽检,看养殖是否符合标准。而到了食用环节,管理部门则变成了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多头管理,可以变成不管理。而现在,盱眙要把各个环节对龙虾的监管,都集中到龙虾执法局手中。不过,这种独创的执法局,并没有国家哪部法律赋予执法权,盱眙便做了一个变通,当履行执法权的时候,仍然由农委、工商、卫生等部门出面。

  为了消除消费者的恐慌,盱眙县甚至还专门购买了龙虾保险,只要在盱眙龙虾会员店消费的,出现问题,最高可得到50万元的赔偿。

  而另一个重大的改变,是盱眙龙虾在收缩品牌扩张之路。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全国各地已经有6000多家盱眙龙虾店,但对于生产能力只有10万吨的盱眙来说,这个量,单一个南京城就无法满足。这也意味着,在许多号称盱眙龙虾的店里,消费者吃不到正宗的盱眙龙虾。而盱眙龙虾的进价也要比其他产地的龙虾贵一些。

  因此,盱眙计划建立一个追溯机制,龙虾是从哪里进的,一天卖掉多少,所有的盱眙龙虾店,必须都要一一记录,以备查验。同时,盱眙对会员店重新进行认证,把不合格的店砍掉,“未来可能剩下的会员店一半都不到。”

  而在盱眙县县长李森的设想中,盱眙龙虾要打造成类似于神户牛肉之类的品牌,而未来的会员店,也要像肯德基、麦当劳一样,统一规范。

  随着春天的来临,龙虾产业的信心也正在逐步恢复。虾农王朝文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变化,现在,他每天都要接到近十个订购电话,虽然龙虾的价格相对去年便宜了些,但这才刚刚开始。

  □快报记者 朱俊俊

  摄影报道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UN008)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