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英国窃听门遭穷追猛打 媒体职业操守出轨代价高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011年07月15日04:12
新闻背景
“窃听”丑闻遭穷追猛打职业操守“出轨”代价高
新闻背景

  英国《世界新闻报》陷入“窃听门”丑闻继续发酵。这场“窃听门”丑闻如同一场大火,吞噬着部分媒体的公信力。

  目前,默多克已放弃100亿英镑收购天空电视台计划。英国朝野已就“窃听门”事件达成共识,要求默多克父子以及《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出席听证会接受质询。此外,美国参议院正促使政府调查是否有美国公民成为受害者,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有可能在美国面临调查。

  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英国很多“小报”的最大问题,不是风格的“低级趣味”,而是职业操守的“不择手段”。默多克正在为所控媒体职业操守的“出轨”付出代价,也为新老媒体如何坚守职业道德敲响警钟。文/本报记者 毛玉西

  危机时刻:

  企业版的“欧债危机”

  最新消息称,默多克旗下的《太阳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也陷入“窃听门”,被爆曾经窃听英国前首相布朗长达10年之久。美媒13日称,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美国将面临调查,以了解窃听目标是否包括任何美国公民,特别要查明是否有“9·11”事件的受害者。目前,总部设在纽约的新闻集团拥有数家重要媒体,其中包括福克斯电视台、《华尔街日报》、《纽约邮报》和一家出版商。

  崔磊表示,《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事件已经损及默多克传媒帝国“招牌”。有英国评论家称,对默多克而言,这是企业版的“欧债危机”。过去4个交易日里,新闻集团市值下跌70亿美元,新闻集团不得不推出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以此提振投资者信心,但“断腕”后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崔磊表示,默多克当机立断关闭《世界新闻报》,的确是一种“断腕求生”的举动。但问题是,随着“窃听门”在英国被同行、政府、舆论“穷追猛打”,新闻集团的政治影响力正在急剧缩水,不排除这是默多克传媒帝国“招牌”倒下的开始。

  对此,周庆安认为,从根本上说,默多克是一个商人,而不是新闻人,他一贯喜欢捕捉各国的文化特性、商业漏洞,借机发展自己的“商业帝国”,新闻集团短期内遭遇重创的确是现实,但类似关闭《世界新闻报》或放弃收购天空等做法,不过是默多克商业上“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而已。

  窃听幕后:

  英国“窥视文化”

  有分析称,英媒使用类似违法手段截取新闻线索的做法,可能比想象的要更普遍。

  对此,在英国工作近3年的崔磊提到,英国人的个性多少是矛盾的。比如,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众所周知,而臭名昭著的“足球流氓”同样也是“英国特产”;英国人一贯尊重隐私,但对英国明星们的隐私窥视欲却同样强烈,英国“小报”的发达,从根本上源自英国“窥视文化”泛滥。他指出,英国有“擅长”窃听情报的悠久历史,这多少是“窥视文化”发达的渊源。

  从监控力度看,英国政府“9·11”以来一直在强化监控的力度。有数据显示,英国拥有400多万个摄像头,全世界最多,拥有全世界1/5的监控电视。有专家估计,伦敦人平均每天被“偷窥”有300次。

  从历史上看,著名的特工007邦德就是“窃听”好手,甚至从二战到如今,美国的很多决策都是依靠英国情报。比如,让布什下定决心发动伊战的,就是来源于英国情报。

  从现实看,英国销量最大的不是《泰晤士报》,也不是《金融时报》,而是《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可见英国人多么喜欢“八卦新闻”。

  点睛语

  如果说英国“小报”制造了很多“主流大报”未触及的新闻伦理问题的话,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在重写今天的新闻职业操守教材”。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 周庆安

  英国“小报”的发达,从根本上源自英国的“窥视文化”。他指出,英国有“擅长”窃听获取情报的悠久历史,这多少是当今英国“窥视文化”发达的渊源。

  前驻英外交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博士 崔 磊

  英报竞争:

  “小报”职业操守触线

  对于英国报业现状,周庆安认为,英国“大报”、“小报”的风格、市场、读者定位一直界限分明。但他也比喻说:“英国绅士的做法是:手里拿着一份《泰晤士报》,但里面会夹着一份《太阳报》。这也形象地表明,类似《世界新闻报》这样的"小报",在英国一直拥有很高的认可度。”

  目前,类似《世界新闻报》等小报报道的“失德”正成为“千夫所指”。周庆安认为,默多克所创建的“小报文化”,其最大问题不是风格的“低级趣味”,而是职业操守的“不择手段”。在他看来,英国“小报”对社会的作用可谓是“双刃剑”式的:一方面小报在揭发重大丑闻上功不可没;另一方面,它们超越底线、过分渲染、不择手段的报道方式,也“创造”了很多媒体新闻伦理的新问题,对社会的伤害很大。

  周庆安指出,英国人对小报报道的“容忍底线”较低是事实,但不代表着它们在报道上“没有道德底线”,“小报”恰恰是在职业操守上被“大报”们抓住了把柄。

  他认为,《世界新闻报》被迫关闭,触及两个“敏感议题”:1.被爆窃听失踪女孩,实质是侵犯了“弱势群体”隐私。这也可以解释,过去多年来这家报纸多次涉嫌“窃听门”,但最后不了了之,原因在于过去的对象是满足“大众”窥视欲的名人或百万富翁们;2.“窃听门”的持续发酵,部分牵扯到了政治斗争、同行竞争。在野党工党一直在推动政府阻止默多克收购天空电视台,窃听丑闻是在默多克收购决定前夕被曝光的。此外,推动“窃听门”持续发酵的,正是类似英国《卫报》、《独立报》等主流“大报”,不排除涉及报业之间竞争、排挤的因素。

  报界启示:

  应树传媒“公信标杆”

  周庆安认为,在英国,类似《太阳报》、《世界新闻报》的市场空间,不会因“窃听门”而消失,核心是这些“小报”要吸取教训,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以更正规、更合法化的方式获取信息。

  他说,对我国来说,有序的、可控的传统媒体,应该力争在新老媒体竞争中树立“公信标杆”,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强调“公信力”的塑造至关重要。

  在周庆安看来,一方面我们要关注传统媒体报道“造假”或违反职业操守的种种问题,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网络新媒体“诚信”对媒体带来的冲击。在他看来,如果说英国“小报”制造了很多“主流大报”未触及的新闻伦理问题的话,网络媒体的出现“则在重写今天的新闻职业操守教材”无论是表达主体的多元化,还是公权与私权界限划分的模糊化,都改写了民众对媒体的传统认识。目前看,对新媒体的“有序监督”多少还是空缺的。

  在崔磊看来,英国“窃听门”丑闻的关键,是部分媒体拒绝承担监督社会的责任,只是一味地为了收视率或发行量“制造新闻”。媒体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要强化媒体的自律行为,否则就会惹上一身官司,受到法律的制裁。

  记者点评

  具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自杀”当天(7月10日)的社论如此解释:“很简单,我们迷失了方向。”

  是的,《世界新闻报》为“从上到下、走火入魔”的鼓励员工窃听、掘隐私等不择手段的报道模式付出沉重代价。当然,这家“小报”并非一无是处,它曾努力地披露很多不为人知的事实真相、在揭露名流的真实丑闻上功不可没。

  这家小报的“自杀”显然经历了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今,英国媒体监督和权力之间迎来“重新平衡”的时刻。从某种意义上,它的“自杀”意义非凡,如何合理合法获取新闻将让媒体更加“小心翼翼”,促使媒体自律自强,更加规范地为社会发挥瞭望与挖掘真相的正当职能。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