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张木生:再举新民主主义大旗

2011年10月28日15:53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张欢

  张木生旋风

  张木生是“老三届”的学生,1965年他就和陈晓农一起跑到内蒙古临河插队。这是一个今天看起来很奇怪的选择,陈晓农是政治局委员陈伯达的儿子,人大附中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高中毕业直接保送至中央党校,当作接班人重点培养。陈晓农此刻选择效仿毛泽东和萧三当年的举动,申请到农村锻炼。

  张木生的母亲是陈晓农继母的入党介绍人,两家交情甚好,两个对毛万分敬仰的年轻人跑去内蒙见识广阔天地。

  很快,张木生见识到了农村真实的情况,农民并不像教科书里写的那样淳朴勤劳,在“一大二公”体制下,他们失去了生产积极性。从高干子弟优越生活瞬间到世俗的农村生活,物质条件固然差了很多,但知识青年张木生发现拼死拼活干,到了年底居然还欠队上的。“四清”、“文革”的风暴并没有放过临河这个内蒙农区,身处农村也能感觉到左的氛围越来越强。

  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张木生开始从书籍中找寻破解之路,他的朋友李零也跟着到了临河插队,他们在一起读灰皮书、黄皮书、白皮书,以及大量的马列原典著作。人民大学的图书馆被砸了洞,想看什么书带走就是了,他们甚至弄了一架钢琴到临河。

  雪夜无人读禁书,知识青年凑在一起经历了头脑大风暴。那些共产党叛逆者的著作在相互传递和讨论——托洛茨基、布哈林、赫鲁晓夫、德尔拉斯、阿尔都、卢卡奇塞……

  对比实践。张木生发现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二,打赢了二战,但粮食产量还不如沙俄时期的1913年。“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的,毛主席还赞扬过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他在七千人大会上说感谢五亿农民瞒产私分教育我们,价值规律是个大学校,违背它会头破血流”。在过渡阶段三自一包和四大自由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促进生产。

  这篇名为《中国农民问题学习——关于体制问题探讨》的文章在1968年底写完,张木生把他寄给了一位朋友。张很技巧性地用马列和毛的原话对中国农村问题进行分析,很少下什么结论,只是对当时宣传的典型进行了抨击——大寨的方法是奖懒罚勤,是大锅饭。文章很快在大江南北以不同形式的手抄本流传,“张木生旋风”出现了。

  文章震惊了高层,胡耀邦去找人保他,周恩来也说年轻人在相互讨论时说的一些东西,又不是公开的,就不要上纲上线。

  独立思考的年轻人在红色风暴年代自然是要被打击的,张被投进监狱,举报者是一位学生领袖。

  与遇罗克、张志新不同,张木生只坐了8个月的牢。他并不否认这里面有家庭关系的影响,出狱后他在内蒙古大学读了书,那里的领导曾经是他母亲的部下。

  他的父亲李应吉在运动中“自杀”,张木生回忆说父亲是外经贸委里红区党和白区党斗争的牺牲品。父亲从楼上跳下来之前,和他谈过话,情绪很正常。检查遗体时,有人还发现衣服上明显有被人抓过的痕迹。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