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评论
还要多少生命才能换来对生命的体恤
前天,在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下沟砖厂门口,随着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卡车迎面相撞,18个鲜花般的小孩生命瞬间凋谢了……
这是一群三到六岁的小孩,世界的景象刚刚在他们的面前打开。他们刚刚翻开幼儿读本,还来不及阅读和理解这个世界的奥秘;他们还在牙牙学语,还来不及表达自己的希冀和愿望;他们中的一些父母还远在外地打工,或许有的父母正准备用汗水换来的钱购买玩具文具,在春节团聚时给孩子一个惊喜……可是在那一声凄厉的碰撞声中,那个像沙丁鱼罐头般的校车,就成了他们生命的终点……
我们无法还原那些童稚的脸上是如何惊愕,那些奶声奶气的口里是怎样叫唤。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过童年,所有的父母都有过与他们一般大的子女,现在请大家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把自己想象成那些车祸受害者的父母,你将有何感受,作何感想?
校车超载没有预警吗?绝对不是。这两年,媒体报道过的校车超载同样构成“信息超载”:2010年2月,江苏省如皋市一幼儿园的7座微型面包车内被塞进了二三十个孩子,其中一名4岁女童因拥挤呼吸困难致死。今年6月,英德一辆校车核载8人,实载28人。同月,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一辆幼儿园校车,额载19人,实载75人。9月,河北省迁安市一辆幼儿园校车,8座的面包车密密麻麻塞下了64名小孩,加上司机和老师共66人。就在甘肃正宁县发生车祸当天,西安一核载39人的车上坐了57名小学生和1名成人。即便是那个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也有人多次反映过校车超载问题,但是无人治理。
如果每一次超载车祸报道都是警笛的话,那么,这警笛已经响了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无法把管理者从昏睡中闹醒?
恐怕不是闹不醒,而是他们的子女有宽敞的轿车接送,不需要做闷罐车里的沙丁鱼;他们可能对自己的子女百般宠爱照顾,对别人子女的安危却麻木冷漠。
有人会说上头已经发出了整改令。但那都是些隔空喊话,是在表达一种姿态,有没有人听没人管。在“贯彻落实”的口号叫得最多最响的国度,在民生和生命保护方面的指令号令却落空得也最多。
一说到校车超载,马上就会响起资金短缺的一片叹声。在GDP总量升到世界第二,行政开支、三公消费名列世界前茅的情况下,与国民素质、国民体质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医疗经费却始终在闹饥荒。教育投入永远是只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然而在校车超载的对面。是公车的“空载”那些单独拥有公车的人,哪怕是同去一个地方开会,也要各自坐车而不会“拼车”。在校车挤破肚子的同时,有多少公车在停车场“休闲”?
一直以来,我们已经见多了这样一种惯例:多少警钟都无法打破那沉睡的鼾声,只有在悲凄的哀号响起时,才有人匆匆忙忙出来收拾残局。然而死亡不可复活,生命不能复制,我们还要用多少生命才能换来对生命的体恤?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