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 李明儒
要把这制度做得严密些,不要再愧对了孩子,要从现在开始,就把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要再让他们受到伤害。尽我们最大的可能,为孩子们搭建起安全的港湾。
江苏徐州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一所小学的校车,因避让行人发生侧翻事故,截至昨晚已有12人死亡。这样的消息来得是如此残忍,来得是如此不留情面。
在这当口上,校车安全条例正紧锣密鼓出台,国家正拿出一揽子措施试图为孩子们建立起安全无忧的绿色通道。这起事故却用那些鲜活的如花的生命的流逝,如此急赶地刺伤了我们的内心。
这样的事故,不必解读为校车安全隐患不断、事故不穷而无可救药。因为尽管我们有良好的愿望,我们有健全的制度,但世间总是会有一些事,逃离我们掌控和希望之外。更何况在我们刚刚开始建树完备的校车安全制度的时候。
我们且抑住内心的疼痛,把这起事故看作是对我们敲响的一记警钟,看作是对我们的校车安全制度进行最后一次悲伤的警示。在建树校车安全制度的过程中,因为这起事故的发生,使我们扪心自问,要把这制度做得严密些,不要再愧对了孩子,要从现在开始,就把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不要再让他们受到伤害。
我们更应当警醒的是,被这记警钟敲响的,决不仅仅是建树制度的人,也决不仅仅是将来各个具体环节涉及的当事人,而是我们社会的所有人。请从现在开始,就把这些如花的生命捧在手心里,用我们的共识和行动,尽我们最大的可能,为孩子们搭建起安全的港湾。
相关报道见今天A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