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农民种地不挣钱 佛山财政补贴吸引农民回归土地

2011年12月29日02:02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11年12月28日完成台本

  ——谁来种地?!

  导视:

  解说:

  百姓种田,政府发钱。广东佛山经验引来全国各地考察团。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村民:

  对我们农民帮助很大啦。

  李溟:

  要付出7个多亿。

  解说:

  佛山,全市GDP超5000亿,农村人均耕地却不到两分,面对调查只有一半农民表示愿意种地,而66%的村干部却希望耕地被征用。

  李溟:

  如果是搞工业或者搞商业,这个收益远远是大过搞农业。

  解说:

  全国粮食产量八连增,农村空心化现象却在加剧。昔日推高CPI的农产品如今却纷纷出现滞销,佛山经验的背后到底给中国农业会带来什么思索?《新闻1+1》今日关注——今天让谁来种地?!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新闻1+1》。

  在电影《叶问》里面您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不远千里而来,到广东佛山去学习这个著名的南派的拳法,而眼下在现实生活里面,由于广东佛山实现了一个新的政策,因此吸引了很多考察团前去取经,那么这个新的做法简而言之就是农民种地,政府补贴。到底怎么回事,我们先去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解说:

  全市GDP超5000亿,而农民人均耕地却不到两分,流行咏春拳,工业、商业发达的广东佛山真的能出和农业相关的经验吗?答案是肯定的。近日全国不少地区的考察团就在佛山。

  浇水、喷药,眼前这片长势不错的田地,以前这里却是没人住的万顷洋。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村干部:

  因为这里地势比较低洼,它一下雨就进(水)了,然后这里地方比较大,它一进(水)望上去好像一片汪洋大海。

  解说:

  曾经的万顷洋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高产田?是什么重新吸引了农民承包土地的热情?变化源于广东佛山一项正在推行的新政策,耕地补偿。通俗地说,只要农民耕田,土地不撂荒,政府就会发给补贴,正是这笔钱让汤村有资金去修好自己的小水利。

  古国辉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汤村村长:

  那一条就是拿了补贴以后才做的那一条排水。

  解说:

  古村长说,按照规定政府发给农民的补贴20%是必须拿来用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剩下的80%留给农民,在他们村一亩地农村一年最多可以拿到400块钱补贴。

  古国辉:

  总共算下来估计有两百万左右,有四百块钱是给农户的,有一百就是村里面留下来搞那个水沟、搞那个路网的。

  解说:

  除了用途农民要想拿到补贴,政府还有条件,佛山规定,村民必须把自己的耕地保护好,一旦出现撂荒或者破坏,全村的补贴就拿不到了。

  汤锦昌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村干部:

  你破坏一点全部没有了。

  记者:

  就是一户破坏整个生产队都没有了?

  汤锦昌:

  没有,没有了。

  记者:

  所以说老百姓现在保护耕田的积极性也是提高了。

  汤锦昌:

  提高了,肯定大了。

  解说:

  宁愿外出打工也不在家种地,宁愿粮田被征用也不愿守住故土,尽管无奈但却是很多地方农村的现实,佛山也不例外。辛勤耕作一年,一亩地收入还不如外出打工一个月,与其苦守耕地,还不如将自家地被征作工业用地,如此情况,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何来。

  李溟 广东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耕地保护科科长: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就是说种粮者和保护耕地一方只有义务,没有利益。

  解说:

  而出台补贴政策之前,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曾在全市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5%的村民愿意继续耕种自己的耕地,而有66%的村干部也选择希望把耕地让国家征用。如今在佛山推行耕地补偿之后,我们高兴地看到,有80%左右的农民表示,他们愿意留下来,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董倩:

  农民的职业是干什么呢?就是种地。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愿意种地,这是为什么?我们来看。现在有几个数字,政府给予农民的补贴每亩是多少,19块钱。如果你耕种面积大,15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4块钱,但是现在的农资价格上涨的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计农民自身的用工成本,现在种植一亩水稻的成本多少钱,688块钱,化肥、农药、种苗、机耕等等,但是如果一斤一块钱,用这样的收购价格去计算的话,一亩水稻下来能挣多少钱?600块钱。换句话说,我花了688的成本,但是我只挣600块钱,忙活了一季,基本上是白忙活了,所以农民算了这一笔账之后,他能愿意种粮食吗?

  再来看,按人均农田0.8亩这样一个数字计算,一个人佛山一年的农业收入只有1600块钱,合下来一个月收入不到140块钱,但是广东省政府下发了一个《关于调整企业最低职工工资标准的通知》,佛山每个月的最低工资标准770块钱,佛山市政府有一个低保标准是280到320,它是远低于这样一个数字的,换句话说,没有打工收入农民将难以为继。那问题就出来了,既然农民认识到种田不赚钱就不愿意种,为什么佛山市政府还要用种种的办法,用补贴这种方式来吸引他们回来种呢?两点,第一,如果地不种的话,量和质的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我们来看量,那么佛山市基本农田保护补贴方案,从1986-1996年这十年耕地减少2万多公顷,平均每年减少0.2万公顷。1996-2005年这九年全市累计减少耕地5.2万公顷,平均净减少0.51万公顷。耕地减少幅度逐年增大。对于佛山这样一个工业发达的城市来说,它的建设用地的面积已经占到的它整个全市面积的三分之一,这种水平在全世界,在全国都属于非常高的。那么与这样一个增速成反比的就是耕地的减少。现在佛山人均的耕地面积大概也就是两分不到。

  刚才说的是量的变化,再来看质。如果长期不种这个基本农田的话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一个是水土流失,一个是肥力下降,有就是耕地污染。那么在新的补贴方案出台之后,这种局面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看到补贴的标准是每亩200到500块钱,在这样一个补贴标准下,调查显示原来是50%的农民愿意种地,现在有了比较大规模的攀升是80%,但是有一个背景大家不要忽视,是因为现在目前这样一种经济形势下,最后中小微企业的日子不好过,很多农民工也就纷纷选择了返乡回来种地,在这种情况下,400块钱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但是如果有朝一日,中小微企业的日子好过了,那么他们就会用同样的吸引力把这些回到农田上的农民工再把他吸引到自己的企业里来,那个时候政府又应当继续推出什么样的补贴和优惠政策呢?

  我们来看一个数字,2010年佛山市的GDP已经超过了5000亿,与此形成非常鲜明对比的就是刚才已经提到的这个数字,人均的耕地占有量不到两分,那么在农业非常大幅度萎缩的情况下,佛山市政府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要解决这样的一个两难问题,到底怎么解决?我们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作为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耕地保护科科长李溟的官不算大,但是责任却不小。李溟说2006年一次私下的业务交流,让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峻。

  李溟:

  佛山的耕地减少的情况是比较严重的,现在我们佛山市的建设用地总量已经占到了全市(面积)的34%,所以耕地的数量的话不算太多,那么人均的只有1分多,接近2分地。

  解说: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农民对于土地事实上没有多少选择权。

  李溟:

  现在一块地如果是搞工业或者搞商业,这个收益远远是大过搞农业,所以说你国家要他们保,那么也应该相应的给他们一些补贴,或者是说财政转移支付,这样的话就体现一个公平。

  解说:

  为了在佛山推动种田得补偿办法的实施,耕地保护科从2006年底就开始酝酿起草一份全市范围内的调查报告。

  李溟:

  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一件事情,如何说服市领导觉得这个事情有意义,我们就觉得进行一些这样的全面调查摸底,为这件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在这个基础上面,如果跟他们汇报,他们会更加容易接受我们的一些观点。

  解说:

  2008年,一份80页的调查报告出炉,其中一项数据显示,只有55.11%的村民愿意耕种自己的土地;更令人吃惊的是有66%的村干部认为,最好国家能把耕地征用,村民不再耕田。

  李溟:

  农委会一级,每个农民都有一个股权,有些人有一股,有些人有两股,每年这个村的收益,他要分红,如果搞第二产业或者第三产业,那么它的收益会远远大于搞农业,所以很多村干部希望土地、耕地改变用途,变为商业、工业,那么年底给大家的分红就更多。

  解说:

  调查报告还给决策者带来了另外的思索。

  李溟:

  第二个比较震惊的,即使是现在这样一个状况,也还是绝大部分的村民和村干部都希望政府对于耕地进行一个补贴。第三,令我比较吃惊的就是佛山是一个(发展)不太平衡的地区,所以说农民对于这个补贴标准的期望值也相差很大,甚至是说有5倍到6倍这样一个差距。

  解说:

  经过长达半年的论证,佛山市政府最终做出了决定,地方财政拿钱补贴耕地保护。从2010年佛山市政府每年划拨2个亿,按每亩200元到500元不同标准,分层次补贴给五个区的农民,而补贴标准初定为每三年更新一次。但是尽管补贴已经实施,但在李溟眼中仍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李溟:

  从耕地保护对于全市的贡献的逻辑来讲,他们五个区应该是一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补贴标准的问题,制定这个政策的时候,市领导也说了先搭框架,今后根据我们的财力水平、社会发展水平把标准继续往上提。

  董倩:

  刚才佛山市国土资源和城乡规划局耕地保护科的李溟科长已经对很多问题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解释,但是我还有几个问题要进一步地咨询他,接下来我们就连线李科长。李科长您好,有一个问题,刚才我们已经提到了。

  李溟:

  你好主持人。

  董倩:

  很多数字都已经在显示,农民种地是根本不赚钱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理性的选择,农民就放弃了种地,去城市打工,或者采用一种其它的谋生方式,但是你们为什么非要让农民再次回到土地上来,而且用补贴这种方式?目的是什么?

  李溟:

  您这个问题其中包含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对于种田的意识问题。很多人其实无法想象一块土地、一块耕地对于一个农民的意义,现在这些村民出去打工都是在壮年,青壮年的时期,那么如果在40多岁、50岁,工厂不招聘他们,他们依然还会回流到农村去,所以呢,这些土地对于农民来讲,它是一个命根子,而且它是一个可持续的组成部分,这个是对关键的。

  第二个您说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叫他们还要去种地?这个有两个考量,第一个是大的方面,就是说我们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第二个要维护社会的稳定。那么中央提出全国要死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也就是这个问题,那么从小的角度去看的话,农业也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想用一个比喻去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商业、工业和农业我们可以把这三者看成是一个头部、四肢和躯干,商业是头部,是基于农业和工业的高一层形态。工业就像手脚,和农业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附加值,而农业是躯干,是支撑整个身体的根本。那么从这个比喻就可以看出农业是任何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二、三产业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地区而言都是有机的组成因子,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政府不因仅仅强调和追求某一个部分的发展,而是应该从更全面的角度去审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从而达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是这个角度。

  董倩:

  李科长这个问题您已经解释了。接下来刚才我们已经强调了,比如说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大面的情况下,很多中小企业的日子不好过,所以可能很多的中青年的农民他们就回到土地上来干活了,这个400块钱这个时候对他们是有用的,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物价上涨,我们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再把未来经济向好的因素考虑进去,中小企业也缓过劲来了,那个时候会不会迫使你们把这个400块钱继续往上调,调到600、800,甚至更高?

  李溟:

  您这个问题又有两个问题。其中就像刚才的短片里面提到了,就是我们佛山像珠江三角洲地区它是基层叫做股份经济合作社,每个人它有股份的,不论他去哪打工,他如果是这个村集体,是这个合作社的成员,他拥有这块土地的所有权,他就有分红,这个是无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刚才短片也提到了,就是补偿标准的问题。我们补偿标准主要的考虑就是考虑到市政府、区政府、镇政府的财力支出的一个水平,我们是尽量往上靠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如果以后政府的财力更加丰盈了,那么这个标准会适应物价上涨、CPI和其它的东西往上调的,现在说了先搭框架,以后还会提升。

  董倩:

  好的,谢谢您,谢谢李科长给我们对这两个问题带来的解释。

  刚才李科长说到一个数字,就是他未来也会相应地调整对于农民种地的补贴,但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数字就是他们在调查的时候发现他们能够给农民的补贴是200到500这样一个空间,但是农民的希望却远远不止这些,他们希望三倍,甚至四倍,所以未来佛山市政府到底在这方面到底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补贴,恐怕还有更大的探讨的空间。让农民回到土地上来非常难,让农民从土地上挣钱那又是难上加难。怎么办?继续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全国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这是昨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但是离开宏观数据,当我们把镜头深入乡村时,看到的却是粮食八连增背后的隐忧。

  字幕提示:

  2011年11月17日,浙江淳安威坪镇茶合村

  记者:

  一边干活一边还带着小孙女是吧?

  威坪镇茶合村村民:

  嗯。家里两个儿子在外面打工。

  记者:

  家里的农活基本上?

  威坪镇茶合村村民:

  就靠我干。

  解说:

  四个子女都在外打工,77岁的徐蕻仍然是家里最主要的劳动力,每天下地干活。在老人的家里,二层楼的房子只有她一个人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才有可能看到孩子们回家。

  记者:

  牙齿都没有了。

  徐蕻 威坪镇茶合村村民:

  嗯,没有了。

  解说:

  在威坪镇像徐蕻老人一样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有3607位,占全镇老年人口的47.5%,其中有497位老人急需解决生活照料问题,而这样的一个小村庄也仅仅只是如今农村空心化现象的一个小小缩影。

  字幕提示:

  2011年9月12日

  声音来源:拍摄者刘杰:

  这组照片叫“空心化农村之痛”,我在构思这段就问了自己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农村人口要背井离乡来到城市?第二,这些农民工在城市里面过的会比在家里好吗?第三,他们最终的归宿是什么?所以我就想去看看他们的家乡,看看他们的家人。

  解说:

  在记者刘杰拍下这组“空心化农村之痛”的照片背后还有一个统计数据,根据国土资源部调查,部分每年撂荒的耕地是近3000万亩。

  李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

  年轻劳动力外出,对于推动中国东部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确实有好处。但反过来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我们测的结果发现,越是有技术、越是能力强的就越往外跑,这样的话农村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字幕提示:

  2011年4月山东单县苹果滞销

  李永福 苹果收购商:

  觉得也很好笑,那时候加价抢着收,这时候磕头卖(都)卖不出去。

  字幕提示:

  2011年10月内蒙古乌兰茶不土豆滞销

  胡佳日 土豆种植大户:

  你说便宜,贱点,贱点也没人要。

  字幕提示:

  2011年12月山东多地白菜滞销

  菜农:

  不好卖,卖不动,贱卖了都,卖七、八斤。

  解说:

  山东苹果、白菜,内蒙古土豆,还有海南的香蕉、贵州的番茄、上海的卷心菜等等。从今年的情况看,农户们的农业生产似乎变的越来越有些惊心吊魄。种地还有没有利益?有多大的利益?一旦农村的老人们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一代能接上吗?面对一些农产品价格的暴涨暴跌,面对那些最应该保护的农民利益,广东佛山刚刚推行的政策只是拉开了整个农业的一角。

  董倩:

  作为城市里的消费者,我们总是抱怨物价贵是农产品造成的,但是我们站在农民的角度就会看到很多蔬菜还有水果的滞销,以至于使得把这些农产品去喂猪,大规模地滞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我们来听听中国农业大学经管学院的李秉龙教授怎么说。

  (电话采访)

  李秉龙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解决滞销问题我倒觉得是需要方方面面来考虑,首先滞销肯定就是供给过剩了,就需要我们从生产这样一个角度来考虑,我们应该按照合同,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如果我们生产过剩了,肯定会造成价格下跌。另一个方面要提高市场流通的效率,比如说我们有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物流费用的减少,以及政府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都有利于解决滞销问题。比如说内蒙或者是今年甘肃的土豆便宜的一塌糊涂,但是在我们北京很多土豆还是一块钱、一块二,甚至一块五一斤,所以我倒觉得可能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卖不出去土豆,另一方面在城市的某些市场上人们买的菜还不便宜,所以有信息不对称,还有中间有些场租费、交易成本过高等等这样一些问题。

  董倩:

  佛山市采取了一种农民种地、政府补贴的方式,实际上是政府用补贴的方式和市场对农民工的需求再进行一种争夺,政府用补贴来把农民吸引回土地,其实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还是要用市场把农民吸引回土地。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责任编辑:UN0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