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两会访谈

浙江省长:民营经济如何寻找新动力实现新跨越

2012年03月03日09:13
来源:新华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夏宝龙接受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记者专访。新华网记者 杨刚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夏宝龙接受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记者专访。新华网记者 杨刚


  民营经济如何寻找新动力实现新跨越

  新华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夏宝龙

  新华网记者 张乐张遥 曹滢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民营经济曾助推浙江在短短30多年内实现了许多历史性跨越。浙江民营经济今后的发展后劲会如何?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生存危机之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还能保持以往的强劲动力吗?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3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围绕相关话题接受了新华网《全国两会特别访谈》记者的专访。

  记者:网友们都很关注您。您在今年的浙江省“两会”上,刚刚当选为浙江省省长,成为此次地方“两会”人事调整17位履新的省级正职官员之一。您的高学历和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成为网民们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网民们由此也对您有了更多的期待。

  夏宝龙:谢谢大家的关心和支持!

  民营经济曾助推浙江在短短30多年内实现三大历史跨越

  记者:担任一个网民关注度非常高的经济发达省份的省长,身上的担子也非常重。尤其是去年以来,关于浙江民营企业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生资金链断裂、个别中小企业主“跑路”等消息见诸报端。您对此怎么看?

  夏宝龙:这要客观地分析。去年浙江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9%,总量历史性地突破3万亿元,达到3.2万亿元,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利润3080亿元,增长9.9%。特别是去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增长8.9%,光新设立的私营企业就达12.4万家,增长6.6%。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总体是正常的,并没有出现大批企业停产倒闭的现象。

  记者:事件发生后,有一些声音开始质疑:虽然在过去,民营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在今天,以温州模式为代表的民营经济,是不是不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不是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需要?

  夏宝龙:自去年8月到省政府工作后,我经常在思考: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动力是什么?工作抓手是什么?答案是民营经济。因为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最大的特色优势,是浙江发展的活力之源。

  30多年前,是敢为人先的浙江人率先冲破僵化体制束缚,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行者,造就了浙江的辉煌,使得浙江在短短30几年内实现了三大历史跨越:一是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跨越,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全国第12位跃升到目前的第4位。浙江以4%的人口,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了全国7%的生产总值、6%的财政收入、8.5%的对外贸易。二是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跨越,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市场化水平居全国首位。三是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0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居全国省区第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浙江现象”、“浙江模式”。

  在浙江,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和90%以上的就业岗位。2011中国500强民营企业,浙江占了144席,连续13年居全国之首,已有6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了500亿元。浙江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为中国经济发展增强了动力、增加了特色、增添了亮点,为全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民营经济过去是,未来仍然是浙江发展的最大动力。

  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市场经济的先发地。从某种意义上讲,温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路者。当前,温州出现了一些问题,固然有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更有宏观经济和体制层面的深层原因。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唯有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通过加快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来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今年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20周年,我们要重温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深刻领会并牢牢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拿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立潮头”的锐气,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就一定能不断战胜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在危机和困难面前,党和政府责无旁贷


  记者:如今,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民营经济生存环境不容乐观,经济下行风险依然较大。面对前所未有的危机,政府部门在帮扶民营企业应对危机、共渡难关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夏宝龙:政企合力、共度难关,这是我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法宝。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要求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服务是天职的理念”,先后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开展了两次“百组调研”活动,走村入企,了解企业困难,帮助解决问题。要求省级部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进一步放权于基层、放权于企业、放权于市场、放权于社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调动市场活力、增强地方动力。

  为提振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鼓励遍布世界各地的浙商“创业创新闯天下,合心合力强浙江”,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去年10月省委、省政府成功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来自全球的浙商精英、著名专家和各界名人,大家共同为发展民营经济、发挥浙商力量、助力经济社会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年底前,我们邀请117家央企汇聚杭州,与国务院国资委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动央企与民企的对接。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我们就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大会,针对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问题,研究落实工作措施,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所做的一切不外乎一点,就是提振信心、凝聚力量。

  在这次大会上,我专门写了幅春联送给民营企业家们:“忆往昔,天翻地覆,民营企业改革开放坚持发展,四千四万铸辉煌;看今朝,龙腾虎跃,中国浙商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创业创新再腾飞”。这里传达的是一个信心,对民营企业始终充满的信心。这不仅源于民企内在活力,更源于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关怀。在去年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温家宝总理于10月3日至4日,再次来到绍兴和温州调研,看望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肯定中小企业的作用,对解决小微企业困难尤其是融资困难等问题作出明确的指示。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上,习近平副主席和张德江副总理专门发来长篇贺信,既对浙商给予了高度评价,又对浙商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近平同志提出的“两个结合起来”和“五个相统一”的殷切期望,德江同志提出的“把根留住”的要求,在广大浙商中间引起强烈的反响,给了广大民营企业无穷的动力,进一步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记者:中央支持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态度鲜明,措施有力,极大地提振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正如您刚才提到的,只有政企合力,才可能转危为机。在帮扶民营企业度过难关方面,浙江继中央之后,还配套跟进了哪些措施?

  夏宝龙:在危机和困难面前,党和政府责无旁贷。我们迅速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并配套出台十五条扶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在加大信贷资金保障力度、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拓展多元化企业融资渠道、促进民间借贷规范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地方金融改革,以及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大银行总行给予了大力支持,较快地处置和化解了风险。目前,我们正在积极争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化发展,更好地引导民间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正在研究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为他们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要为浙江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养分

  记者:您认为浙江民营经济今后的发展后劲会如何?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生存危机之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还能保持以往的强劲动力吗?

  夏宝龙:发展后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期的投入。比如,去年我省民间投资7615亿元,民间投资的占比一直徘徊在60%左右,我省民营经济众多、民间资本充裕的特色优势还发挥得不够。

  所以,我们要把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结合起来,把扩大有效投资与壮大实体经济结合起来,把推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着力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完善治理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我省民间投资要努力达到1万亿元。引导投资的重点是总部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目前,已经明确了一大批民企重大产业项目。我们就是要用优质的增量,用民企的体制机制优势,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强健我们的发展动力和后劲。

  记者:省政府和您个人对继续保持浙江民营经济的旺盛活力,有什么具体的思考和打算?

  夏宝龙:至于企业怎么发展,企业家比我们更有办法。作为政府,关键是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阳光、空气、土壤、雨露、养分。

  阳光,就是我们要坚决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位企业家的心头,为浙江发展凝聚新的力量。

  空气,就是我们将努力营造更加公平自由创业的氛围,切实维护广大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把企业家的热情保护好、引导好、发展好。

  土壤,就是我们将努力为企业构筑发展平台,拓展发展空间,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与联系。

  雨露,就是我们将研究出台一批力度更大的政策,出实招,出管用的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养分,就是我们将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牢固树立“一条船”、“一条心”、“一股绳”的思想,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速决速行、雷厉风行的作风,上下同心、左右合力,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民营经济,

  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民营经济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凭借后发优势,经济发展增速不断上扬,而一直以领头羊姿态出现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之下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如何确保浙江经济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夏宝龙:这些年来,尽管浙江一直处在全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但确实面临新的挑战。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只能鼓足干劲,背水一战,勇往直前,加快发展,奋勇跨越。

  一是抓住长三角率先发展的机遇。中央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长三角地区要“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我们要加大对接力度,在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二是抓住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机遇。去年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舟山群岛新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在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批复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我们要用好“三大国家战略”先行先试的机遇,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住转型升级的机遇。当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谁能在转型升级中率先突破,谁就能抓住机遇,抢占主动。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的时候就提出,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我们要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苦功,着力突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死结”、转型升级和腾笼换鸟的“心结”、政府服务和发展软环境的“难结”,真正干在转型升级实处,走在科学发展前列。

  夏宝龙同志简历

  夏宝龙,男,汉族,1952年12月生,天津市人。1969年8月参加工作,1973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经济学博士。

  曾任共青团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天津市河西区委街道部部长,天津市河西区体院北街党委书记,天津市河西区副区长,天津市河西区委常委、副区长,天津市河西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区长,天津市河西区委书记、区长,天津市副市长,天津市委常委、副市长、常务副市长,浙江省委副书记,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2012年1月当选为浙江省省长。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责任编辑:车洁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要闻

温家宝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详细]

两会热点

2012全国两会期间,改革、反腐等热点问题被热烈讨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提案议案。两会闭幕后,这些建议又将往何处去?[详细]

两会调查

热点调查:房价问题北上广三地居民普遍认可限购令控制房价的作用…[详细]
热点调查:幸福感你心目中谁是最幸福的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呢…[详细]
热点调查:2012年通胀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