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陈红(中)
转行之心 我真的不适合做明星 在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陈红突然淡出了舞台;最近,她又以令人惊奇的全新形象再度走入公众视野。中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央视6个频道和地方台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的总制片人总编导竟然就是陈红,如今她还是海军大校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
从甜美可爱的女歌手到气场宏大的纪录片掌门人,陈红经历了怎样的人生蜕变?陈红淡然说:“选择纪录片是我内心的一种追求。”陈红说,父亲从不希望她做歌手,“父亲看对了,我真的不适合做明星。”5年前陈红从海政文工团调到海政电视艺术中心,担任总编导和副主任,开始做纪录片。“经历了5年,我认为我可以,而且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那么《走向海洋》是怎样的一部纪录片?
陈红介绍,《走向海洋》是一部旨在唤起全民族海洋意识的纪录片。很多国人都知道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面积,但很少人知道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领土。其实,纵横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从殷商到唐宋,历代帝王都是有海洋观念的,那个时候已经有了海上贸易,最著名的就是郑和下西洋,那个时候中国不但是海洋大国,还是海洋强国。《走向海洋》是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如果能再次掀起中华民族海洋强国梦,这部片子就具有很深的时代意义。
退居幕后是不是偶尔也会失落?陈红说,做歌手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做纪录片很苦,默默无闻,没有浮华,回归宁静。纪录片给她的是当歌手所不能比拟的。过去的职业很好,但总有一些不安和压力,好像一切被市场和别人左右,做纪录片不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想像力。作为第一个做纪录片的歌手,熟识的人说陈红是“行走在纪录片刀尖上的使者”。
拍片之苦 遭遇10级台风差点写遗书 众所周知,拍纪录片很辛苦,从歌手到做纪录片,陈红说在海上拍摄遭遇台风是家常便饭,最长在海上漂了3周,遭遇10级台风时大家用身体保护器材,她甚至想过写遗书。
陈红坦言,纪录片人真的是很苦,都是用自己的热情和执著的精神去坚持。纪录片无法和电影电视剧相比,给纪录片人的回报少之又少。在此,她也想呼吁更多的媒体观众和企业,拿出更多的热情和资金支持中国纪录片的发展。
那么拍摄海洋纪录片有什么艰险经历吗?陈红说,经历台风是家常便饭了,5年时间里,她们差不多是沿着18000多公里海岸线来拍摄的,还跑了30多个内陆城市,西沙南沙和曾母暗沙等海域是拍摄最艰苦的地方,当时在西沙拍摄时还遭遇了“土台风”,它是一种突发不在预测之内的台风,当时有10级,而乘坐的补给舰只能抗7级台风,在海里颠簸了两个多小时,那时甚至在想是不是要写封遗书,也好给亲人有个交代!
“找点儿空闲,找点儿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一曲《常回家看看》让歌手陈红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也成为历届春晚最著名的歌曲之一。龙年春晚王珞丹版的《常回家看看》让这首歌再度回到大众的视野,陈红却在10多年前最红的时候销声匿迹,隐退原因众说纷纭。歌声依旧红,伊人今何在?
还是那个标志性的发型,如今的陈红已经是海政电视艺术中心副主任,大校军衔,成功转行成了纪录片制片人。如今,她的处女作—中国第一部大型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正在央视纪录片等频道和各大地方台播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陈红首度透露了自己当年悄然离开歌坛的原因和期间诸多鲜为人知的经历:选择最红的时候隐退,是为了结婚生子;阔别舞台10多年的她,一直做着纪录片的工作。
隐退之谜 恋情始于“马路相会” 《常回家看看》风靡全国后,陈红突然“消失”了,她说,暂别歌坛是因为遇到了知心爱人,结婚生子。谈起恋爱经历,陈红娓娓道来:“我和爱人是邻居,算是马路相会吧!我们相识于1996年,经常在高速入口碰到,当时我没那种意识,但他是个有心人。天黑时跟着我的车送我,暗中保护了三四年,直到1999年才明确恋爱关系。”
近年来,陈红忙于相夫教子,儿子出生以后,家庭在她的生活中占了更多比重,“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除了工作,我的时间都给了孩子和家人。儿子达达9岁了,上小学,我都要接送他上学。孩子一定要和父母在一起。”
对于目前的生活,陈红非常满意,“很多人说工作和家庭不可兼得,但我觉得只要放松一些,工作不是为了名利,是为了一份自然的追求,就会处理好家里的事情。”
(袁波)
作者:袁波 (来源:海口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