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种种乱象警示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整饬,还原银行业的"三铁"属性铁账、铁款、铁算盘。”
这是一组耐人寻味的数据。
今年1月,公开数据显示,工、农、中、建四大行在经历了月初短暂的存款大规模流失后,2011年12月份最后一周完成了存款大逆转,当月人民币存款新增1.25万亿,为近三年来单月新增存款之最。
3月底,央行的数据显示,银行业存款继续呈强劲拉升,四大行信贷投放再现季末冲刺现象。人民银行网站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3.76万亿元,同比少增218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14万亿元,其中光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同比多增2712亿元。但进入4月中旬,公开数据显示,前半个月4家大银行的存款流失超过1万亿元,这种存款过山车式的搬家让各方目瞪口呆。
大数是小数的汇总,地方也出现这种情况。不久前,一位银行行长向我展示一幅柱状图,真实地看到去年以来几个关键时点上,其所在城市的银行业存款增量的波动情况:6月30日,存款增量410亿,7月案卷日,回落至300亿,8月初继续回落至260亿,9月30日又冲至360亿,12月31日却又奇迹般地回升至470亿。“存款数据过山车式的波动,已让传统的银行铁账的概念荡然无存。什么都可以注水,都可以变通,都可以为迎合某种考核来进行调控。金融数据失真正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市场,误导决算,其害莫大焉。”他说。
银行存款注水,一个简单而现实的游戏是利用银行的信用放大机制来实现。一股份制银行的行长说,他们那里一笔贷款转为保证金后,开票贴现反复进行了十来次。如此循环往复做大存款,企业成了冤大头。存款数据短时间的剧烈波动,说明近年来,大量的季末、半年度及年底存款数是银行突击买进来冲时点数的。现在,每到年末、季末和月末的考核时点,包括国有银行在内,都不惜血本到市场“抢存款”,这种鏖战已进入高潮。市场乱象背后的一些问题值得关注。关键时点上日息3‰到5‰的“洗澡户”越来越多,钱是留不下来的,洗把澡赚笔钱走路,圈子里现在有种戏谑的说法叫“一夜情恋上你的5‰”。
现在稍具规模的银行基本都上市了,季报、年报和半年报都要向公众披露,关键时点上的存款数,对向公众扮靓财务指标、应付上级部门和监管约束,甚至是对下一阶段的奖金发放都至关重要。有些银行为了完成时点数,有奶就是娘。在膨胀过度、考核和激励过度的指挥棒下,只要能把存款拉进来,什么条件都能谈。甚至以高额手续费为诱饵,把掌握资金资源的关键人物拖下水。近年来,多个地方发生包括财政、交通系统厅局级干部被银行拉下水的事件,社会为之付出巨大代价。有的向关键单位关键人长期免费借用豪车,有的安排出国旅游,有的甚至为客户安排涉黄涉黑服务,用非常手段“摆平搞定”,各种手段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而目的只为一个,只要能拉来存款。
过去银行有铁账、铁款、铁算盘之说,现在“三铁”水得很,锈得厉害。去年以来,多家银行发生员工甚至基层网点负责人“跑路”事件,一跑就是几个亿。监管部门对某银行业的一次员工账户突击排查中发现,有些员工个人账户及关联账户,甚至出现动辄上亿的资金往来,而这一切都是以拉存款的名义进行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到“人跑了”,才恍然大悟。银行业的这种内部人犯罪并非一时头脑发热、“阴差阳错”,而是长期瓜田李下,在灰色地带游走的必然结果,他们与社会上各类担保机构、典当行、小贷机构及资金掮客相互串连勾结,灰色金融润物无声地向正规金融渗透。这在给银行加大经营管理埋下隐患的同时,也极易酿就无可挽回的巨大声誉风险。
许多案件发生后,发现出事的都是内部的“业务能人”。这些人只要一出事,留下的烂摊子和窟窿往往十分惊人。靠注水的数据来搞“摊大饼”式的虚假繁荣,注定长不了,马脚终会露出来。银行如果长期靠注水生存,以至于积重难返,终将出现类似早年保险业的异常情况,业务稳定性差,客户口碑及社会反响恶化,更糟糕的是,虚假的注水数据容易误导决策,给宏观政策的准确制订带来难度。
银行业是国家的信用机构,当下的种种乱象警示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整饬,还原它的“三铁”属性铁账、铁款、铁算盘。(陈志龙)
作者:陈志龙 (来源:国际金融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