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26日电 今日起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建议人选将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根据议程,本次会议将讨论《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草案)》稿。此外,会议还将讨论向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建议人选和向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建议人选。
由于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在本次会议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相关议题备受关注。自中共十七大以来,尤其是十七届二中全会出台《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后,中国以大部门制改革为主的政府机构调整,一直是中外媒体的焦点话题。
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后,国务院新组建交通运输部等5个部委,改革后的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为27个,这次调整也被媒体称为“第一轮大部制改革”。
去年11月,中共十八大再次提及“大部制”,十八大报告要求“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有分析称,
十八届二中全会将国务院机构改革议题列入日程,这是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关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这也意味着不久后召开的“两会”将推进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调整。 对于新一轮的机构调整,2月23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就指出,“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成熟先行,把职能转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汪玉凯分析,此轮机构调整应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内部关系,而不是过多看重外部的部门合并。
“大部制改革,不是部门越大越好,而是
要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减少政府对市场对社会的干预,削减政府的权力,剥夺政府的部门利益,这才是最核心的,如果没有这些内涵的改革,简单的部门合并其意义并不大。”
汪玉凯表示,大部制改革绝不简单仅仅是行政改革,改革的前期是政治改革,后期就是经济改革,大部制是两者的结合点,因此,并不只能从行政的视角对改革进行设计,要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多元角度进行探索设计。
有分析称,推进政府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很难寄希望于“毕其功于一役”。在明确改革目标后,重在创造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由此真正释放出强劲的改革红利。
改革回顾:1982年1月13日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进行机构改革
1982年1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题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的讲话,对机构改革的性质、任务和方针原则提出重要意见。[详细]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 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中机构精简力度最大的一次
改革所遇问题:
中央党校讨论大部制改革“权力横向转移”陷阱
迟福林:“大部制”改革将深刻触及政府利益
发改委何处去 宏观调控任重道远
深度阅读:2008政府机构改革拉开大幕 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改革过程:
2012年11月报道:交通部:机制还不顺 推进难度较大
2012年11月报道:改革始于2008年 部门利益制约进程
2012年7月报道:推进大部制改革:貌合神离与九龙治水的困惑
2011年1月报道:媒体称大部制改革三年无突破 官员避谈称太敏感
2009年3月报道:地方机构改革全面提速 前瞻大部制“地方实践”
2009年3月报道:21省机构改革方案获批 大部制改革达到预定目标
2008年6月报道:大部制改革的三个关键问题
2008年3月报道:大部制改革向服务型政府目标迈进
2008年3月报道:大部制改革方案将体现三权分立思路
评论:
“未撤一名官员”的大部制改革是伪改革
大部制改革莫忘民生之本
实施“大部制”改革需力推有效问责
大部制改革:强化责任而非权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