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区位示意图。 (CFP/图) |
管道事故频发,内因是老旧管线的腐蚀,外因是第三方破坏。
“谁都在管,谁都不管”是目前中国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与地下管线管理混乱相比,更难解的是规划——与其说化工包围城市,不如说“迅速长大”的城市围剿化工。
本可避免的灾难
“我们有理由拷问并质疑,中国还有多少形式主义的‘安全检查’!是不是在全国展开一次针对大检查结果的‘再检查’呢?”
“为什么会发生泄漏?为什么不疏散群众?为什么引起爆炸?……”夺命五十余人的“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过去三天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连发十五问。
迄今,事故已经过去一周,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仍在硝烟散去的灾难现场为这些问题求解。而究竟是哪条原油管线泄漏、第一爆燃点在什么位置,仍未盖棺论定。
官方可以确定的是,这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有三: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
爆炸发生后,官方一度称涉事管道为2013年8月才投用的黄潍管道。但随后中石化官方改称,原油泄漏并爆燃的是东黄复线管道,油气由该管道泄漏至排水暗渠,并在排水暗渠发生爆炸。
2013年11月27日下午,据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青岛发布”的消息,“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处置现场指挥部决定,东黄输油管道黄岛泄漏段线永久停用。
公开资料显示,东黄复线起自东营胜利油田,途经寿光、潍坊、高密等市县,终到黄岛油库,已运行27年。
这条输油管道的隐患早已显现。1986年,当东黄复线建成投产之时,其所在地是被称作“黄岛的西伯利亚”的荒凉郊区,而二十余年后,这里成了建筑林立、人口密集的繁华城区。
“管道陆续被占压,导致无法抢维修,即使一些没有占压的建筑物也离管道较近,无法进行管道防腐层大修,存在一些安全隐患。”2011年9月,中石化决定对东黄复线等三条输油管道的占压线路搬迁,彼时的环评公告如是说。
然而,两年过去,这个“该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改线工程”没了下文。南方周末记者从承担该工程环评的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获悉,该工程虽然发布过两次环评公告,但针对的只是该线路的高密段,迄今为止,不仅该区段的环评报告尚未编写完毕,黄岛段的环评甚至还未提上议事日程。
一位曾就职于中石化的高管称,改线动议迟迟未能落地,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资金问题,类似改线花费在几亿甚至十几亿元;二是新的路线选择存在困难。
即便如此,若是日常监管到位,灾难或许同样可以避免。公开资料显示,就在2013年的6月,青岛市还启动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全市管道隐患大检查,并在2013年9月的山东省油区和管道保护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三年来圆满完成三十余处安全隐患较大的违法占压的清理整治。”
中石化亦在2013年10月刚刚完成了“规模史无前例”的全国性安检,“查出问题8091个”,东黄复线的隐患是否在列、是否上报或整改不得而知。
在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看来,大检查之后即出事正是可怕并要问责,“我们有理由拷问并质疑,中国还有多少形式主义的‘安全检查’!是不是在全国展开一次针对大检查结果的‘再检查’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