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秋,日军占领绥包后,内蒙古西部沦陷区的蒙汉各族人民便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统治之下。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和日伪气焰最为嚣张的时候,坚持绥远地下斗争的共产党员杨植霖、高凤英、刘洪雄等决心组织抗日武装。1938年春,杨植霖等人在归绥城附近组织起一支十几人参加的“绥蒙民众抗日开路先锋队”,准备抗日。但是,由于没有组织武装和开展军事斗争的经验,很快被国民党溃兵冲散。杨植霖为了争取“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抗日,便打入“自卫军”政治处,从事抗日宣传活动。
绥远沦陷后,杨植霖随“自卫军”总部退到伊克昭盟,转赴晋西北五寨会见贺龙、关向应。遂奉命返回绥远再次从事争取“自卫军”的工作。“自卫军”反动头目王有功、郭怀汉并无抗日诚意,争取工作失败。同时,刘洪雄争取策反托克托县伪蒙军的工作未果,杨植霖与卜存良合组游击队的打算也受挫。他们几经挫折,仍坚韧不拔,在武装抗日斗争中积累了经验教训。
1938年6月,杨植霖在家乡归绥城西什报气村动员了群众组织起了抗日武装。与此同时,隐蔽在藤家营的高凤英等人,也在家乡发动了一些蒙汉农民,组织起了游击队。不久,两支抗日武装合并为蒙汉抗日游击队。在日伪统治绥察的指挥中心归绥附近,一支蒙汉抗日游击队在斗争中诞生了。
蒙汉抗日游击队以大青山为依托,活动于大青山南麓、平绥铁路沿线及归绥、武川公路两侧,他们依靠蒙汉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斗争中由几十人发展为100多人的骑兵抗日武装。他们根据自己的力量,抓住有利时机,开展小规模的抗日斗争。游击队在周密调查之后,在旗下营附近伏击过敌人的火车,在归(绥)武(川)公路上袭击过敌人的汽车。这些战斗虽然很小,没有给敌人造成重大的杀伤,但是在群众中却传播了抗日的影响。日寇在归绥城北坝口子村设的一个警察所,驻有20多名伪警察,专门盘查行人,扰害当地的老百姓,特别是对蒙汉抗日游击队的活动很不利。于是,游击队派出40多人,在8月间的一个夜晚,对这个警察所发动突然袭击,伪警察还没有来得及抵抗就当了俘虏,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武装了自己,打击了敌伪的反动气焰。8月初,游击队为了征集军需物资,准备严厉惩罚阻挠游击队征集物资的归绥城南黑炭板村的伪地主保甲团。当时,归绥城东南黑炭板村的大户,因有武装保甲团保护,不给蒙汉抗日游击队供应物资,并与周围村庄的大户结保联社,与抗日游击队对抗。
为了教训这些依仗日伪势力的大户,鼓动群众的抗日情绪,蒙汉抗日游击队决定夜袭黑炭板村的保甲团。8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游击队在归绥城东奎素村作了战前动员,游击队员们作好了临战前的准备。在夜深人静之后,七八十名游击队员,以神速的行军穿过平绥铁路,到达黑炭板村,占领了伪保长的大院。伪保甲团不知虚实,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游击队让保长召集村里的大户,向他们讲明抗日救国的道理,要他们立据画押,保证游击队的供应。他们一一答应照办。这次行动打击了投靠日寇的反动势力,进一步扩大了蒙汉抗日游击队的影响,鼓舞了绥远敌占区蒙汉各族人民的抗日信心,震动了日本侵略者。到1938年8月,这支游击队发展到230余人。
蒙汉抗日游击队是党领导组织的群众抗日武装。它对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与建立,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建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
大青山位于原绥远省境内的阴山山脉中段,东起集宁以北的灰腾梁,西接包头以西的乌拉山,东西长700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大青山地区系指大青山脉南北绥远省中部和东部的广大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这里形成了蒙古族聚居,包括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多民族杂居格局。这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平绥铁路横贯东西,成为连接我国华北和西北的重要纽带。因此,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对敌我双方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日本占领绥察并建立起伪蒙疆政权后,即把大青山地区作为其殖民统治的心脏地带,将驻蒙军主力、特务机关以及伪蒙古军主力都集中在这里,企图长期控制这一地区,从而以蒙疆地区为后方基地,向东与伪满洲国相连,向西进军我国大西北,向北形成对蒙古和苏联进行军事进攻的前沿阵地,向南对我晋西北根据地包围夹击,并威胁陕甘宁边区。
对中国的抗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来说,大青山地区的战略地位亦十分重要。控制了这一地区,就能够牵制日军兵力,阻止日军南下,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就能够保证陕甘宁边区的安全,并推动整个晋绥抗日战争的发展,进而与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相呼应,形成更加广泛的敌后战场;就能够动摇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树立起蒙汉团结抗日的旗帜,粉碎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各民族实行“分而治之”的阴谋,在抗日反攻阶段到来之际,形成战略反攻的前沿阵地。同时,对于建立国际交通线,沟通与苏联、蒙古的联系,加强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从抗战局势的发展和战略需要出发,适时地作出了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战略决策。
1938年3月30日,毛泽东、滕代远致电贺龙、关向应、肖克,询问能否在大同以北之兴和、商都、康保地区建立根据地,能否沿大青山脉组织一支游击性质的骑兵支队。4月18日,毛泽东、滕代远再次致电贺龙等,要求就能否在平绥路以北武川,陶林、集宁、兴和、尚义、商都、康保、新民(即化德)直至张北等县这一广大地区,创建游击根据地问题,迅速调查汇报。5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彭德怀及贺龙、关向应、肖克等,明确指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10日,朱德、彭德怀将调查结果转报毛泽东,说明大青山地区的战略重要性和气候寒冷等特点,建议组建骑兵或调陕北骑兵团前往,或由120师另派步兵。6月11日,毛泽东复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出在大青山地区,“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1938年6月,八路军120师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着手组建八路军大青山支队,准备挺进大青山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大青山支队由120师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1连组成。由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358旅参谋长姚喆任参谋长,358旅714团政委彭德大任政治部主任。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
八路军大青山支队组成后,在山西五寨举行了誓师大会,而后出发进至平鲁、左云、右玉、怀仁、大同及长城沿线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积极准备挺进大青山。
与此同时,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组建了战动总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主任武新宇),下辖由太原成成中学师生组成的战动总会抗日游击第四支队(简称四支队,支队长刘镛如),准备随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敌后,参加创建大青山游击根据地的斗争。为了加强对总动委会工作的领导,中共晋西北临时区委组建了中共大青山特委,领导绥远敌战区动委会的工作,并开展地方党的工作。大青山特委书记武新宇,委员有李维中、武达平、张晋勋。
1938年7月15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发出了进军大青山的命令。7月底8月初,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总动委会及第四支队约2300余人,开始向大青山进军。由于日伪军堵截围攻,主力部队经过两次北上才于9月初进入大青山腹地大滩一带。10初,担任掩护任务的大青山支队1营也胜利越过平绥路,与主力部队会合于速勒图。至此,大青山支队及总动委会、四支队胜利完成了挺进大青山的任务。不久,在面铺窑子与杨植霖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合。
大青山支队挺进绥远后,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在东起集宁灰腾梁,西到包头、固阳,北起达茂、四子王旗,南到黄河、长城的广大区域,开展了灵活多变的游击活动。从9月初至9月中旬,大青山支队夜袭陶林县城(今察右中旗政府所在地),力克绥中重镇乌兰花,组织蜈蚣坝伏击战,三战三捷,声威大振。所到之处,宣传中国共产党联合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共同抗日的主张,讲解党的民族政策,建立动委会组织,深受各族各界群众欢迎。仅一个多月时间,就顺利地开辟了归(绥)武(川)公路以东,平绥铁路以北,集宁至土牧尔台一线以西的绥中游击区。而后又兵分两路,一路挺进绥西,一路挥师绥南。支队3营、2营5连、四支队2连及总动委会部分干部,在李井泉指挥下,进入武川、萨拉齐、固阳三县交界处的后脑包、官地一带,开辟绥西游击区。敌闻讯以4倍于我的兵力前来围剿。我军与敌在后脑包激战一天,击退敌数次进攻,首战告捷。不久,3营又在王尚荣率领下,先后取得了陶思浩、石拐镇两役的胜利。陶思浩一役消灭日伪军百余人,缴获大批粮食和军用物资。石拐镇之战俘敌300余,毙伤敌百余。绥西三战皆捷,顺利打开了工作局面。四支队密切配合部队开展群众工作,建立起动委会和救国会等群众团体,形成了以巴总窑子为中心,归武公路以西,包括武川县、归绥县西部,萨拉齐县、固阳县全部,托克托县部分地区和包头以东地区的绥西游击区。开赴绥南的支队1营3连、四支队1连和部分动委会工作人员,在邹凤山等率领下,以蛮汉山为中心,活动于平绥铁路以南,包括凉城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及归绥县、托克托县、丰镇县的部分地区。部队根据当地特点,由步兵转为骑兵,先后打击了长期骚扰这一带的几股惯匪,除害安民,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很快站稳了脚跟。此后,大青山支队又先后消灭了康德胜、夏军川、红蚂蚁、三拐子、肖顺义等长期扰民的土匪武装,巩固了刚刚开辟的游击根据地。到12月,八路军北上敌后建立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以绥中、绥西、绥南游击区的相继开辟为标志而胜利完成,并以此为依托,开始了长期而艰苦的抗日游击战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