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具有远见卓识的爱国主义者,是民主革命时期在绥远省主政时间最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一直站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前线。1939年12月至1940年3月,傅作义将军根据当时的抗战形势,发动和领导了包头、绥西、五原三个战役,写下了抗日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
包头战役,是傅作义部队变战略防御战术为进攻,出敌不意,主动对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一次奇袭。
1939年冬,日军陷长沙、南宁,南方形势十分紧张。国民党军事当局为牵制华北日军南下,曾命令傅作义部队出击乌拉山之后大佘太一带的敌人。而傅作义认为攻击这个目标,对日军不关痛痒,只有进攻与河套相邻的敌人在华北的重要战略据点包头,才能收到牵制敌人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包头是日军必守的重点和继续西犯大西北的据点。以小岛吉藏中将为首的日军骑兵集团司令部及主力一部驻包头,骑兵第1旅及骑兵第13、14联队分驻萨拉齐、固阳和安北。在包头周围还有伪蒙军5个师,城内有坚固的工事。傅作义部队的情况是:由傅作义兼军长的35军,下辖董其武101师、孙兰峰新31师、袁庆荣新32师以及军直属骑兵团、炮兵团,还有骑兵第6军军长门炳岳兼师长的骑7师,五临警备旅及宁夏马鸿宾35师和骑兵旅等。
傅作义客观地分析了双方的兵力情况,决定进攻包头,用长途奇袭和攻城打援战术攻占之。1939年12月19日夜,傅作义部拉开了包头战役的序幕。攻城部队乘敌人熟睡之机,以突击队为先锋迅速突入城内,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至天明,许多敌军被消灭,大部敌军退至日军司令部大院,凭借其优势火力拼死抵抗。20日至21日,由固阳、安北增援的日军赶到。傅作义部凭借有利地形予以阻击,并将援敌包围,歼敌大部。同时,俘虏伪蒙军近300人。21日下午,张家口、大同、归绥等地的大批日军陆续开来,与傅作义部在黄草洼一带展开鏖战。21日晚,傅作义看到奇袭包头,牵制华北日军南下的目的已达到,开始撤退。敌人以飞机、坦克、大炮轰炸扫射,傅作义部损失很大。24日,傅作义部主力退到中滩,日军追兵亦撤回,包头战役结束。
包头战役,击毙日军骑兵第14联队长小林一男大佐等日伪军众多,俘伪团长1名及伪军数百名,击毁敌汽车百余辆,缴获武器弹药甚多,牵制了大批日军,取得了重大战果。同时,傅作义部官兵也伤亡千人以上。
绥西战役是傅作义部队在敌人大举进攻河套的情况下,采取避敌锋芒,打其侧翼,以游击战术袭扰消耗敌人的战役。
包头战役使敌人大为震惊。日伪军感到傅作义部队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敌人扬言要“彻底消灭傅作义军”。从1940年开始,日军从各地抽调日伪军3万余人及坦克、飞机、大炮,由坐阵包头的驻蒙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指挥,分三路向河套地区进犯。开始,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傅作义部受到较大损失,日军占领了五原、临河、陕坝及三盛公等地。但因傅作义部主力及时转移,地方群众空室清野,敌人所得无几。而日军却扬言傅军已全军覆没,并委托大汉奸王英为“绥西自治联军”总司令。
傅作义及时分析了当时的战况,于2月5日后,令各部队灵活机动、分区游击,继续袭扰敌人,并造成敌人补给上的困难。同时,由于敌临时抽调了东线部队使后方空虚,急需回防,至2月底,日军主力逐次撤离绥西,回驻原防地。留在五原等地的日伪军15000余人,统归日本皇族水川伊夫中将指挥。后守备河套之敌又放弃陕坝、临河,驻守在丰济渠以东,企图随时依靠包头方面机械化部队援助,长期占据五原。傅作义部收复临河、陕坝后,集兵力于丰济渠以西,与敌人形成对峙局面。绥西战役进行大小战斗上百次,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傅军主力的计划。
五原战役是傅作义与河套人民群众收复失地,奋勇杀敌,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役。
1940年2月底,傅作义在临河县亚麻来村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研讨攻取五原的策略,决定整训补充部队,发动群众备战,于3月中旬进攻五原。傅作义认为,从河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看,我占优势,关键是如何有效地阻止敌人援兵。历年黄河在春分前后开河解冻,若利用这一时机掘溃乌加河,使河水泛滥淹没道路,就可使敌人机械化部队无法进行增援,而五原之敌也逃窜无路。而我方对作战的地理环境了如指掌,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天时地利人和均在我方,这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条件。因此,傅作义作出了“反攻五原,收复失地”的战略决策。3月20日,傅作义下达攻击命令。各部按预定部署对五原新旧城及外围据点之敌展开猛烈攻击。夜间,800多名敢死队员用“掏心战术”突进五原城后,分割包围了日本特务机关、绥西联军司令部及各据点,彻底捣毁了日军司令部,日伪军死伤众多,四散逃亡,五原新城被收复。21日,新32师收复五原旧城。21日下午,日增援部队相继到达,傅作义部隔乌加河阻敌,双方展开拉据式的血战。敌倾全力,以飞机和强烈炮火掩护步兵用橡皮船渡河。此时,五原新旧城已全部收复,傅作义遂下令转移。日军进入五原时,五原已成一片废墟。城外游击部队不断袭击,敌人不敢继续停留,循原路退返包头。
至23日,五原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役,击毙日军水川伊夫中将、特务机关长桑原荒一郎等。歼灭日伪军3400余人,俘敌数百人,缴获大炮16门及大批其它武器弹药。五原战役被当时报刊称之为“五原大捷”,举国为之欢欣。国民政府特电嘉奖,国内各党派团体纷纷表示祝贺、慰问。
傅作义将军发动和领导的绥西三战役,经100多天连续战斗,终以五原大捷宣告结束。此次战役开创了抗日反攻胜利之先河,是抗战以来首次收复失地的战役。它不仅有效地牵制了华北日军兵力,而且肃清了侵入河套地区的日伪势力,巩固了大西北的屏障,而且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斗志。
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
九一八事变以来,内蒙古东部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此起彼伏,从未停止。七七事变后,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抗联),从1939年底至1942年,三进呼伦贝尔广大地区,同呼伦贝尔各族人民一起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1939年初,在北满地区的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军统编为第三路军,由李兆麟任总指挥,活动于松花江下游、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被日本侵略者称为“北部国防线上的心腹之患”。1939年12月,在敌强我弱、环境艰险的关头,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根据北满省委的决定,组成西北远征军指挥部,任命原六军参谋长冯治刚为指挥,王钧为政治部主任,率军直教导队和12团骑兵首次进入呼伦贝尔。
当时,冯治纲率100多名抗联战士,越过冰封的嫩江,进入呼伦贝尔莫力达瓦旗境内。抗联队伍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小库木儿屯后,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部队在群众中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和抗日方针后,又北进太平庄。途中,与一支伪警察大队相遇,这些伪警察都是达斡尔族人,为了尽量争取这些受敌欺骗的少数民族,冯治纲让抗联干部祁宝贤等喊话,不料伪警察开枪打死祁宝贤。在此情况下,抗联部队迅速包围了伪警察队,将其大部俘虏,经过教育后又全部释放。
1940年2月3日,抗联队伍向呼伦贝尔纵深发展,进入到阿荣旗。4日,在三岔河任家窝棚与日本关东军遭遇。激烈的战斗中,冯治刚等5人英勇牺牲。不久,部队返回嫩江以东。
1940年9月,中共北满省委决定继续开辟呼伦贝尔游击区。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部派三支队第二次进入呼伦贝尔。王明贵任支队长,高禹民任政委,王钧任参谋长。三支队先进入阿荣旗,随后转入边壕以北活动。11月30日,三支队在阿荣旗鸡冠山与日军相遇,支队7、8两个大队分路突围。日军用火力切断了抗联两支突围队伍的联系,双方展开激战。战斗中,支队政委高禹民等8人为掩护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此后,部队转战于布特哈旗、鄂温克旗。1941年1月,三支队退入苏联境内休整。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关东军数十万人企图从远东进攻苏联,在北满和呼伦贝尔地区布置了大批军队。同年7月,为了发动群众,扰乱敌人后方,起到牵制敌人的作用,三支队按照抗联第三路军指挥部的命令,第三次跨过嫩江进入呼伦贝尔,在阿荣旗北部和莫力达瓦旗格尼河两岸活动,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救国会,袭击了格尼努图克伪警察所,惩办了汉奸。在原始森林里,遇见了以盖山头人为首的鄂伦春族部落并与之结盟,双方表示共同抗日。在牙克石一带,三支队多次袭击敌人山林守备队,并动员伐木工人参加抗联。同年9月,抗联第九支队在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带领下也进入呼伦贝尔地区进行抗日活动。下旬,九支队一个分队到达莫力达瓦旗北部的郭尼屯。由于特务告密,九支队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经过一天战斗,九支队打退敌人多次冲锋。次日,敌人又调重兵围攻,支队政委郭铁坚、参谋长曹玉奎等大部分指战员壮烈殉国。指导员孙志远带领十几人突围成功,在群众的掩护下进入阿荣旗。之后,他们在三岔河、五马架、石家窝棚等地坚持斗争。1942年秋,九支队撤往苏联,与李兆麟带领的抗联部队会合。
东北抗联三进呼伦贝尔,历经千辛万苦,前赴后继,在呼伦贝尔地区发动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抗日,粉碎了敌人多次围剿和挑拨民族关系的阴谋,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抗联部队在同日伪军的激烈战斗中,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牺牲,200多名抗联干部战士长眠在呼伦贝尔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东北抗日联军三进呼伦贝尔,不仅扩大了抗联活动区域,而且为推动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