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心理学中常常会提到的词,指一个人在心理上的成熟与发展。当一个人在平静的状态下生活时,个人感受到的成长也许是一种不显著的变化,但是,当人们经历了生活环境的重大变化或受到重大挫折和磨难之后,个人感受到的成长往往胜于平时。 转自搜狐 非典型肺炎这一突如其来的人类灾难,让人们经历了危险和恐惧,也经历了成长。正如对“危机”诠释的那样:危险中包含着机会。的确,非典危机,给青少年带来了许多成长的机会。 转自搜狐 “生命如此宝贵,我们应当珍爱生命”。从小到大,我们无数次听到“珍惜生命”的教诲,然而,许多人却未曾有过亲历的感受和深刻的思考。这一次,当非典突然降临之时,当我们看到数日间,成百上千的健康者被击倒,甚至于他们之中就有自己的亲人、同学或朋友,许多同学骤然间突然意识到,死亡的威胁并不那么遥远,人类的生命有时竟是如此般地脆弱。面对非典的肆虐,特别是面对当前科学暂时还未能攻克非典的现实,我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种无助和无奈感,并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生命的真实,意识到自己的使命。 转自搜狐 对非典的冷静思考之后,我们认识到了其实疾病对生命的威胁,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洪灾、震灾、疾病等天灾人祸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带来的种种不安全和痛苦是生命的真实所在。而当生活顺利时,我们常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非典的暴发提醒了我们,要正视生命的真实,要有迎接人生中各种大小灾难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生命认识得更真实时,我们才会有勇气和信心直面灾难和挫折,不容易被它们所吓倒。 转自搜狐 非典的肆虐还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与自然的关系上还存在着许多未知,这些未知决定了人们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方面还要受控于自然,存在着种种无奈和不自由。因此探索一切未知的领域,使人类在更大范围内克服自然给予我们的困难,获取更多生存和发展的自由,这是历史和现实赋予年轻一代的使命。 转自搜狐 非典时期,许多患病者用生命的代价催促着我们,时不我待,从今天做起,用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挑战“未知”,探索未来。非典使我们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生命的意义。 转自搜狐 非典时期,我们懂得了关爱的含义,灾难当头,我们理解了责任的价值。 转自搜狐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往往习惯于接受别人的关爱。而在应对非典的过程中,我们耳闻目睹的一切,让我们真正懂得了关爱的含义,理解了责任的价值。 转自搜狐 当数以千计的白衣战士(他们中有我们的父母、邻居、同龄人)义无反顾地冲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的时候,我们从他们身上读懂了什么是最真挚的对他人的关爱,什么是神圣的职责。 转自搜狐 在我们身边,那些学校老师们的行动也同样让我们体会到了关爱和责任。数千名同学聚集在校园,老师们肩负着保护每一个青年学子健康的重任,他们坚守在学校,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还要耐心地安慰大家,帮助同学们克服因病魔威胁带来的恐惧和不安。从他们那里,我们体会到了安全和温暖。 转自搜狐 在平静的日子里,我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在彼此分离的日子里,尤其是危难之时,大家才体会到了什么是牵挂、惦念和担心。一个在非常时期度过19岁生日的同学,在BBS的留言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代表了许多同学在非常时期的成长:“这是我人生的一个特别时刻,我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听人说在生日时许下的愿望最灵,于是我认真地许下了愿:愿我的父母和亲人永远平安幸福!愿我的老师、同学、朋友、所有的人身体健康,远离非典!”非典让我们不再总是承受别人的关爱,也让我们学会了关爱。 转自搜狐 我们从小就接受奉献和牺牲精神的教育,然而,在今天这场国民与疾病的激烈搏斗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奉献的含义。在瘟神四处游荡的日子里,虽然我们有时会感到孤独,思念远在家乡的亲人。但是,我们懂得,坚守,也是在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为了父母家人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宁愿忍受孤独和寂寞。为了抗击非典,我们还可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参加志愿者活动,慰问一线的白衣战士,对同学和市民进行宣传,维护校园安全……每一个行动都体现着我们对关爱的理解,承载着责任。 转自搜狐 非典时期我们还要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了学习能力。根据“停课不停学”的决定,同学们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等教育手段自主学习。平时上课,很多同学都对传统的、固定式的教学产生厌烦,但是,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就会自觉学习呢?受传统教育模式和自身惰性的限制,我们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学习方式,许多人不会学习。在这一非常时刻里,我们应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快适应。在短短的时间里,按照自己的学习状况和学习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尽快熟悉网络课堂,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和知识选择能力。我们可以读平时没有时间读的书,整理学习资料,思考感兴趣的课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尝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也理解了学会学习的含义。 转自搜狐 非典时期,我们经历了灾难、危险和恐惧,加深了对生命的领悟,加深了对关爱和责任的理解,学会学习,感受成长。 转自搜狐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 蔺桂瑞 转自搜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