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昨天翟晓敏谈到美军已初步完成对巴格达的东、南、北三面合围,今天翟晓敏进一步谈了对巴格达总攻的五个前提条件,全文如下:
(翟晓敏 特约军事评论员)
1. 进攻巴格达之前:完全实现对巴格达的合围
未来几天在巴格达附近的美方意图,主要是实现对巴格达的包围态势
南路美军前锋昨天抵达原来共和国卫队第二军团指挥部----距离巴格达80公里的希拉。
最空虚的是西方战线:巴格达西部地区的两个机场可以迅速调国内基地的82空降师过来,大约一天就可以到了,在北部主要是牵制,不是主攻方向。只要能够让北部摩苏尔、提克里特伊拉克军队不能回援就达到目的了,不是主攻方向。主攻方向是东、南两个方向。
一直没有宣布行动的美国第一骑兵师和第一装甲师是不是在南路的第三师一起隐蔽推进?
第一骑兵师和第一装甲师,我觉得这两个师没有整个建制投入南路。如果说有一些下属部队投入南路是可以的。这两个师主力在科威特境内,作为巴格达决战战略预备队。 从科威特到巴格达一天到两天就可以到,不受阻挡的情况下,一天就是五百公里。
东路海军陆战队是一个远征军,和英国的海军陆战队原来是在巴士拉的方向,对巴士拉形成半包围的态势。现在这个任务已经交给英军了,美军沿着水网、沼泽、湖泊比较密集的地区向北挺进巴格达的东部。接近巴格达的时候,海军陆战队要过好几道底格里斯河的支流,特别进行巷战时候,巴格达市区就是被水网分格的,必须动用海军陆战队克服一些障碍。
2.进攻巴格达之前:第一骑兵师,第一装甲师和第四师需要到位。巴格达决战月底以前不可能进行。
巴格达巷战主力应该是第四师和海军陆战队,第四师最快30号能到乌姆港,因为海军是比较慢的,从地中海经过苏伊士到红海、印度洋、海湾,这绕了一个圈。
与巴格达南部共和国卫队决战应该是两个重装师第一骑兵师和第一装甲师。仅靠三师是不够的,第三机步师主要打沙漠战,第三师给养、弹药消耗比较多,另外体力消耗比较多,需要去修整。如果和共和国卫队战斗遇到问题,后面两个重装师第一骑兵师和第一装甲师会赶上去。作为重装部队,主要是打野战的,没法打城市巷战。
两个重装师和第四师不到位,目前这几天或者月底以前不可能进行什么真正的决战。
3. 进攻巴格达之前:需要空袭一段时间,摧毁城里的一半以上目标
决战的时机在什么时候比较合适?不仅仅是需要两个重装师和第四师到位的问题,需要用空中打击摧毁城外共和国卫队。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在城外进行一种决战。不然共和国卫队起不上作用。这两天还不会有大战,只是消耗性作战而已。美军的作战习惯是给对方相当的削弱之后再进行地面作战,把经过消耗的部队再接再励继续打。
进攻巴格达之前第一件事:城里的一半以上目标要被空袭摧毁,摧毁程度达到50%、60%,如果不打基础设施,空袭时间不会很长。如果这个做法不奏效,很可能城内基础设施也会成为打击目标,特别是基础设施里面有伊军驻守的话。
4. 进攻巴格达之前:需要歼灭共和国卫队麦迪那师
进攻巴格达之前第二件事南路要歼灭共和国卫队麦迪那师。麦迪那师也是野外作战。坦克、大炮只能在野外作战,不能巷战的。空军和陆军第三师想歼灭麦迪那师,如果抵抗顽强的话,还要重装部队第一骑兵师和第一装甲师,第三师不算很重的部队,只有一个坦克旅290辆坦克。重装师有两个坦克旅。
在巴格达决战美方需要出兵12万人,巴格达郊区和市内,伊方力量加起来将近10万人,双方人数差不多一样。决战首先对城外共和国卫队二军团进行攻击决战,共和国卫队二军团四个师都依托城市边缘 迟滞美军的前进,它的重装备在旷野里面。
5.进攻巴格达之前:需要巩固南方六百公里的运输线
从巴格达到科威特是六百公里的运输线,非常长,美军会发生困难。坦克、车辆、飞机用的燃料都是特殊的燃料,不是就地取材的概念。士兵喝的水不能饮用当地水,怕出问题,肯定需要有后勤保证。这个后勤保证
肯定会遭到伊拉克军队的打击,这是肯定的,25日在纳杰夫城,美军和伊军进行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地面战,之前美军第三师的一支后勤保障部队于纳西里耶遭到伊军伏击,造成了至少12人死亡、5人被俘和50多人受伤。必须确保美军漫长的供给线不受破坏,才能支持对巴格达全面进攻。
作者简介
翟晓敏,搜狐特约军事评论员。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大校,1987-1991驻伊武官助理。
1975年毕业于西安外语学院英语系,198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1981年以后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任教。1987年至1991年在中国驻伊拉克大伊馆任武官助理。1991年至199 5年,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1995年考入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 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获军事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战略思想、美国军事战略和中美关系的教学与研究, 在国家一级和二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国际关系、军事理论和外国军事思想方面的论文40余篇,出版的学术 著作有:《冷战后的美国军事战略》、《军政情报分析与预测》等,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冷战后美国霸权 评析“、“冷战后的美国预防性防务“、“对中美战略关系的反思“、“论当代战争预警“等。2000年赴 夏威夷美军亚太总部进行交流。现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