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陆的繁荣稳定是台湾繁荣的前提和保障 |
二、深切关怀两岸民众交流的愿望 |
从毛泽东的“矛盾动力论”到邓小平的“改革动力论”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一系列精辟论述,为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指出了正确方向,无疑是创造性的巨大贡献…[全文]
“大陆养育了台湾”
过去十多年来,大陆相继成为台湾最大外贸顺差来源地,最大出口市场与最大贸易伙伴,台湾正是靠对大陆的投资与出口带动,才维持了经济增长,这么多年是“大陆养育了台湾”。[全文][评论] |
|
|
三、台湾的政治组织从学习毛泽东思想中获得营养 |
四:破除所谓“台湾主体意识” |
国民党: 在20世纪60年代大陆文化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台湾岛内当时的情治部门,就通过香港购入了大量的不同版本《毛泽东语录》和《毛泽东选集》,并且希望从中研判历史教训和未来中共可能的内政外交走向。故老相传,当时的政战部门将这些语录和选集发给曾经在大陆与共产党真刀真枪对抗的高级将领们,有许多人甚至感叹,要是早看到这些文件,战争的结局说不定就要改写…[全文] |
|
纠正台湾的意识形态错乱
90年代台湾人去大陆时,深感两岸社会文化和习惯大不同,格格不入,从而产生台湾主体意识效应。“我们是台湾人”的认知所卷起的新浪潮,只是引起台湾社会片面选择日据时代历史或国民党威权等问题进行检讨,却未深思两岸究竟有何差异、大陆社会为何变成这样。[全文][评论] |
|
民进党:深研农村包围城市 |
民进党重要智囊邱义仁,曾潜心研究国共斗争史及苏共发展史。他发现中国共产党走城市暴动路线时,总是失败,后来走向农村,以农民为主力,才开始壮大,从中受到启发,开始认真思考建立严密组织和路线问题…[全文][评论][人物:邱义仁] |
|
五:纠正台湾民主乱局 使走上为人民服务的正轨 |
“马克思主义审美”
台湾人对于《毛泽东语录》的兴趣,恐怕还是停留在一种典型的“马克思主义审美”状态上……
这种“美”的构成是多元化的:
1、岛内国民党多年来对大陆的赤化匪化宣传所留下的阴影,
2、许多台湾商人奔赴大陆之后的口耳相传中的情趣
3、对岛内目前政治经济局面失望,尤其是民主乱局造成的…[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