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05月08日 第902期

国民教育不只是爱国教育,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国民的归属感和国民身份认同,这不是教育出来的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针对国情教育的缺失,香港特区政府2010年提出增设国民教育及德育课程为中小学必修课,原定于今年起推行,但却引爆争议。部分政治人物和学者担心,国民教育无法让学生认识真正国情,甚至变成"政治洗脑"。对此一些大陆的网友在微博上也纷纷表示不淡定。人民日报称实施国民教育早已成为多数国家的通用做法,美国就是一个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美国公民读本》:我们(美国人)享有的自由更值得称道。我们选择自己的官员,他们不是统治者,仅仅是人民公仆。

新闻回顾:香港爱国教育被指“洗脑”之嫌引争议 党报驳斥

BRIEF 1

后殖民时代的港人确实存在身份迷惘 但港人爱香港

香港100多年里没有进行国民教育,为何港人依旧爱香港

BRIEF 2

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国民教育是国际惯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为什么一说国民教育就骂呢?

BRIEF 3

国民的归属感和国民身份认同,这不是教育出来的

国家强大了,归属感自然来了

BRIEF 1

后殖民时代的港人存在身份迷惘 但港人爱香港

香港100多年里没有进行国民教育,为何港人依旧爱香港

  现状:香港曾是世界上少见的,在100多年里没有进行国民教育的非原始地区
(1)香港失去与中英两国的文化联系后,它成了一座浮城,港人出现身份困惑
  当香港失去与中英两国的文化联系后,它成了一座浮城。香港作家西西在小说中说,“浮城,有城籍无国籍的城市”1997年回归后,浮城找到生根的土地。香港人的身份困惑出现在1967年之后。这一年发生的反英暴动,促使港英政府推行新的教育从文化上割裂香港和大陆的关系。港英政府为每一位学童提供关于“英国人的理想与习俗”的“基本教育”。1975年九龙崇真中学一位教师因带学生参观“中国近代史图片展”,当局以“带领学生参加政治活动”为由,欲解雇该校校长。香港成为世界上少见的、在100多年里没有进行国民教育的非原始地区。[详细]

(2)香港只要马照跑,舞照跳,就会让香港社会很安心
  二战后,香港人均GDP甚至超过英国。经济的成功使战后出生的香港一代开始萌生了本土意识,“出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都有。”曹景行说。武阿生就是在那个年代中出生,当别人问他身份时,他脱口而出的是“香港人”。直到他要办护照才发现,国籍一栏无法填写“香港”。上世纪80年代,香港进入回归的过渡期。此时,中国已开始进行改革开放。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结束了中国大陆意识形态的争论。而他要为企业家的崛起提供一个宽松政治环境的观念,也让回归在即的香港人感到一种安慰。“回归后,香港要马照跑,舞照跳。这让香港社会很安心。”曹景行说。[详细]

虽没强制教育,香港人依旧爱香港,为是香港人表示骄傲

  香港学生关心的人与事,95.41%的受访者表示“我关心香港的人与事”,香港的电视台媒体也经常做一些爱香港的宣传活动,2010年香港电台此前举办了“'Made In HK”爱香港迎2010:香港人最爱香港的理由的评选,“有张国荣”成为香港人最爱香港的理由第一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回归前,人们对国家的观念很薄弱,回归后,仍有不少人对国民身份不清楚。但是他们总是对自己香港人的身份是特别认同的。[详细]

香港人一直在做“国民教育”认同工作

  香港大学回归前开展的一项持续统计凸现在青少年中开展教育续根的迫切性。调查发现,受访人群中,年纪越大,自觉爱国及爱港的程度便越高,年轻人的爱国爱港程度普遍偏低。在《九六指引》列举的学校公民教育的宗旨中,第一条就是要建立国民归属感。学校公民教育的宗旨是:使学生认识作为公民与家庭、邻里社会、民族国家以至世界的关系,培养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对香港及中国产生归属感,并为改善社会、国家及世界做出贡献。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透过不同的科目来培养学生国民身份认同。[详细]

但是让港人树立国民认知 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做到的事

  香港国民教育促进会主席姜玉堆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多年,土地是回归了,但人心的回归将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他说,回归后,港府在很多方面做了许多有关国民教育的工作,但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深入开展。 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曹景行说,在香港,除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少数买办等人自命为英国身份外,社会大众的身份认知一般是在“香港人”和“中国人”之间摇摆。香港自1997年回归之后,港区政府一直致力于加强国民认识的教育和活动。“但是香港与中国分割150年,要建立这种国民身份,不能一夜之间做到。”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曾在一次国际研讨会上表示,这需要一个过程,包括认识、理解、尊重和接受。[详细]

BRIEF 2

推行国民教育无可厚非,国民教育是国际惯例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为什么一说国民教育就骂呢?

  国民教育到底应该教给孩子什么?世界人权宣言上要求每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民教育即义务教育指政府有义务运用公共资源保障所有适龄儿童接受的教育。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强制、普遍与免费。凡是适龄儿童都应强制接受教育的义务,并且教育对象没有阶级或是出身的限制,此外还必须是免纳学费的。1717年,普鲁士王国开始实施义务国民教育,是全世界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世界人权宣言》第26条第一款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初级教育应属义务性质。现代大部份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实施义务教育,但年数和成效不一。
  爱国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部分 不应该等同于国民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国民教育包括很多种,简单的等同于爱国教育并不贴切。

国民教育为何引发非议:国民教育就是爱国教育

  我们的党报这样说:“所谓国民教育,大体而言就是爱国教育。”也就是这样一点引发了香港人很多的不满意。其实国民教育不仅关乎教育范畴,港人如果不认识国家,香港怎么能发展?但为什么一些人这么排斥呢?
【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热爱中国共产党和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 [详细]

多元化的国民教育会更好

  许多肯定国民教育的人也同意,只要不从根本否定国民教育,探讨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则是合情合理的。不少学者认为,国民教育内容应“百花齐放”,教师应拿出锐利的个人观点,供学生脑力激荡。也有人说在一个主权地区,完全没有“国民教育”似乎又有点说不去,就此而言,开“国民教育课”对香港居民来说,似乎又很必要,在香港的大中小学开设“国民教育”选修课,让对此感兴趣的人去选修,如果是真正的国民教育,估计会有不少人去选修的,如果变成了意识形态灌输,自然不会有人去选,也就被自然淘汰了。 [详细]

国民教育不只是爱国教育,国民教育无可厚非,最怕打着国民教育的旗号说其他

  遍观当今世界,重视国民教育已成为国际惯例。例如,美国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国民教育的国家,美国许多中小学校每天都有升国旗、奏国歌仪式;法国的国民教育偏重法兰西民族优秀传统,突出法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褒扬一切有别于他国的独特之处,培养了作为法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其他如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的国民教育,无不以不同的方式强调青少年应有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有微博网友针对这件事说:单纯来说进行普遍的国民教育没有问题。我们国家的问题在于,掌握了解第三方资料的途径太少,所以,教科书教育就显得比较“洗脑倾向”了。 【美国的《美国公民读本》】:我们(美国人)享有的自由更值得称道。我们不受国王或皇帝统治。我们选择自己的官员,他们不是统治者,仅仅是人民公仆。在有些国家,警察总是干涉人们的生活。

BRIEF 3

国民的归属感和国民身份认同不是教育出来的

国家强大了,归属感自然来了

  为什么要逼学生去爱国呢?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在香港沙田一所中学任教的何鸿恩是反对设立国民教育新课程的一名教师,他对德国之声表示:“第一,国民教育课堂分配的时间太少,在短时间内把书本的知识‘填鸭式’地塞进学生的脑袋里,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掌握咨询,那就像被洗脑一样。我觉得真正的国民教育应该要透过一些活动来使学生领悟,而不是去逼学生去接受一些用口说出来的知识。此外,我们为什么要逼学生去爱国呢?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去爱国或不爱国。第二,老师方面,他们本来手头上就有很多的工作,譬如行政,和他们本身任教的专科,如果要他们在培训不够的情况下,毫无准备地去接手新课程,那么学生就得不到高质量的教育,整个事情可能会弄巧成拙。”

国家强大了,归属感自然来了

  有人认为国民的归属感和国民身份认同,这不是教育出来的。国家强大了。走到哪里都能喊的大声了。归属感自然来了。只有好的社会制度才会保障人们的幸福归属感,但如果这样的制度执行的不彻底、处处脱节,人们就会开始无视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而只奔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去;无法使国人感到幸福的制度,再优越也只是空中楼阁。爱国,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人,不管是世界各地哪里的人,都有寻根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都需要有个归属感,所以那个被定义为国家,或者说是祖国的那个地方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一种很特别的感情。爱国,这种情愫,如果不参杂其它的因素,那么可以说,每个人心中都是有爱国情结的,如果祖国强大了,那么着中国归属感也会更加的强大。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