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四个月前,李克强用他的开放与自信,成功结束任总理后横跨欧亚大陆的首访。近日,李克强再次受邀对文莱、泰国、越南进行访问,并于10月9日至15日出席三大峰会。这次,总理又将展示怎样的“克强Style”?[滚动]
“拉拢越南。”不止一家日本媒体13日这样评价李克强越南之行,酸味十足。日本TBS电视台称,李克强访问同样在南海问题上和中国对立的越南,这是想将越南拉入中国一边,将菲律宾彻底孤立,同时牵制在东南亚外交上下力气的日本和美国。[详细]
李克强于当地时间13日下午抵达河内,开始对越南进行正式访问。李克强说,双方要把握好两国关系的战略大方向,坚持走互利共赢的合作道路。努力创新思维,破解南海这一两国关系中唯一的历史遗留问题。[详细]
3月15日,履新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创造了大国总理的两个“纪录”:新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理、学历最高的总理——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详细]
10月2日至8日,习近平对印尼、马来西亚两国进行国事访问。9日,李克强又将出访东盟三国。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出访东南亚国家,基于何种考虑?
李克强此次将出访文莱、泰国和越南这三个国家。为何选择这个时刻出访东盟国家?出访将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带来哪些机遇?
过去20多年来,在塑造地区合作格局方面,中国展现了自己的智慧,推动并引领了地区合作的潮流。李克强此次出访又将在中国与东盟关系问题上,书写出什么浓墨重彩的新篇?
李克强总理此访,与习近平主席正在进行当中的东南亚之行前后紧密衔接,传递的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先后南行、造访周边,凸显出中国经略周边发展环境、与邻国塑造互惠共赢格局的战略思维。
今年是中国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李克强出访正在这个关键节点上。东盟成员国多为中国陆上或海上邻国,而每一对“邻里关系”,都可能构成一个现实与历史纠缠、摩擦与合作交织的复杂地缘政治生态。多年来,中国坚定奉行与邻为善政策,与东盟国家讲信修睦,说在嘴上,做到实处。访问期间,李克强将与三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和地区及全球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李克强将重点阐述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东盟的政策。诸多国际关系专家表示,南海问题只是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关系中的很小一部分,不可能影响中国与相关国家之间的合作大局,更不会成为中国和东盟共谋发展的绊脚石。南海问题不应该也不能够影响整个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详细]
李克强访问期间,中国将积极探讨加强与文莱在石油、天然气上下游产业方面的合作。中泰则有望在高速铁路建设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中越也有望进一步加强双方在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此访将推动建立地区融资平台,支持域内各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
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第一个与东盟启动双边自贸区商谈,并于2010年正式建成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在发展与东盟关系、塑造地区一体化格局方面,中国屡下“先手棋”。李克强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国将倡导开创新的东亚合作格局。从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从有着亚洲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称的货币稳定体系到亚洲投融资体系和信用评级体系,新的合作格局和蓝图呼之欲出。
从今年全国两会结束至今,习李体制下的中国外交呈现出很多新态势。多名北京外交观察人士和资深外交官评论说,纵观过去两个月的高层外交,密度和力度空前,令人有“海纳百川”之感,堪称外交战略的大手笔。
和以往新当选的领导人对外交往“前低后高”不同,习李二人保持了超高密度的频率亮相,这包括习近平和李克强的出访和接待来访,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博鰲论坛等多边场合亮相。充分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对外交往力度和密度有所增强。[详细]
在访印之前,李克强接见了来访的印度青年代表。他深情回忆早年访印的情景一下子拉近了宾主的距离。至于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会见外宾的电视画面,更前所未有的引起中国民众对高层领导活动的兴趣。中国新一代领导人善打“人情牌”,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可亲的中国。[详细]
习李上台后, 跳脱美中原有架构,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不随美国所设的棋局而舞。分析称,从习李出访路径,可观察出中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习李外交很积极,主动出击,自己开一盘棋。而金砖五国正是最好的舞台,中国另起炉灶,在金砖五国中,可以成为最大的“炉主”。[详细]
对于朝核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中国以异乎寻常的认真态度,落实了安理会对朝鲜实施制裁的决议。而5月上旬,应中方邀请,巴勒斯坦总统、以色列总理分别访华,巴以首脑在同一时期出访同一国家,此前十分罕见。这都表明中国更加愿意扮演一个真正负责任大国的国际角色。[详细]
习近平任国家主席后,多次赴边防军队视察,登潜艇上军舰。李克强也多次谈及领土主权问题。而在中国政府换届后,在维护南海主权,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展现了越来越强硬的态度。[详细]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赵可金:2008年-2012年,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更加强调中国的政治影响以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负责任地崛起。李克强此次首访行程是一系列国家的组合,也是这一外交理念在这一次出访安排中的体现。 [详细]
2003年4月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温家宝就任总理后首次踏出国门可谓临危受命。面对同样饱受“非典”之苦的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微辞,他在曼谷机场回答一位记者提问时说:“我这一次来,就是敢于面对现实和面对世界,请你相信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详细]
1998年3月31日起,朱镕基担任总理后首次出访,选择了英国和法国。一来是为香港回归祖国后的中英关系,也为香港“吃一颗定心丸”; 在朱镕基总理的5年任期内,中欧建立了全面伙伴关系,并在2003年确定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详细]
访问中,李鹏与泰国总理会谈时强调,中国政府在柬埔寨问题上不谋私利。中国支持柬埔寨人民的抗越斗争,完全出于主持正义、反对侵略。中国赞成公正合理地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结束对泰国的访问后,李鹏飞赴澳大利亚。当年是澳大利亚200周年国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