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了不起”的陈光标


陈光标是一个将高调做到极致的人。“为善而必欲人知,必非真善”在中国人传统观念里,做慈善就要既积德行善,又要淡泊名利,而陈光标却恰恰相反,高调慈善,从不顾忌。广邀媒体求曝光,毕节开个唱,南京城头砸大奔,光为支持全国经济普查,就一次性捐出16吨人民币,再到去纽约搞慈善宴。哪件事不震惊国人?

“一些官员和富豪比较反感我,”陈光标曾反复对记者强调,“因为我高调做好事、做慈善,而他们不做。他们是‘闷声大发财’……”陈光标在南京有面“证书墙”在那里,沿着整条走廊和一间会议室的四面墙,密密麻麻全是他历次捐献、慈善活动所得的锦旗、证书、奖章、奖品和纪念品。不过,“中国全球合作基金会”给他颁发的“世界首善”荣誉证书,怕是不能上墙了,这张证书和联合国没有半点关系,陈光标随后声称自己受了骗。

尽管舆论喜欢突出他“滑稽”的一面,但他依旧很享受被各大媒体报道的“曝光率”和“影响力”,甚至深谙如何博眼球之道。在一次采访中,陈光标双眼充满血丝,疲惫不堪,喉咙几乎失声。但当摄像机架起,照明灯打开,他还是瞬间打起精神,坐直身体,一位年轻的化妆师迅速给他补上粉底。他俨然以一个艺人的身份在要求自己。

一样捐款,为啥没人叫陈光标“老公”

冰桶、 陈光标与王思聪

“冰桶挑战”席卷中国互联网的同时,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在两天内收到获得了近110万元捐款,其中100万来自企业家王健林之子王思聪。同样的慈善活动,中国首富之子王思聪的挑战现场,有人打起了横幅,要为其生孩子。而另一方的陈光标把自己泡在冰水里30分钟,却引来造假的质疑。

冰桶挑战本来就带有社交娱乐的成分,陈光标冰桶挑战的重点不在冰块真假,而是他一如既往地把事情推向极致。他这种暴力慈善的作风,一直为人所诟病。中国媒体研究公司DANWEI主任杰里米批评说,“ 陈光标所谓的慈善事业完全是在通过施舍进行自我宣传”。

他扶贫助弱的情怀令人感佩,但他拿出的真金白银却越来越像“嗟来之食”,赤裸的人民币亦刺痛了旁观者。人们希望更多贫困人群受到救济,但却不希望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人们希望中国慈善事业获得大发展,但却不希望依赖“暴力慈善”的方式。

这些年,陈光标捐了多少又挣了多少

自诩首善的陈光标,钱到底是哪里来的,一直是个谜团。他的说法是:第一桶金来自医疗器械生意,然后是保健品,接着是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废旧回收,直到如今的环保事业。财富中文网2014年1月17日的报道提到,《福布斯》估计陈光标的个人净资产为7.4亿美元。而他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多年来的营业额最多的竟然只有几千万,而且几乎年年亏损。

那么这些年,他又捐了多少钱呢?据其对外宣称,十几年来,他已经累计向社会捐赠了14亿元之巨。而有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陈光标的捐赠多处含糊不清,有些受捐赠单位根本不存在。2007年,陈光标向家乡泗洪县捐建了天岗湖乡“老年活动中心”和农贸市场项目,但产权却在其弟陈景标名下。陈光标的解释是,“ 这只是统计上出的问题,我不可能通过捐赠来欺世盗名”。

他喜欢制造话题、被媒体报道,喜欢镜头对着自己,为此他可谓煞费苦心、想尽“办法”,他的所谓慈善夹杂了太多的复杂动机,让人难以捉摸。一如当年的《纽约时报》收购风波,美国人并不傻,知道陈光标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赚眼球和打知名度,目标是为承揽旧金山大桥的拆除业务造势。他在宣传自己能用绿色方式拆旧金山大桥时,也没忘记一贯的做派,声称会把所获利润全部捐赠慈善机构,其中60%将是在美国国内的慈善团体。从女性角度来看,这样的男人做老公,实在是有些靠不住。

相比之下,负面不沾身的王思聪更值得“爱”

冰桶挑战之后,有人说,王思聪和陈光标都是有钱人,为什么那么多人把王思聪叫老公,却没人把陈光标叫老公?和陈光标的“暴力”相比,热闹不断有,负面不沾身的王思聪的确更值得“爱”。当然,也不排除我们正处在一个看脸的“颜社会”的因素。有钱,长得不难看,没有过激的负面新闻,国民老公也就应运而生。

从出现于公众视野以来,王思聪炮轰过不少人,有富二代汪小菲以及俏江南张兰,超跑俱乐部,明星陶晶莹、赵本山,电影《小时代》、《白发魔女传》……但在所有引起波澜的事件中,他没有惹出任何与商业业务相关的麻烦,作为中国内地首富王健林之子和万达集团的少东家,王思聪的微博上却鲜有关乎市场和生意的内容,最多的,是嬉笑嘲讽、随性发言。

和他的同龄人相比,不断卷入类似“海天盛筵”的负面事件的京城“大少”汪小菲,沉迷豪车的超跑俱乐部少年,吸毒被抓的星二代张默、房祖名,王思聪简直算是个十佳青年。也是如此,在这个对富二代“嘴上说不要,内心却很诚实”的年代,公众给与了王思聪最大的善意。

当商人遇上慈善

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生意经

慈善在陈光标那里和普通人的理解不同,他是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营生来经营运作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企业、企业家作慈善自然希望在付出钱财之后能够得到社会的尊重、承认和相应的回报,虽然不一定是立竿见影的物质回报,但至少对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会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

对于商人来讲,其商业上的行为只要不违法,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无可厚非。然而中国慈善事业由于刚刚起步,公立慈善业有着太多的官方色彩,慈善业的立法和相关监督管理机制都没有建立起来,导致民众信任度不高,如果慈善造假那么损害的将是正在起步的中国慈善业的健康和机体。

更深的担忧:有商人借慈善为衣

除了对慈善本身的影响,商人做慈善还有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地方,那就是假借慈善之名,做违法的勾当。在过去十年,至少有23例较大型,由官方媒体通报的商人犯罪案件,其中9人参与过慈善事业,甚至还有全国闻名的慈善家。除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这类“红顶光环”之外,亦有商人倾心于慈善事业,跟慈善“做生意”,刘汉就曾是著名的四川“首善”。这些现象背后是源于,公益慈善机构官办色彩浓厚,多半是退休官员或在职的领导。给这些慈善机构捐款,是和政府拉上关系的途径,同时为谋取社会影响力积累资本。

这样的例子在国外也不罕见。归根结底,这并非是陈光标、王思聪人们更爱哪一个的问题,一方面,钱当然买不了一切,一方面有人急需救助。这种矛盾和困难考验着人类的观念,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