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食的潮和平时的潮没有什么区别。日食肯定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日食的潮不会比平时初一的潮要大。这个潮对水运的安全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跟我们平时预防每年初一和十五的潮一样就可以了…[详细]
张燕平,“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副系主任。
日食的潮和平时的潮没有什么区别。日食肯定是发生在农历初一,日食的潮不会比平时初一的潮要大。这个潮对水运的安全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跟我们平时预防每年初一和十五的潮一样就可以了,不会有特殊的情况。… 详细>>
一般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是持续在四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最长的会到六分钟,这样长的时间里,我们有足够的时间欣赏大日食。这是和我们去年不一样的。太阳比去年的高,时间又长,而且穿过的地带是人口稠密地带。很大部分的中国人,估计有两亿在自己的家里就能够看,不用跑到那么老远的地方看,交通也很方便,这是今年的一大看点。…详细>>
可能有网友选择包机,起飞时间可以灵活掌握。但是正常的选择点是很难的。比如在成都起飞,成都食既时间为上午9点11分13秒,上海食既为9点36分48秒,两地相距1600多公里。也就是说,月影将在25分钟内从成都移到上海,即使飞机尽力追赶,全食欣赏时间可能也只比成都的3分多钟延长一点。…详细>>
7月22号这一次是要扫长江的中部和东部。至于中国是东道主国家,国外的天文爱好者们都要到中国来,江苏的苏州、高淳、浙江的嘉兴、铜陵,这些地方的房间基本上都被订满了。这次我去嘉兴,我知道嘉兴现在找一间房子都是很难,早就被中外的一些天文爱好者,来观测的人定上了。…详细>>
| ||||||
|
| ||||||
|
|
||||||
李绍先:我想要澄清两点。第一点,这次大家都讲“伊朗改革派和保守派严重的动乱、严重的冲突”,首先改革派和保守派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这个概念是西方创造出来的。严格说,在伊朗很难说谁是改革派、谁是保守派,为什么这样讲?其一,内贾德2005年第一次当选总统,2005年之前的8年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哈塔米当政,在哈塔米之前的8年也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拉夫桑贾尼当的总统,也就是说内贾德之前伊朗是16年改革派人当选总统,有那么大变化吗?其二,现在被称为和内贾德对垒的穆萨维,这次是挑战者,穆萨维被认为是改革派的代表,大家知道,实际上穆萨维是80年到89年担任伊朗的总理,他在总理任内的时候观点是非常强硬的,当时的总统是现在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当时的观点要比哈梅内伊强硬得多,(如果当时说哈梅内伊是改革派)那他就是典型的强硬派或者保守派。所以在伊朗统治阶层内部改革派、保守派都是相对的,他们观点的差别没有现在给大家造成印象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差别那么大,这个主要是西方渲染出来的。另外,无论是被认为改革派的穆萨维,还是保守派的内贾德,他们在维护伊斯兰政体、维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统治阶级利益上没有任何区别,在维护伊朗发展核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在处理和美国的关系问题上,没有本质区别。就是说,不能指望改革派的穆萨维当选之后美伊关系就会明显的改善,所以他们的差别只是策略性的,原则和立场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要澄清的。 第二点,刚才你所讲的,年轻人、自由派和改革主义好像是一回事,年轻的就是自由的,自由的就是改革的,改革的就不是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就是保守的,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在伊朗,几乎可以说“所有的伊朗人,在核问题上都是具有民族主义的”,我觉得不论这次大选的结果如何,伊朗的核政策是不会变的,维护伊朗和平进程的权利就是现在伊朗内贾德政府所坚持的,在伊朗国内民众中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是持这种观点的,如果要以这一点来划分的话,伊朗所有的人都是民族主义者或者都是保守派,所以我觉得不可以截然划分。 但是这次的冲突背后确实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态度,伊朗年轻人占人口比例非常大,30岁以下的伊朗人在选民中占三分之二,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这次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议所透露出来的,就是大家抗议、游行,这确实是年轻人表达出来的一种期望,我觉得这个是伊朗必须要注意的,包括内贾德在内注意到了。就是说代表了年轻的知识界,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国家向开明的方向发展,向更宽容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大规模的动乱、抗议没有把目标指向政权,没有把目标指向伊斯兰共和国体制。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确实是代表了一种希望宽容、希望开明的形象,但是并没有说要政权回到体制的这种形象。 李绍先:我想要澄清两点。第一点,这次大家都讲“伊朗改革派和保守派严重的动乱、严重的冲突”,首先改革派和保守派这个概念是相对的,这个概念是西方创造出来的。严格说,在伊朗很难说谁是改革派、谁是保守派,为什么这样讲?其一,内贾德2005年第一次当选总统,2005年之前的8年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哈塔米当政,在哈塔米之前的8年也是现在大家认为的改革派的拉夫桑贾尼当的总统,也就是说内贾德之前伊朗是16年改革派人当选总统,有那么大变化吗?其二,现在被称为和内贾德对垒的穆萨维,这次是挑战者,穆萨维被认为是改革派的代表,大家知道,实际上穆萨维是80年到89年担任伊朗的总理,他在总理任内的时候观点是非常强硬的,当时的总统是现在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他当时的观点要比哈梅内伊强硬得多,(如果当时说哈梅内伊是改革派)那他就是典型的强硬派或者保守派。所以在伊朗统治阶层内部改革派、保守派都是相对的,他们观点的差别没有现在给大家造成印象的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差别那么大,这个主要是西方渲染出来的。另外,无论是被认为改革派的穆萨维,还是保守派的内贾德,他们在维护伊斯兰政体、维护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统治阶级利益上没有任何区别,在维护伊朗发展核技术上没有任何区别,在处理和美国的关系问题上,没有本质区别。就是说,不能指望改革派的穆萨维当选之后美伊关系就会明显的改善,所以他们的差别只是策略性的,原则和立场没有差别,这是我们要澄清的。 第二点,刚才你所讲的,年轻人、自由派和改革主义好像是一回事,年轻的就是自由的,自由的就是改革的,改革的就不是民族主义的,民族主义的就是保守的,这个说法也是不对的。在伊朗,几乎可以说“所有的伊朗人,在核问题上都是具有民族主义的”,我觉得不论这次大选的结果如何,伊朗的核政策是不会变的,维护伊朗和平进程的权利就是现在伊朗内贾德政府所坚持的,在伊朗国内民众中至少百分之九十五是持这种观点的,如果要以这一点来划分的话,伊朗所有的人都是民族主义者或者都是保守派,所以我觉得不可以截然划分。 但是这次的冲突背后确实代表了一些年轻人的态度,伊朗年轻人占人口比例非常大,30岁以下的伊朗人在选民中占三分之二,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这次围绕选举结果的争议所透露出来的,就是大家抗议、游行,这确实是年轻人表达出来的一种期望,我觉得这个是伊朗必须要注意的,包括内贾德在内注意到了。就是说代表了年轻的知识界,特别是大城市中的青年知识分子希望国家向开明的方向发展,向更宽容的方向发展。但是整个大规模的动乱、抗议没有把目标指向政权,没有把目标指向伊斯兰共和国体制。所以我觉得总体来讲,确实是代表了一种希望宽容、希望开明的形象,但是并没有说要政权回到体制的这种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