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太土了,要改;太洋了,要禁。在公民社会,建筑起名在某种程度上与公民起名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只要不违反法律,建筑所有人有权决定建筑用什么名字。此外,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也在融合之中,文化日益趋向多元,东西方文化正互为注入着生机与活力、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详细
洋地名损害城市文化特质
拒洋名政府一刀切,实属滥用行政权力之嫌
起洋名与扣“崇洋媚外”的帽子都是自卑心态作祟
当别人误读中国的时候,我们也在误读世界
捍卫城市尊严改洋名不是真问题
以开放心态谋求发展才是正道
本期责编:郑江 设计:解友亮
洋地名损害城市文化特质

洋地名损害城市文化特质

 

拒洋名政府一刀切,实属滥用行政权力之嫌

    从9月1日起,石家庄市将对城区生活居住区和大型建筑物等地名进行清理整顿,不允许使用洋名(即使用外文或外文直译〈音译〉词汇作为名字)了,洋地名的泛滥,不仅损害了城市的文化特质,也让人们产生费解…[详细]

商家取名字完全是市场化行为

  闾丘露薇:给自己的楼盘取怎样的名字,完全是市场化的行为,是发展商的权利,不过发展商决定名字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和他们所针对的购买群体,还有就是自己产品的形象定位。用这些名字,不知道是他们在引导消费者,还是消费者的喜好决定了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

开发商穿洋装土掉渣,只能弄巧成拙

  别以为洋名就是时髦了。“克林顿”是“附近村庄”的意思,卡特总统是“马车夫总统”,布什总统是“灌木总统”,赖斯小姐是“大米小姐”,至于国父华盛顿先生可以翻译为洗衣坊先生——都土得掉渣。起名要问出身,一味贪大求洋,只能弄巧成拙, 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品位却是土得掉了渣…[详细]

不妨把城市地名命名权交给交百姓说了算

  网友雨霖铃:由于大型建筑都是有房地产商或者政府官员来命名的,“这些人要么附庸风雅,要么喜欢拽洋词,现在都觉得安洋名很时尚,老百姓没有权利来命名,只好被动接受了”他认为大型建筑、生活小区、地表等,应该把命名权交给百姓,而不能有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说了算。

起洋名与扣“崇洋媚外”的帽子都是自卑心态作祟

起洋名与扣“崇洋媚外”的帽子都是自卑心态作祟

 

当别人误读中国的时候,我们也在误读世界

   土楼盘之所以青睐“洋马甲”,从表面上看是开发商追逐商业利润的一种策略,目的是借助部分消费者的崇洋心态炒作概念,以此吸引购房,实际上是国人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是地域文化失落、文化品位低下的反映…[详细]

自卑的根源是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认同上

  北大心理学系副教授侯玉波:一个民族的自信不仅和经济、文化地位有关,更重要的反映在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认同上,如果我们丧失了这种认同,也就会丧失民族自信…[详细]

我们误读了中国也误读了世界,媒体理应自省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国内媒体经常放大国人的不文明,进而塑造了西方发达国家的完美形象,给没有踏出国门的中国人一个扭曲的世界图景。这是国内媒体需要反思的。”…[详细]

捍卫城市尊严改洋名不是真问题

捍卫城市尊严改洋名不是真问题

 

以开放心态谋求发展才是正道

    太土了,要改;太洋了,要禁。这么做哪里是在维护城市文化特质,分明就是把城市文化特质当成了调色板,需要用的时候就拿出来刷一下。这么看来,禁洋地名只不过是文化心虚而已。中国有洋地名,外国又何尝没有中文地名。很多外国大都市就有“唐人街”,按照石家庄保护城市文化特质的逻辑,是不是老外也该禁止“唐人街”呢?

不要搞无谓的折腾,老老实实埋头发展才是正道!

不要搞无谓的折腾,老老实实埋头发展才是正道

  正如一名网友所说:“现实中,有些人把发展机会丢了,或者运气不好了,就归罪在自己的名字上。这是不努力、没自信的表现。石家庄可以从一个小村庄发展到省会城市,是一个多么辉煌的奋斗历程。所以,不要搞无谓折腾,老老实实埋头发展才是正道!”。[详细]


  更多>>
2009.8.31 2009.8.28 2009.8.27 2009.8.26 2009.8.25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邮政法 希望小学建的最美又何妨 当网瘾论成为一个商业阴谋 中钢协80亿买来一块遮羞布 市长信箱与民意沟通
2009.8.24 2009.8.21 2009.8.20 2009.8.19 2009.8.18
废除经适房制度正当其时 全国网友对汉字整形的意见反馈 中国式压力催生八月早产儿 “富二代”不必进党校集训 老教授为何晚节不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