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抗战已过去快7年,汶川地震也马上要迎来2周年。当时那些被社会、被志愿者、被我们每一个人关心挂念着的人们,他们生活得怎样?他们的衣食住行还好么?也许并没有几个人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不是我们无情无义,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对“人”的关心都太表面,都习惯了只看眼前……
曾被救活的人们却被遗忘
非典后遗症患者疾病缠身 成为被社会遗忘的角落
方渤曾经被“英雄”的光环笼罩着。七年前的“非典”抗战中,他战胜致命的病毒,在媒体的聚光下成为了抗击非典胜利的希望,被鲜花和祝福环绕着。七年后,已经58岁的方渤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非典幸存者。曾经救了他一命的激素疗法让现在的他疾病缠身。[详细]
四川汶川地震重伤员王海清与王兰,在2008年从医院回家后,两人都处于被家庭和社会双双遗弃的境地,两人在生命危机的最后关头被志愿者发现,在励建安教授的干预下,方于2009年3月、4月先后被送往成都救治。“有关怀、无救赎”是两人遭遇的最好概括。[详细]
甲流疫苗的安全情况一直是人们最担心的话题。当时没有不良反应,是否意味着以后都没有后遗症?孕妇接种没危险,是否意味着对未出生的婴儿也安全?种种问题,尚不能完全解决。英国什罗普郡47岁女子迪尼斯接受甲流疫苗注射后,神经科医生证实她患上重症肌无力症,并“几乎肯定”是接种引起,更让人担心。[详细]
我们最缺乏的其实并不是爱心
我们对可能产生的问题缺乏预警和考虑
事后方渤回忆,治疗非典的医院及医护人员,并没有告知连续大量使用激素所带来的风险,也未采取任何相关的预防措施。他们希望从政府部门得到一个说法。开始时这些呼吁并未引发关注。甚至在一段时期内,“见到我们就跟见到瘟疫一样。”到2005年7月份,北京市卫生局开始正式承认非典时接受激素治疗会引发后遗症。“但当时我们不少病友的骨头已经彻底坏死了。”方渤说…[详细]
政府也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微薄的帮助依然没有办法解决人们的根本问题。国家和社会都只想到了需要帮助的人们一开始怎么办,目前怎么办,却没有考虑他们今后怎么办,他们的后代怎么办。时间渐渐的过去,随着人们热情的消退,淡忘也就是必然。[详细]
康复医疗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和保障力度远远不够应付这些突如其来的意外。如果社会能建立覆盖到每一个人的社区医疗与健康档案,当然是个很好的选择,但当遇到基层的医疗服务无力承担的时候,应该有相对较高层级的专业福利性治疗机构。而且,即便有机构还肯定不够。[详细]
对民众的关注和关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停留在眼前
不仅要管人活,还要管人能好好地活下去
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连年加大,百姓的“幸福感”为何没有水涨船高?国家的GDP在连年增长,我们为什么却没有“富起来”的感觉?社会和国家对民众的关注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初级。不能只让人们活下去,更重要的是让人们能够有质量的、幸福的活下去。[详细]
社会政策的执行需要健全的配套体制
对于很多社会问题,不能只靠政府一己之力推动。我们更应该积极发展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弥补政府机构在细节方面的缺漏。从预警到善后,从生理救援到心理帮助,从监督到执行,政府观念应该转变,对民间组织从行政控制转向过程控制,对民间组织的管理,更多是要看他们做什么,同时,完善相应的立法,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