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只要谁能用金钱抢到高考状元,谁就意味着自己的教育水平更高,这真是对教育的讽刺。名校之间有竞争是好事,关键要看争什么。如果北大清华能够在推进招生公平、探索科学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革除高校弊端、推进高教改革、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展开竞赛,而不是暴发户比阔斗富般炫耀揽来多少“状元”,才是国人所乐见的。[详细]
[新闻回看:清华北大录取数据冲突 最高学府亦难逃状元崇拜]

一年一度招录赛,各校皆忙抢状元
“掐尖”的战斗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招状元犹如商业公关秀,状元不过是道具而已
利益崇拜催生“状元秀”,抢状元只为一个“利”
功利主义驱逐教育本质,有状元没人才
不铲断状元情结的利益链,教育回归是扯淡
 
一年一度招录赛,各校皆忙抢状元

一年一度招录赛,各校皆忙抢状元

“掐尖”的战斗里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

  在愈演愈烈的生源战中,“第一集团”两校的抢人战术也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效仿。从派出各路人马深入到各县市中学宣传到重金利诱,从承诺投档即保证录取到可以任选专业,甚至将提前“掐尖”的战线前移到了高一高二,高校生源竞争已无所不用其极。
  在生源争夺战中,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但与清华北大的寡头地位相比,“第二集团”高校只能“踩着他们的脚后跟”招生。[详细]

明争暗斗数据打架,选择性标准“第一”满天飞

  据了解,两校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北大强调了人数而清华强调了地区。业内人士透露,两校有个默许的规则,自从不再宣传招收状元人数后,都会按照各自有利于自己的口径统计状元的大致比例,一方面不直接造成数字上对比,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自的招生成绩。其实两所学校在招生中实力相当,谁也没有突出优势,往往两校实际录取的状元数在伯仲之间。[详细]
  

 
招状元犹如商业公关秀,状元不过是道具而已

招状元犹如商业公关秀,状元不过是道具而已

利益崇拜催生“状元秀”,抢状元只为一个“利”

  往远了说,中国的状元情结,持续上千年了,岂是说断就能断的?状元及第、“天子门生”,一登龙门便身价百倍,可以立马改写省志、县志、族谱、家谱,足以辉映千秋。往近了说,在今天,除了骨子里断不了的状元情结,更有极其诱人的现实利益。[详细]

尽揽众状元,我是老大“舍我其谁”

  这样的“抢”,抢的无非是个“名”,无非都想坐“第一名校”这把交椅。对尽揽高考才子才女的沾沾自喜,是压抑不住的“舍我其谁”的孤芳自赏。
  清华的老师对此感受颇深:“以前大家都认可文科北大最好,理科清华最牛。这两年清华在文科上下了很多功夫,整体水平提升了不少。但我们自己说好不算数,要社会认同才行。”在他们看来,社会认同最突出的体现就是“高分考生更愿意选清华”。 [详细]

多些状元多些“人才”就可多些“投资客”

  有人说,西方有阶层之间的冲突。其实我看来,在中国也同样存在利益冲突。至少在高校之间就有冲突。比如,国家拨给清华、北大18个亿,各方就有很强烈的声音。某校一经济学家发表文章质问:两校加起来能培养多少学生?把据说占国家教育经费的一半拨给这两学校,中国大学生是不是只要这两个学校来培养就行了呢?后来两校提高了教师待遇,也引起了一些人不满。有个学术会议举行时,与会学者决议:清华北大两校提高教师待遇可以,但教师必须从全国选拔,选拔到清华北大享受高工资待遇。

抢状元是一本万利的利益链,怎能不让人心动?

  一个中学培养一名“状元”,学校地位马上就得以改变,“择校费”水涨船高,各方的青睐和资源倾斜同时相应而来。学校所在的地方教育部门、政府官员也因此贴了一层金,增加了政绩砝码。商家傍上“状元”,可以借其名声卖产品、树形象;媒体报道“状元”,则能赚足眼球和广告费。本应置身事外的高校,也由于担心影响在教育界的“面子”和“位子”,加入了“状元”炒作的队伍。[详细]

 
功利主义驱逐教育本质,有状元没人才

功利主义驱逐教育本质,有状元没人才

不铲断状元情结的利益链,教育回归是扯淡

  早在07年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推出了我国首个针对高考状元职业状况的调查报告——《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在考查了1977年~1998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职业状况后,数据显示,高考状元大学期间学习能力突出,考研深造和出国留学成为毕业首选,但高考状元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详细]

沉沦于利益下教育,谁还能把心思放在育人

  其实,20年来,大学的跨越式扩张,也屡次引发大规模的争议,但仅仅是争议罢了,却没有真正的改革改变过。相信那些教育高官们,他们也出于大学,更经常出没于各种大学的评估、颁奖等等活动中,他们的子女也在各个大学就读,对于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端,他们理应比任何人更清楚。为什么大家能按着不说,更不会去改变?根本还是利益使然。教育部与大学,官员与校长,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中的双方,大家在潜规则下,都各得其所,别的管不了那么多,至少是保证自己获得滋润,何必去当那根出头的椽子呢?只是,高等教育的沉沦,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大学的变质,更是一代又一代国人的素质与精神的嬗变。 [详细]

校园浮华逐利,学生焉能踏实求索

  我们不能简单地责怪学生没有做学问的热情,除了整个世俗化社会的价值导向有问题,只有物质层面的利益追求,没有能提供另外一种足以支撑人们寻找精神世界的价值尺度,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就是,原本被视为精神圣地、学术堡垒、独立于世俗的浮华与喧嚣之外的大学校园本身也面临着精神失落的危机。丘成桐教授尖锐地批评某些名牌大学竟然也是惟利是图,有一家名牌大学的代表曾和官员一起到哈佛大学取经,“他们问哈佛大学如何图利”,当丘成桐告诉他们“办学不能赚钱的时候”,他们表现得相当失望。现在,有些大学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化的数字,以为大学之大就是有大楼,就是面积大、规模大、人数多。[详细]



  更多>>
2010.07.20 2010.07.19 2010.07.16 2010.07.15 2010.07.14
公示卖淫很黄很暴力 与富人比邻易 与富裕攀亲难 乳品新国标是削足适履 潜规则比致癌物更可怕 “以善代刑”先别急着说不
2010.07.13 2010.07.12 2010.07.09 2010.07.08 2010.07.07
“千年一遇”难掩推责的混乱逻辑 大学校长的“毕业秀” 社保是我们的&社保是国家发给我们的 房子和绿豆,政策一“指挥”,价格双双飞 于右任书法失踪,开创“保管”新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