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跪了近500年的秦桧突然坐起,由此引发舆论风波令人吃惊,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番风波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当代人历史观的契机:太多人对待历史、历史人物固执于好与坏、错与对的二元论判断,并以此先验性地拒绝对真相的探究;其实历史绝不是对与错、是与非的简单黏合,对待一段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每个人都应该持有一种质疑精神。这不是为秦桧翻案,而是呼唤一种对待历史的认真态度。

转发至: 搜狐微博 白社会 人人 开心网 豆瓣
还原历史,秦桧是站还是跪
秦桧是宋高宗赵构的替罪羊
道德与历史真相,多数人更愿站到道德一边
被道德绑架的历史人物知多少?
对待历史,需要一种抛弃价值判断的质疑态度
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固执于好坏对错的简单判断
还原历史,秦桧是站还是跪

还原历史,秦桧是站还是跪

 ——秦桧是宋高宗赵构的替罪羊

  “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历史上,秦桧一直是个投降卖国的奸臣形象,又说他害死了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岳飞,后人就让秦桧夫妇的塑像跪在岳飞墓前。多数人对秦桧的了解,恐怕是小说、课本或者是口口流传的传说。但是这些背景知识来源往往不是过于片面,就是存在歪曲,所以要讨论秦桧的奸与恶,还要回到历史的语境中作分析,当然这绝对不是为了给秦桧平反,而是让我们更靠近真相。

秦桧罪过之一谋害岳飞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当年,岳飞主战,要“还我河山”,直捣黄龙,把徽、钦二帝迎回来,却没有考虑当朝皇帝赵构的想法。赵构是因徽、钦二帝被掳去才得以上位的,要是把二帝迎回来,赵构的皇位势必难保。岳飞一心要直捣黄龙,宋高宗又不好口头上反对,只好给岳飞罗织罪名,除之而后快。秦桧罗织了“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下害死了岳飞。世人就以为岳飞是秦桧害死的,其实,真正的凶手是宋高宗,而秦桧不过是个“替身演员”,背负了陷害忠良的罪名,为平民愤,宋高宗只能让秦桧去死。实际上,岳飞的罪名很难说是“莫须有”,岳飞是地方掌权的大小军阀中的一个,并非道德完人,且有功高盖主之势。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岳飞旗帜鲜明地反对赵构,难免令皇帝反感……[详细]

秦桧罪过之二投降派:纳币求和历来是宋人传统

   自北宋建朝以来,纳币议和一直是宋朝的国策和政局的主流。清人赵翼说:“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以不和议而亡。澶渊盟,而后两国享无事之福者且百年,元昊跳梁,虽韩(琦)范(仲淹)名臣,犹不能制,亦终以岁币饵之,而中国始安枕。当北宋强盛时已如是,况南渡乎?”北宋名相寇准对辽,韩(琦)范(仲淹)对西夏,都以议和纳币了事。而当前的情况是,金人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过了辽和西夏,而南宋则立足未稳,经济困难,文武不和,远弱于北宋。更重要的是,皇帝高宗赵构一心求和,秦桧纵有三头六臂,能不按高宗画下的框框纳币议和吗?因此,近人陈登元先生也认为:“秦桧在偷安半壁,中原残破之时,其所以力主和议,实不得已中之不得已也。”而且此前的议和。[详细]

秦桧罪过之三卖国贼:不能排除杜撰可能

  孔子在陈时,陈国司寇陈司败就曾向湣公进谏道:“这个罪最早出现在《三朝北盟会编》里,书中说在‘靖康之耻’中,秦桧被金国俘虏,此后获释,早就变成了金得间谍。这个可靠性有多高呢?看看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就知道了。作者徐梦莘,江西人,生于靖康元年,北宋灭亡后两年,金军一度南下江西,徐梦莘的母亲背负他南逃,才幸免于难。国恨家仇,对徐梦莘有着极大的刺激,也是促使他编纂《会编》的原因。这样的人写出的‘史料’,起码应该存疑两点。一是他从骨子里反对议和,对主和的秦桧肯定恨之入骨;退一步说,就算秦桧真的变节投金了,当时徐梦莘还在襁褓中,他的‘史料’依据又是什么?关于《会编》的取材,徐梦莘在序中说取自诸家所说及诏、敕、奏议、记传等官方文件,秦桧是间谍,恐怕不会来源于官方文件,如出自‘诸家所说’,那就难说真伪了。[详细]

 道德与历史真相,多数人更愿站到道德一边

 ——被道德绑架的历史人物知多少?

道德与历史真相,多数人更愿站到道德一边
  关于秦桧两点罪名的争议印证了我们对历史的偏见。在真相与道德的争论中,多数人更愿意占道道德一边。宋朝以后的小说演义对岳飞的美化与对秦桧的丑化,使我们逐渐远离了真相,等到某一天真相曝光在我们眼前,却不愿、不敢去信,这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勇气。没有真相就没有正义。激情的口水,落在一个虚幻的秦桧身上,未必就是正义的表达。若连这一点都不明白,不管秦桧跪不跪,我们还要跪下去。

秦桧坐像引发的道德批判狂潮,让人心惊

   笔者搜到关于“秦桧坐像”的评论,读来不禁后背发凉,隐约读出了几分年份的味道,原文如下:“秦桧跪与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发现一些人对坏人恶人的过度宽容,是非不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农夫与蛇的故事,当我们对恶人同情有加的时候,对敌人手软和抱着善心和幻想的时候,敌人的本质是不会变的,当今世界也是一样,整天喊着文明、和平、民主、法制和福祉的西方政客,是不可能给别人面包的,如果自己放松警惕,就会被反咬一口,遭生灵涂炭和倒下去的时刻不远了。” [详细]

为了道德的光芒,宁愿牺牲真相

   与秦桧一同裸跪谢罪的王氏的罪过,大多源于野史,即便是有个“东窗事发”的由头,也无非是传说、演义罢了。况且封建社会素来讲究男尊女卑、女性毫无政治权利,连个正式名字都没有的王氏又岂能左右权高位重的秦桧思维,而成为“缚虎容易纵虎难”和“莫须有”的主谋?据《宋史》及同时代的宋人史录,可以看出,王氏不但贤德,而且还有阴德,而后人不知,徒取小说之类无稽之谈,使她蒙垢千载。不谈秦桧,早就该站起来的应是仍然袒胸露乳、任人侮辱的王氏。[详细]

被道德绑架的历史人物知多少?

  曹操一定是曹贼,而刘备则是汉室宗亲,德被天下;诸葛亮是半个仙人,而司马懿、周瑜则是狡邪的、小心眼的;关羽则是神一般的人物,这些在历史演义中被过分夸张的人物,却在民间更有市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民间演义或是口口相传的传说方式,像曹操、关羽等这样被贬低或被拔高的人物不计其数。再说近现代,一场抗日战争、一场内战以及随后的批斗运动,成就了太多的汉奸、卖国贼、土豪劣绅、牛鬼蛇神,被一场场道德运动绑架的历史人物更不在少数。[详细]

对待历史,需要一种抛弃价值判断的质疑态度

对待历史,需要一种抛弃价值判断的质疑态度

 ——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固执于好坏对错的简单判断

  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也就是说我们对历史的诠释与理解在于我们自己而不在于历史。因此,秦桧像的跪与坐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大的舆论风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说明了当代人的某种问题:太多人(甚至是官方)对待历史固执于那种好与坏、错与对的简单判断,并以此拒绝对真相的认真追究,甚至以先验性的好坏判断去选取、篡改史实。所以对待一段争议性的历史,一个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每个人都应该持有一种质疑精神:它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完全相反呢?

在价值判断的威严下,历史越来越模糊

  历史的确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易代修史,即新兴王朝为已灭亡的前朝纂修史书,所谓“兴朝而修胜国史”,是中国古代社会流传千古、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传统。古代王朝因何热衷于为前朝修史,重要的原因在于,易代修史是借以说明新王朝继统合法性的必要手段。这种对历史的重新修订带有很明显的价值判断,对自己合法性有利的,不但保留还要“添油加醋”一番,对自己不力的要不就是删掉,要不就是篡改抹黑。在不断的修史之后,历史真相变得越来越模糊。[详细]

史实不是“对与错、好与坏”的集合体

  统治者为自身的合法性而不断修史,而民间对待历史也有不断修正过程,多数人对历史的理解通常止步于课本、演义或是口头传说,正如演义中对人物的刻画,人们对待历史事件或者人物,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简单划分为好的与坏的、进步的与倒退的、正确的与错误的,在他们眼中,历史就是简单的对对错错、是是非非的二元结构集合体。以秦桧与岳飞为例,一个忠臣,一个奸臣,在“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奸二元论看来:“凡有国难,都要归罪于奸臣误国,杀一二奸臣,令忠臣上位,便可救国。”……[详细]

  秦桧不跪了,当然他并未完全站起来,只要秦桧像的膝盖与头颅的历史向度发生了转型,必将激起世道人心的恐慌,迎来山呼海啸一般的异议与骂声。这座雕像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大众对于历史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在历史真相面前,我们也在长跪不起,不敢去抬头,睁眼直视。


  更多>>
2011.12.23 2011.12.22 2011.12.21 2011.12.20 2011.12.19
快递的不是物品,是信任 快递为何卡在最后一公里 2500年不变的维稳策略 院士评选,名利江湖 三不管的城乡结合部
2011.12.16 2011.12.15 2011.12.14 2011.12.13 2011.12.12
少年宫还是那个宫吗 消失的学校 电动的幽灵 解振华发飙是一种态度 通途与生命,生命重要